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下面笔者讨论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民主
素质教育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互相接纳、互相理解的友好的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毫无压力,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可以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的依据。于是,小组内的学生彼此鼓励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会了关心和理解别人,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二、创设合作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并留有充分合作交流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真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对教师来说,创设合作情境,包括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和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成员组合上,可采用“组内异质,互补互助”的办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或自愿编组成为一个小组,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交与学生讨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讨论的价值,其次必须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比如《新型玻璃》,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新型玻璃,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特点来推销自己?”这个问题容量大,几乎覆盖了全文,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当然也就存在着讨论的价值;而且这个问题会让学生有话好说,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课文的不同段落举出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它能够体现小组集体的力量,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合理安排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兴趣和信心
常用的小组组建,是以邻桌的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老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一般会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搭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当。在使用这样的小组形式让学生学习时,教师一般要选取探讨一些比较浅显但是答案又可以是多样的问题。如《荔枝》的教学中,找出体现作者非常喜欢荔枝的句子。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还可以让教师深入学习小组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弥补不足之处。另外的一种分组形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划分,这种小组人数不限,志同道合即可。当教师要对若干问题同时进行探究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赏析句子说说喜欢某句句子的原因,大家志同道合,在小组内就会侃侃而谈,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创新灵感。即使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同,也会做一个专心的听众,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还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远比把观点各不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品析句子要来得更具有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学不懂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可以交流。
四、把握合作时机,安排合作时间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作用,应将小组讨论用在刀刃上。在以下的环境中,我们认为适当展开学习讨论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学生讨论;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者留有空白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得到充分展开,在时间上应根据学习任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存在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小组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小组讨论的深入展开。所以,即便受40分钟的限制,即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小组讨论永远是为讨论而讨论的形而上学。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妨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辨。
五、传授合作技能,运用评价激励
小组讨论绝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面对面地安排在一起就能如愿以偿,这里涉及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技能。要使小组讨论富有成效,教师必须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比如,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聆听别人发言是尊重同学的表现。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鼓励人人参与。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学习体会,既要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学习成果,又要培养学生善于拒绝,坚持自己的看法,并有礼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避免人云亦云。在每次讨论结束时,教师除了评价问题本身的质量,还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他观察多少人运用了社会交往技能,以此经常提示、适时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进而不断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
总之,在强调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今社会,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其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它有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
一、建立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民主
素质教育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互相接纳、互相理解的友好的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毫无压力,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可以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的依据。于是,小组内的学生彼此鼓励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会了关心和理解别人,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二、创设合作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并留有充分合作交流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真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对教师来说,创设合作情境,包括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和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成员组合上,可采用“组内异质,互补互助”的办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或自愿编组成为一个小组,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交与学生讨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讨论的价值,其次必须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比如《新型玻璃》,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新型玻璃,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特点来推销自己?”这个问题容量大,几乎覆盖了全文,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当然也就存在着讨论的价值;而且这个问题会让学生有话好说,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课文的不同段落举出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它能够体现小组集体的力量,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合理安排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兴趣和信心
常用的小组组建,是以邻桌的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老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一般会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搭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当。在使用这样的小组形式让学生学习时,教师一般要选取探讨一些比较浅显但是答案又可以是多样的问题。如《荔枝》的教学中,找出体现作者非常喜欢荔枝的句子。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还可以让教师深入学习小组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弥补不足之处。另外的一种分组形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划分,这种小组人数不限,志同道合即可。当教师要对若干问题同时进行探究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赏析句子说说喜欢某句句子的原因,大家志同道合,在小组内就会侃侃而谈,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创新灵感。即使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同,也会做一个专心的听众,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还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远比把观点各不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品析句子要来得更具有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学不懂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可以交流。
四、把握合作时机,安排合作时间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作用,应将小组讨论用在刀刃上。在以下的环境中,我们认为适当展开学习讨论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学生讨论;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者留有空白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得到充分展开,在时间上应根据学习任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存在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小组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小组讨论的深入展开。所以,即便受40分钟的限制,即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小组讨论永远是为讨论而讨论的形而上学。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妨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辨。
五、传授合作技能,运用评价激励
小组讨论绝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面对面地安排在一起就能如愿以偿,这里涉及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技能。要使小组讨论富有成效,教师必须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比如,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聆听别人发言是尊重同学的表现。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鼓励人人参与。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学习体会,既要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学习成果,又要培养学生善于拒绝,坚持自己的看法,并有礼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避免人云亦云。在每次讨论结束时,教师除了评价问题本身的质量,还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他观察多少人运用了社会交往技能,以此经常提示、适时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进而不断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
总之,在强调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今社会,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其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它有助于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