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真实世界中甘草酸二铵治疗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提高甘草酸二铵的合理使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 采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连续纳入本院诊断为DILI的住院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甘草酸二铵治疗100例,根据联合用药分三组,A治疗组24例: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加用还原型谷胱肽注射液;B治疗组45例:A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C治疗组31例:在B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未接受甘草酸二铵治疗共114例,其中A对照组27例: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B对照组55例:A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C对照组32例:B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时生化指标如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及不良反应,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A治疗组的ALP、GPT和TB,B治疗组的ALP、GPT、GGT和TB,C治疗组的ALP、GPT和GGT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C对照组TB显著下降(P <0.05)外,其余各对照组生化指标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A治疗组TB,B治疗组的ALP、GPT和GGT,C治疗组的ALP较治疗前差值显著下降(P <0.05),但C治疗组TB差值显著升高(P <0.05)。A和B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高于A和B对照组(P <0.05);但C治疗组有效率低于C对照组(P <0.05)。A和B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均优于C治疗组(P <0.167),A与B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167)。安全性:A、B和C治疗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加用甘草酸二铵的二联用药(A治疗组)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A对照组)相比、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苦黄加用甘草酸二铵的三联用药(B治疗组)与其不加甘草酸二铵(B对照组)相比,均能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治疗有效率均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和熊去氧胆酸加用甘草酸二铵的四联用药(C治疗组);而此四联用药与不加用甘草酸二铵(C对照组)相比,不具有临床意义。各治疗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