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的实质是对一个或多个对象的价值高低作出判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现行的评价观念和制度,使得教师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鉴于传统评价方式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不断优化学生评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等等。
一、强调鼓励性评价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采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的上进的评价方式,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如果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或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方面),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以激励为目的的评价,会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学习之外的名利。
对成绩好的学生,鼓励性评价可适当减弱,由于他们普遍自我评价偏高,过多的鼓励会助长他们的自满情绪,变得虚荣、自傲,甚至出现“蛋壳心理”,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卑心理强,因此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与鼓励,甚至可以适当地高于现实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既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其记忆、理解、思维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另外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适当严格评价标准,重点评价他们的学习创新精神,发掘学习潜能;对成绩一般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综合评价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并尽力找出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寻找自信。
以数学学习评价为例,要考察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对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感兴趣、遇到难题时是否能够积极地努力去克服和解决等等。研究表明,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创造能力与他(她)对数学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很难通过测试考查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获得一些信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信心、坚持性和创造性等是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考察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教师比较容易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多元化,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共性,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和表现对知识的理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确立多元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一元化,只按学业成绩评价学生,产生的结果是,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因能得到好的成绩而受到肯定、重视、激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这方面能力差,在其他方面如体育运动、音乐、动手操作等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业成绩方面是失利者,甚至被冠以“差生”的名号,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兴趣下降、厌学。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自己的优势领域得不到肯定和重视,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也就不可能得到教师、家长的支持和培养,这些潜能终将不能转化为现实能力和特长,时间长了,就真的变成差生了。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智力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它们在智力结构中同等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不存在孰优孰差之分,只有在哪方面是优势,哪方面是劣势之别。因此必须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处理好学业成绩与非学业表现的关系。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学生学业不良并非是因为不具备学习能力,而是被我们忽略了态度、兴趣、习惯、价值观、人格因素等非学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关注学生非学业方面的发展既有助于成绩好的学生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又可使大多数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多一个衡量的角度,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得到肯定,发现自己,全面评价自己,增强自信,找到发展方向,自身潜能也能得到发挥。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从理论上讲,要将常模参照评价与领域参照评价结合起来,并重视领域参照评价。所谓常模参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的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考察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为目的的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可以帮助评价对象认清自己与群体中其他对象的差距,同时常模参照评价具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机制,适于以鉴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但它也有局限性,它可导致学生产生对学习目的的极度异化感,认为学习任务本身变得不再重要,完成任务只是表现自己能力的手段,他们更重视社会比较,沉溺于自己在同样参与该学习任务的群体中居于什么位次,它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考试排名的病态崇拜感,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同学友情的淡漠感,影响同学间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领域参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水平与一个要求掌握的领域相比较,以考察被评价者是否掌握了该领域的内容为目的的评价。例如,在数学期末考试中,规定60分为合格标准,不管有多少学生参加考试,不管参加考试的人平均成绩如何,只要这个学生的分数达到60分,就算及格了。这里60分就是标准,所有人都与60分比较,不必与其他人比较,与排名无关。
领域参照评价的标准是独立于被评价群体之外的相对客观的尺度,与被评价对象群体的实际水平无关,如果评价是准确的,每个评价者都能明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客观标准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方向。因此,领域参照评价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努力感和良好的成就感,同时有利于创设一种积极上进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关注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名次,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还可使学生形成健康平和的心态。
从实际操作方面讲,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作业、测验、考试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自我报告、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评价内容和标准多元化的必然需求。传统评价中,评价者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只需要使用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方法即可。但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学生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搜索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再单纯依靠传统的相对比较单一的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所以,除了考试或测验外,评价者还要在实践中开发和使用观察、访谈、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对学生来讲,他人评价主要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其他相关成员对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 学生先学会评价他人,后学会评价自己;先重复他人的评价,后学会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高,学生自我评价也会偏高,会变得自信、乐观、开朗、上进;反之,如果大多数人对自己评价不高,学生自我评价也会偏低,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卑、不求上进。 对成绩好的学生,应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使他们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避免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保持稳定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成绩,稳步前进;对成绩一般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适当地给与高于现实的评价,从而使他们产生较高的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否则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破罐破摔,甚至会发展为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一、强调鼓励性评价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采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的上进的评价方式,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如果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或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方面),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以激励为目的的评价,会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学习之外的名利。
对成绩好的学生,鼓励性评价可适当减弱,由于他们普遍自我评价偏高,过多的鼓励会助长他们的自满情绪,变得虚荣、自傲,甚至出现“蛋壳心理”,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卑心理强,因此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与鼓励,甚至可以适当地高于现实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既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其记忆、理解、思维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另外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适当严格评价标准,重点评价他们的学习创新精神,发掘学习潜能;对成绩一般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综合评价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并尽力找出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寻找自信。
以数学学习评价为例,要考察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对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感兴趣、遇到难题时是否能够积极地努力去克服和解决等等。研究表明,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创造能力与他(她)对数学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很难通过测试考查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获得一些信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信心、坚持性和创造性等是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考察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教师比较容易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多元化,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共性,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和表现对知识的理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确立多元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一元化,只按学业成绩评价学生,产生的结果是,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因能得到好的成绩而受到肯定、重视、激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这方面能力差,在其他方面如体育运动、音乐、动手操作等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业成绩方面是失利者,甚至被冠以“差生”的名号,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兴趣下降、厌学。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自己的优势领域得不到肯定和重视,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也就不可能得到教师、家长的支持和培养,这些潜能终将不能转化为现实能力和特长,时间长了,就真的变成差生了。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智力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它们在智力结构中同等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不存在孰优孰差之分,只有在哪方面是优势,哪方面是劣势之别。因此必须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处理好学业成绩与非学业表现的关系。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学生学业不良并非是因为不具备学习能力,而是被我们忽略了态度、兴趣、习惯、价值观、人格因素等非学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关注学生非学业方面的发展既有助于成绩好的学生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又可使大多数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多一个衡量的角度,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得到肯定,发现自己,全面评价自己,增强自信,找到发展方向,自身潜能也能得到发挥。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从理论上讲,要将常模参照评价与领域参照评价结合起来,并重视领域参照评价。所谓常模参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的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考察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为目的的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可以帮助评价对象认清自己与群体中其他对象的差距,同时常模参照评价具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机制,适于以鉴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但它也有局限性,它可导致学生产生对学习目的的极度异化感,认为学习任务本身变得不再重要,完成任务只是表现自己能力的手段,他们更重视社会比较,沉溺于自己在同样参与该学习任务的群体中居于什么位次,它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考试排名的病态崇拜感,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同学友情的淡漠感,影响同学间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领域参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水平与一个要求掌握的领域相比较,以考察被评价者是否掌握了该领域的内容为目的的评价。例如,在数学期末考试中,规定60分为合格标准,不管有多少学生参加考试,不管参加考试的人平均成绩如何,只要这个学生的分数达到60分,就算及格了。这里60分就是标准,所有人都与60分比较,不必与其他人比较,与排名无关。
领域参照评价的标准是独立于被评价群体之外的相对客观的尺度,与被评价对象群体的实际水平无关,如果评价是准确的,每个评价者都能明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客观标准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方向。因此,领域参照评价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努力感和良好的成就感,同时有利于创设一种积极上进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关注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名次,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还可使学生形成健康平和的心态。
从实际操作方面讲,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作业、测验、考试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自我报告、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评价内容和标准多元化的必然需求。传统评价中,评价者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只需要使用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方法即可。但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学生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搜索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再单纯依靠传统的相对比较单一的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所以,除了考试或测验外,评价者还要在实践中开发和使用观察、访谈、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对学生来讲,他人评价主要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其他相关成员对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 学生先学会评价他人,后学会评价自己;先重复他人的评价,后学会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高,学生自我评价也会偏高,会变得自信、乐观、开朗、上进;反之,如果大多数人对自己评价不高,学生自我评价也会偏低,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卑、不求上进。 对成绩好的学生,应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使他们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避免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保持稳定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成绩,稳步前进;对成绩一般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适当地给与高于现实的评价,从而使他们产生较高的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否则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破罐破摔,甚至会发展为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