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毕业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每个学生都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选择。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压力极大,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毕业生的心理特点
临近毕业,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类型。
1.紧张不安的心理。存在这类心理特点的毕业生,平时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他们对自己的升学问题满怀信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学校也把提高升学率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学生身上。中考来临,家长和学校对他们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加,这些学生一方面自信能考上重点高中,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落榜。这种矛盾心理导致毕业生心情非常焦虑和不安,随着升学考试的到来,这种焦虑紧张与日俱增。
2.迷惘的心理。这类毕业生,平时成绩一般,心理也一直保持平衡。到毕业阶段,这种心理开始倾斜,产生了种种困惑和迷惘心理。如毕业后能否升上更高一级学校,如果不能录取待在家里怎么办;如果就业,选择什么职业好;有些学生甚至在临近毕业时用掷硬币等方式来预测自己到底是升学还是走向社会,这些现象正是现在大部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迷惘心理的反映。
3.失落对抗的心理。这类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平时在教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还能勉强跟着学习,但到了毕业阶段,成绩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拉开了。这时,有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越来越失去信心,越来越缺乏耐心,甚至认为他们是提高学校升学率的障碍。而这些学生对自己升学也感到毫无希望,心理上有一种严重的失落感,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对同学、老师和家长非常反感,甚至用骂人、打架、故意违反纪律、故意破坏公物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等等。
二、加强毕业生心理教育的思考
升上初中三年级后,学习骤然紧张,压力加大,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要把素质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心理素质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勤学向上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生活在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抵御各种心理困扰。
2.帮助和要求家长注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关心和培养。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而且除了知识的传授外,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关心却导致子女心理压力过重。虽然家长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要什么给什么,却忽略对孩子精神方面的关心和培养。我们应该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使其在失败中不断地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以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和承受力。还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只会严厉斥责或打骂孩子,不知耐心教育,不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进行教育,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使家长尊重和理解子女,主动了解子女的志向、兴趣、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期望等。
3.帮助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仍然比较弱,往往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在现实中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容易和身边的人以及环境产生冲突,其独立性的增长常常遭遇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限制与阻碍,与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相冲突。另外,学习压力日益加重,他们也容易产生自卑、厌倦等情绪。所以,对学习基础差且有较强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的后进生,作为教师要真诚地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并信任他们。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此时,作为教师应该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多鼓励,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并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4.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也常常和某些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生中间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境、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有宽容的心理,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更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初中毕业生的心理特点
临近毕业,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类型。
1.紧张不安的心理。存在这类心理特点的毕业生,平时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他们对自己的升学问题满怀信心,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学校也把提高升学率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学生身上。中考来临,家长和学校对他们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加,这些学生一方面自信能考上重点高中,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落榜。这种矛盾心理导致毕业生心情非常焦虑和不安,随着升学考试的到来,这种焦虑紧张与日俱增。
2.迷惘的心理。这类毕业生,平时成绩一般,心理也一直保持平衡。到毕业阶段,这种心理开始倾斜,产生了种种困惑和迷惘心理。如毕业后能否升上更高一级学校,如果不能录取待在家里怎么办;如果就业,选择什么职业好;有些学生甚至在临近毕业时用掷硬币等方式来预测自己到底是升学还是走向社会,这些现象正是现在大部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迷惘心理的反映。
3.失落对抗的心理。这类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平时在教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还能勉强跟着学习,但到了毕业阶段,成绩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拉开了。这时,有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越来越失去信心,越来越缺乏耐心,甚至认为他们是提高学校升学率的障碍。而这些学生对自己升学也感到毫无希望,心理上有一种严重的失落感,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对同学、老师和家长非常反感,甚至用骂人、打架、故意违反纪律、故意破坏公物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等等。
二、加强毕业生心理教育的思考
升上初中三年级后,学习骤然紧张,压力加大,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要把素质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心理素质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勤学向上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生活在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抵御各种心理困扰。
2.帮助和要求家长注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关心和培养。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而且除了知识的传授外,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关心却导致子女心理压力过重。虽然家长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要什么给什么,却忽略对孩子精神方面的关心和培养。我们应该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使其在失败中不断地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以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和承受力。还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只会严厉斥责或打骂孩子,不知耐心教育,不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进行教育,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使家长尊重和理解子女,主动了解子女的志向、兴趣、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期望等。
3.帮助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仍然比较弱,往往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在现实中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容易和身边的人以及环境产生冲突,其独立性的增长常常遭遇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限制与阻碍,与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相冲突。另外,学习压力日益加重,他们也容易产生自卑、厌倦等情绪。所以,对学习基础差且有较强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的后进生,作为教师要真诚地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并信任他们。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此时,作为教师应该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多鼓励,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并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4.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也常常和某些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生中间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境、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有宽容的心理,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更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