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苟子的“人性恶”作为自己企业管理哲学的前世界首富堤义明,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信奉“不交朋友”、“不用聪明人”的信条孤独和清醒让堤义明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但最后他又被自己对人性的恐惧所打败。
在上世纪90年代,堤义明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的。
堤义明于1964年接掌了父亲的西武集团,成为掌门人。在20多年间,堤义明将西武集团发展为日本最大的企业集团,曾购买了日本六分之一的土地。总共拥有170家大规模企业,员工超过10万人,业务涉及铁路、运输、酒店、游乐场、地产等100多个类别。他曾以165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于1987和1988年连续两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首富,当时他的财富是洛克菲勒家族的4倍、松下幸之助的10倍。
但与之相对的是,几乎没有人了解真实的堤义明。他一生信奉父亲“不交朋友”的教诲,很少接受采访,也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交圈子,总是静静享受孤独,或者与家人一起堤义明一生用尽心机提防着阴谋,认为“制度就是对人的不信任”。尽管他从不开除员工。却并没培养起忠诚的团队,在2005年,他被高管举报虚报母公司持股比例被捕八狱,判刑两年半缓期执行,在被调查期间,西武集团业务停滞,无人担当日常责任。
不交朋友
与很多能言善辩的双子不同,堤义明平时比较沉默寡言,对自己的言行非常谨慎。父亲堤康次郎生前曾有一天把堤义明叫到自己房间,神情庄重地对他说:“在我死后的10年里,你一定要照我的办法做,只有忍,才能守住我留下的产业。你即使有一千个绝对有把握的大计,也得死忍,一个都不要做。守10年,坚持10年的忍受,过后,你想怎么做就随你的理想去做。”
堤义明领会到了父亲遗言的道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突然成为大企业的经营者,何况堤义明又是堤康次郎的私生子,与企业高管和其他子女们的权力斗争,都很容易令他腹背受敌。父亲所说的忍和守,就是耍他先以10年的时间,继续修炼自己的品格,逐步掌握事业实权,安排人事,处理财务,对内平息兄弟姐妹问的财产纷争,对外静观市场变化,等待良机。
堤义明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判断的能力非常强大,他上任不满一年,就提出土地投资的好景已经过去,应该适度退出地产业的投机生意。当时这个决策在公司内外引起了很多不满和猜疑。但不久的事实证明,由于供过于求,土地价格猛跌,很多地产商都陷入困境。这件事也树立了堤义明在西武集团内部的威信。
不过,在堤义明几十年的商业生涯中,重大决定却几乎都是由他一人做出的,旁人很难提出质疑。
堤义明非常认可父亲的“不交朋友”的遗训,这句话当时有很多人听到过,却几乎没有人相信。只有堤义明把它奉为真理,觉得其中有某种东西迷住了自己。这句话归根到底在于提醒着他要提防“人性恶”,要保持孤独和清醒。很早堤义明就知道自己将被选为继承人,不能把自己混同为一般人,没有什么人是可信的,没有什么人会从你的利益出发给你恰当的建议。任何建议后面都有独特的利益。每一个建议、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欲望的隐蔽所。一旦对他人形成了依赖,就会被无情地算计。因此要学会忍耐孤独,更要慎独。
不用聪明人
堤义明作为10万人的老板,他有非常独特甚至“古怪”的管理哲学,很多方法是与现代的管理思维相悖的。日本许多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堤义明的哲学都是比较激烈和极端的,这些管理理念的“双刃”一面成就了西武集团员工的积淀和忠诚,一面又造成了组织的僵死。
不用聪明人。虽然堤义明自己无比聪明,但他认为“聪明人”有很多软肋。“头一年表现出色,第二年就开始动脑筋偷懒。”另外聪明人的欲望比较强烈,在群体中常成为麻烦的来源。堤义明最不喜欢的是那些才华横溢、喜欢挑战又不安于现状的人,他总结“看人看三年”,虽阅人无数,却从不相信第一印象。他更愿意信任那些开始时缺乏表现力的职员,“这样的人一旦走上正轨就绝不会偷懒,而且还会因为害怕被淘汰而不懈努力。”
G绝不开除员工,哪怕是犯了错的员工。堤义明认为开除员工就意味着让员工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将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大打折扣。在堤义明的评判标准中,忠诚比才能更重要,与才能相比,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忠实地为公司做事情上。
不调岗,严格执行岗位分配制度。堤义明认为在一个岗位做上20年,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西武集团的酒店和高尔夫球场经理,多半在同一职位上持续待10年、15年,而一旦被调回总社,不是飞黄腾达,身价反而会下降。
要找“感恩”的员工。堤义明不看重学历,他认为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职员,会认为获得提升是理所当然的,少有感恩之情。一旦不升职,则会牢骚满腹,迁怒于公司。而“出身较低”的人,被提拔后会由衷地高兴,会更加恪守职责。
堤义明最喜欢读的是《苟子》,信奉“人性恶”让堤义明时时对管理企业存有一份戒备之心。虽然家长式的管理让西武集团的流动率很低,但堤义明身边也没有聚集起一群忠实的幕僚和干将,渴望发挥聪明才智的人在西武集团工作还是会感到窒息。堤义明曾对部下说:“集团的发展由我一个人考虑。你们只要好好干活就行了。”
后来,他的身边多是唯唯诺诺和阿谀逢迎的人,少有敢于展示自己才智的,一位与堤义明工作多年的友人曾经非常心痛地说:“他很孤独,没有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另一个了解他的企业家说:“原来他是个很直爽的人,但变得越来越孤僻了。”
堤义明被逮捕时,他竟然没有一个日本成功商人必然拥有的“大番头”(相当干中国过去的“大掌柜”,现代的CEO)的协助。他经营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因为过分的孤独和清醒,对他人无法放下戒心,最后帝国的担子放在了他一个人身上。虽然堤义明想找到“感恩”的员工,但显然他用自己的方法最后并没有找到。
在上世纪90年代,堤义明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的。
堤义明于1964年接掌了父亲的西武集团,成为掌门人。在20多年间,堤义明将西武集团发展为日本最大的企业集团,曾购买了日本六分之一的土地。总共拥有170家大规模企业,员工超过10万人,业务涉及铁路、运输、酒店、游乐场、地产等100多个类别。他曾以165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于1987和1988年连续两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首富,当时他的财富是洛克菲勒家族的4倍、松下幸之助的10倍。
但与之相对的是,几乎没有人了解真实的堤义明。他一生信奉父亲“不交朋友”的教诲,很少接受采访,也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交圈子,总是静静享受孤独,或者与家人一起堤义明一生用尽心机提防着阴谋,认为“制度就是对人的不信任”。尽管他从不开除员工。却并没培养起忠诚的团队,在2005年,他被高管举报虚报母公司持股比例被捕八狱,判刑两年半缓期执行,在被调查期间,西武集团业务停滞,无人担当日常责任。
不交朋友
与很多能言善辩的双子不同,堤义明平时比较沉默寡言,对自己的言行非常谨慎。父亲堤康次郎生前曾有一天把堤义明叫到自己房间,神情庄重地对他说:“在我死后的10年里,你一定要照我的办法做,只有忍,才能守住我留下的产业。你即使有一千个绝对有把握的大计,也得死忍,一个都不要做。守10年,坚持10年的忍受,过后,你想怎么做就随你的理想去做。”
堤义明领会到了父亲遗言的道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突然成为大企业的经营者,何况堤义明又是堤康次郎的私生子,与企业高管和其他子女们的权力斗争,都很容易令他腹背受敌。父亲所说的忍和守,就是耍他先以10年的时间,继续修炼自己的品格,逐步掌握事业实权,安排人事,处理财务,对内平息兄弟姐妹问的财产纷争,对外静观市场变化,等待良机。
堤义明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判断的能力非常强大,他上任不满一年,就提出土地投资的好景已经过去,应该适度退出地产业的投机生意。当时这个决策在公司内外引起了很多不满和猜疑。但不久的事实证明,由于供过于求,土地价格猛跌,很多地产商都陷入困境。这件事也树立了堤义明在西武集团内部的威信。
不过,在堤义明几十年的商业生涯中,重大决定却几乎都是由他一人做出的,旁人很难提出质疑。
堤义明非常认可父亲的“不交朋友”的遗训,这句话当时有很多人听到过,却几乎没有人相信。只有堤义明把它奉为真理,觉得其中有某种东西迷住了自己。这句话归根到底在于提醒着他要提防“人性恶”,要保持孤独和清醒。很早堤义明就知道自己将被选为继承人,不能把自己混同为一般人,没有什么人是可信的,没有什么人会从你的利益出发给你恰当的建议。任何建议后面都有独特的利益。每一个建议、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欲望的隐蔽所。一旦对他人形成了依赖,就会被无情地算计。因此要学会忍耐孤独,更要慎独。
不用聪明人
堤义明作为10万人的老板,他有非常独特甚至“古怪”的管理哲学,很多方法是与现代的管理思维相悖的。日本许多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堤义明的哲学都是比较激烈和极端的,这些管理理念的“双刃”一面成就了西武集团员工的积淀和忠诚,一面又造成了组织的僵死。
不用聪明人。虽然堤义明自己无比聪明,但他认为“聪明人”有很多软肋。“头一年表现出色,第二年就开始动脑筋偷懒。”另外聪明人的欲望比较强烈,在群体中常成为麻烦的来源。堤义明最不喜欢的是那些才华横溢、喜欢挑战又不安于现状的人,他总结“看人看三年”,虽阅人无数,却从不相信第一印象。他更愿意信任那些开始时缺乏表现力的职员,“这样的人一旦走上正轨就绝不会偷懒,而且还会因为害怕被淘汰而不懈努力。”
G绝不开除员工,哪怕是犯了错的员工。堤义明认为开除员工就意味着让员工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将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大打折扣。在堤义明的评判标准中,忠诚比才能更重要,与才能相比,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忠实地为公司做事情上。
不调岗,严格执行岗位分配制度。堤义明认为在一个岗位做上20年,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西武集团的酒店和高尔夫球场经理,多半在同一职位上持续待10年、15年,而一旦被调回总社,不是飞黄腾达,身价反而会下降。
要找“感恩”的员工。堤义明不看重学历,他认为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职员,会认为获得提升是理所当然的,少有感恩之情。一旦不升职,则会牢骚满腹,迁怒于公司。而“出身较低”的人,被提拔后会由衷地高兴,会更加恪守职责。
堤义明最喜欢读的是《苟子》,信奉“人性恶”让堤义明时时对管理企业存有一份戒备之心。虽然家长式的管理让西武集团的流动率很低,但堤义明身边也没有聚集起一群忠实的幕僚和干将,渴望发挥聪明才智的人在西武集团工作还是会感到窒息。堤义明曾对部下说:“集团的发展由我一个人考虑。你们只要好好干活就行了。”
后来,他的身边多是唯唯诺诺和阿谀逢迎的人,少有敢于展示自己才智的,一位与堤义明工作多年的友人曾经非常心痛地说:“他很孤独,没有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另一个了解他的企业家说:“原来他是个很直爽的人,但变得越来越孤僻了。”
堤义明被逮捕时,他竟然没有一个日本成功商人必然拥有的“大番头”(相当干中国过去的“大掌柜”,现代的CEO)的协助。他经营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因为过分的孤独和清醒,对他人无法放下戒心,最后帝国的担子放在了他一个人身上。虽然堤义明想找到“感恩”的员工,但显然他用自己的方法最后并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