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在小鼠移植瘤中的分布和形态学观察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8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小鼠移植瘤中的分布和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只小鼠移植瘤中树突状细胞分布及形态。结果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在小鼠移植瘤周边区及瘤巢内,实验组树突状细胞的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电镜下,树突状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表面有许多树枝状突起,核不规则,有切迹。胞浆内有丰富的线粒体、核糖体和内质网。树突状细胞具有两种形态,一种表现为突起多,细胞器丰富;另一种表现为突起较少,细胞器也较少。树突状细胞与瘤细胞、树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囊性病变声像图特征,归纳其发生种类,探讨其与胎龄的关联。方法对2012年8月~2016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有高危因素的974
通过采用硬脂酸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的试验,阐述了硬脂酸的用量、时间、温度等各种因素对氢氧化镁改性的影响.活化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由亲水疏油性变成了亲
目的合成5.(4-氯苯基)-N,N-二甲基_7-三氟甲基吡唑并[1,5-a]嘧啶-3-酰胺,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根据吡唑并[1,5-a]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基本结构,设计了5-(4-氯苯基)-N,N-二甲基-7.三氟
通过工艺计算得出在兑卤法生产氯化钾工艺中,二次加水、二次分离完全分解法工艺比一次加水、一次分离完全分解法工艺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