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语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语感的“灵敏性”。是指不仅能在听读时迅速捕捉言语信息,感受到言语信息真切而具体的内蕴,而且在描写事物时能在丰富的语言中恰切地寻找到可以表述该事物的言语材料。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灵敏的“预期力”,可以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引导推理,启发预测。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灵敏的“直觉力”,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或听读一篇文章,以把握主要内容,回答主要问题;也可让学生欣赏一幅画或观看一段影视片,观后即说出重点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培养语感的“丰富性”。是指在解读言语作品时能对言语包含的具体形象、丰富情意等有尽可能多的领悟和把握。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再现”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言语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入文”“入境”去体验和感受,促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心灵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语感的“深刻性”。是指能透过言语的表层意思领悟蕴含其中的深层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语感的“深刻性”,要善于引导学生凭借文本的语言文字去感受深邃的“语境”,领悟深刻的“语意”,感悟潜藏的“语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延展情节,拓展空间以深刻领悟语言内涵,感悟语言情感;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地感悟,深切地感受。
  
  4.培养语感的“独特性”。是指对他人言语的独特性能够准确地领悟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自己在言语表达中从内容到形式也都有独特性。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从课文语言中感悟其独特性,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使其富有个性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能充分表露以形成说话、作文的独特个性。
  
  二、把握语感培养层次
  
  1.表层,对语言文字的感觉。这个层次上的语感有这样几个特点:
  (1)语感的对象以字词句为基本单位,尤其是以词语为主。
  (2)语感的结果是获得具体、鲜明以及丰富深刻的表象或形象。
  (3)语感追求的品质是“灵敏性”,即对语言文字的反应既快又准。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力,可采用诸如“范读”“细读品味”“比较鉴别”“语感随笔(谈)”等方法。
  
  2.中层,对言语生活的感受。这个层次上的语感,其特点表现为:
  (1)整体感,即对文本整篇的感知,能够理解并使用文中的重点语句适切地表达文本的基本内容。
  (2)具体感,即能够遵循文本的基本思路,了解具体的情节甚至细节,感受生动丰富的语言形式。
  (3)情境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被作者所创设的言语情境和语言魅力所打动、感染和熏陶。怎样培养学生对言语生活的感受力呢?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境”“联系经验”“联想想象”“熟读”“吟读”“美读”等方法。
  
  3.深层,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对语文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感悟有哪些呢?第一,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扩展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人生百味,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觉悟人生的责任和使命;第二,要引导学生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感悟言语传情达意的妙处和规律,练就驾驭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教学中可采用“领悟”“体陪”“顿悟”“渐悟”等方法。
  
  三、优化语感培养方法
  
  1.在“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可采用的常用方法有:
  (1)范读法。夏丐尊说:“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与学生。”好的范读可以形成课文所需要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听读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
  (2)细读品味法。精妙细腻的语感要靠对那些已初步(或轮廓式)筛选出的新鲜独特的文本言语进行细细品尝,才能获得有滋有味的言语感觉:字音的正误,语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
  (3)比较鉴剐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欣赏。写作时,作者竭力追求那“唯一的字眼”;阅读时,就要探究“何以用这一字眼而不用那一字眼”,揣摩其在文中的含义,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从而达到训练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教学中常用“换词品评”“减还比较”“前后印证”“横纵穿引”等方式。如在教学《水》“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叉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时,教师即可抓住“滑”字设问:一瓢水冲凉时,水“滑”过身体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样的感觉?若把这个“滑”换成“冲”或“淋”在表达上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体会用词的形象准确:不仅写出了冲凉时“水量少”,在身体上经过的“速度慢”,还写出了连这样“一瓢水的冲凉”都“机会少”,从而突出了“水的珍贵”。像这样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再如《三亚落日》中对海滩上沙子的描写:“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这句中的“玉屑银末”“金灿灿亮闪闪”“软软地暖暖地”都是修饰成分,表现海滩上沙子细、亮、软的特点。如果删去修饰成分就变成了“海滩上的细沙搔着人们的脚板”,与原文进行品评比较,学生就能鉴别出删减后的句子缺乏表现力,读起来味同嚼蜡,失去了海滩的热带风情。
  “前后印证”的方式是指对课文中某一关键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加大训练跨度,加深对词语的分析、鉴别,体会作者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如教学《天鹅的故事》,要深刻理解“破冰勇士”,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就必须联系上下文:上文写这只老天鹅面对冰封湖面无食可觅的现状,勇敢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撞击湖面,一击之下冰面只是震颤,但老天鹅看到了希望,不顾身体的疼痛接着撞击,“第二次,第三次……”,省略号表明了老天鹅的坚毅;下文写冰面终于塌陷,出现了一个小窟窿,但“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仍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慢慢扩大”,这里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震撼心灵”的画面,上下文中对老天鹅动作的描写都印证了“破冰勇士”,用它来赞颂老天鹅是十分准确的。
  “横纵穿引”的方式是指在进行词语释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横向对比”和“纵向穿插”的方法,对多义词进行剖析品评以求得正确的释义。“横向对比”,即与同册(篇)课文中的同一个词语对比。“纵向比较”,即与其他1年级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的同一个词语对比。
  (4)语感随笔(谈)法。即写(谈)出自己的独特感 受,随时随地感觉发现并加以记录,要结合语境和生活体验作分析,一例一谈,切己为要。
  
  2,在“对言语生活的感受”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语感采用的常用方法有:
  (1)创设情境法。培养语感要引领学生进入文境,以感受形象、体验感情,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描述、配音、影视、声像、多媒体……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
  (2)联系经验法。“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嫩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叶圣陶语)因此,训练学生语感,要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仔细揣摩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语言文字。
  (3)联想想象法。联想可以使人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拓宽思维广度;想象则有利于对言语进行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如《烟台的海》依次写了“冬天的海—春天的海一夏天的海一秋天的海”,每—季节的内容都是先写烟台的海再写烟台的人,表现烟台人海相依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在大脑里将每一季节的特点变为“内心视像”,将课文的内容按顺序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闪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4)熟读法。熟读有助于理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还有助于创新,所谓“熟能生巧”即是此意。教学中,让学生在熟读中“遵路入境”,增强对言语生活的切实感受,正如曾国藩在《家训·学谕纪译》中所言,“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在朗读、揣摩、领会、联想、想象、感受、体味中受到训练,得到发展。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可谓此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艺术夸张,再现了远眺瀑布时所见到的雄浑气势。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复朗诵去体味瀑布的雄浑壮丽的气势,去感受作者此时此地此景的心境。
  (5)吟读法。吟读是小声或拖声地读,自己听得见,又不妨碍别人。它不仅目、口、耳齐用,而且可以融进细思慢想。吟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进入意境,更有助于把“语言美”与“意境美”统一起来。如《槐乡五月》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三个表示香味的词语连用,不仅写出了槐花的香气有淡有浓,也暗含着作者被香味儿吸引,脚步离满树繁花越来越近。走进槐乡,处处皆有槐香,无论在哪里都被这香气萦绕着,“香海”一词让人浮想联翩。这如梦如幻的意境,只有通过吟读细细地去品味,才会深得其中的“情趣”。
  (6)美读法。美读是在深入、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调意味之后,对课文再一次朗读。它是欣赏性的审美式的朗读,诚如叶圣陶所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3.在“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语感采用的常用方法有:
  (1)领悟法。就是从领受启发中去悟。如《珍珠鸟》结课:作者以为这笼子就是鸟儿的巢,在鸟的眼里笼子和巢(家)一样吗?它们的巢(家)应该在哪里?一出示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让学生诵读一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该用什么去赢得动物的信赖,去创造信赖的美好境界呢?(板书:爱,并用红粉笔画一个大大的“心”的轮廓。)教学通过拓展迁移,让学生领悟“美好的境界需要用爱心去创造”的道理,升华了“爱鸟”之情。
  (2)体悟法。就是在切身体验中去悟。要鼓励学生增加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游历,悟“无字书”之真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心灵,揣摩行为,体验心理。
  (3)顿悟法。即从困顿中猛然悟出,形式有二:一种是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教师此时给予某种启示或提示,使他们出现“恍然大悟”或“茅塞顿开”的认识效果;另一种是学生灵感思维的爆发,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霎时有了线索或猛然解开。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和问题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悟性和灵性。
  (4)渐悟法。就是渐渐地陪得读写之理。读书的方法、写作的诀窍、学习的门径都需要相当的“感性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才会突有所悟。教学中,不必刻意于指点什么“读写技巧”,而要多提供些富有启发性的“范例”,以使学生渐有所悟。
  
  作者简介:马宏,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张静,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1.加强区域地理空间定位的训练。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分析一个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
戴在头上,保护呼吸器官和面部免受毒气、细菌武器和放射性物质等有毒物质伤害的器具,被称为防毒面具。防毒面具通过面罩与人面部周边形成密合,使人的面部与周围有毒环境隔离,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
让学生的思维扬帆畅航是根据“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个特点,在教学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点燃思维火花,拓广思路,使学生妙思泉涌,展示出乐思、多思、善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
近几年来,我国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电网的高速建设和投资拉动了输变电设备的市场需求。庞大的电力建设资金给变压器行业(包括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组件制造厂)带来了机遇和
200 0年 8月 11日 ,31所研制的推力比 18∶1的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地面点火试验。结果内弹道曲线正常 ,发动机全程工作 ,转级顺利 ,结构完整 ,各项测试数据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大连香炉礁快轨车站前一下聚集了许多人,有老爷爷、老奶奶, 还有我们许多中、小学生和小记者。这是市关工委组织的“老少游大连”活动。快轨列车载着我们
怎样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精讲多练、落到实处,整体感知、概念清晰四种途径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How to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而又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地理,笔者觉得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最为重要,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关键是老师的上课的引导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所以“趣味化”
摘 要:在信息学科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这种平台下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对网络教学平台在信息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优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学科;网络教学平台;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95-1  理想中的教育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