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已不再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才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 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培训;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6;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30-02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务农劳动力素质低、年龄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妇女、老人、孩子成为务农劳动力的主流。这些问题的出现已威胁到我国农业基础的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将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如何破解“谁来种地”这一问题提出的科学部署。如何准确地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住机遇,科学的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已经成为基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1 正确区分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对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具有重大意义
在我国,农民一直是一种身份而不是职业,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提出来,这在我国是第1次。职业农民虽然也是农民,但是他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农民。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职业农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传统农民是“世袭”的,具有强制性及不可选择性;而职业农民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自我选择的,具有自主性。传统农民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难以流动,具有封闭性;而职业农民既可以是当地人员,也可以是外地农民、城镇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具有开放性。传统农民对于经营素质、科技知识、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条件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几乎没有什么约束;而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则必须具备良好的条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从理论上来讲,农民要成为一种职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重要条件:一是农民这种职业是由经营者或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并能够充分就业、自由流动;二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取得社会平均收益;三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得到公正的社会待遇。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个条件。现代农民不是一种身份、称呼,而是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
从以上观点上可以看出,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深刻了解职业农民的内涵,才能正确地区分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培养职业农民的需要,明确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积极探索符合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建立统一规范、齐抓共管、形式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转变成为职业农民。
2 充分了解农村劳动力现状,是确保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别,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而与之相比,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素质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务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堪忧。目前,我国现有7.97亿农民,其中农村劳动力5.23亿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76.8%,高中程度为12.1%,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仅占5.3%。从这一数字来看,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极低,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务农农民数量急剧下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截至2011年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 00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以朝阳县为例,朝阳县地处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地区,是辽宁省的农业大县,全县28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县域行政辖区总面积3 757 km2,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农村劳动力31万人。三是务农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由于大部分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从事农业的主要是以老年、妇女、儿童为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严重。四是农业生产后继者越来越少。一部分农村新生代劳动力跟随在外务工的父母离开农村,还有一部分求学后选择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极少留在农村务农。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极大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严重地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如果没有一支新生的农村劳动力队伍的引领和带动,我国农业就很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转变。因此,顺势应时大力开展职业农民的培训,才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3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职业农民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农业的现代化在于农民的现代化,靠低素质农民的小规模、兼业化生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合格的生产经营主体和后继者;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这样,现代农业的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谈几点建议及措施。 3.1 改革培训内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进行培训
职业农民培训不能只从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要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结构,利用主导产业优势政策吸引更多农民走向职业化。近几年,各地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制定了一些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优惠政策。在培训时首先要对广大农民进行政策培训,让其了解政策,吃透政策,被这些优惠政策吸引,增加农民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朝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产量低,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度成为贫困县。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贴息贷款、补贴资金、配水配电多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此,在开展培训时,首先将这些优惠政策向参训农民进行宣讲,吸引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培训,近1 000人成为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大户。部分农民已经由传统的农民成为专门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1-2]。
3.2 筛选培训对象,分类进行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人员分类来进行培训,对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农村从业人员,如农机手、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建筑工匠、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等,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有关农业政策等知识培训,提高其务农本领和生产经营水平。对有创业愿望的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造就一批现代农民企业家[3-4]。
3.3 改革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效果
目前,受传统务农思想观念和城乡、工农差距多重制约因素影响,系统接受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校教育毕业生学农不爱农,只有极少数务农。而真正务农的农民却没有机会和条件全面系统地接受农业技术培训。为了解决该矛盾,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改革创新培训模式,改学生上来学为学校教育送下去,大规模、多层次开展“送教下乡”,依托“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农民培训项目,让已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就地就近系统地接受教育培训,使他们成为“留得下、用得上”的职业农民。
朝阳县农广校作为全县唯一一所农村成人中专,过去中专学历教育一直以招收学员到学校参加学习为主。无论是全日制脱产班,还是业余班的学员都是按时到校上课,进行学习。自2008年以来,该校先后在七道岭乡、波罗赤镇、南双庙乡等乡镇选取了4个设施农业生产专业示范村,进村开办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全日制中专教学班,招收当地农民参加学习。该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年都有近100人来参加学习,这些学员毕业后绝大部分继续留在家中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由于他们系统地接受过中专学历教育,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些学员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他们不仅自己通过设施农业生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成为当地的农业技术员,为其他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3.4 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
近些年来,国家加强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建设,职业农民培养条件初具规模,但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培训需求,这就要求有效地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一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农业、劳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培训资源,使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将培训工作做好、做实。二是把职教中心、农广校等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骨干基地,充分发挥骨干基地的培训优势,同时,还要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民夜校等一些有农民培训能力的组织,进行农民培训。三是将来自政府不同部门农民培训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目培训优势,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参训农民学有所用。
4 参考文献
[1] 周应恒.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培育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2012(5):17.
[2] 张桃林.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农业现代化发展全过程[J].农民科技教育培训,2012(5):6-9.
[3] 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4):8-10.
[4] 李金文.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07(11):23-24.
关键词 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培训;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6;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30-02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务农劳动力素质低、年龄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妇女、老人、孩子成为务农劳动力的主流。这些问题的出现已威胁到我国农业基础的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将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如何破解“谁来种地”这一问题提出的科学部署。如何准确地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住机遇,科学的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已经成为基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1 正确区分传统农民与职业农民,对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具有重大意义
在我国,农民一直是一种身份而不是职业,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提出来,这在我国是第1次。职业农民虽然也是农民,但是他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农民。职业农民是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职业农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传统农民是“世袭”的,具有强制性及不可选择性;而职业农民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自我选择的,具有自主性。传统农民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难以流动,具有封闭性;而职业农民既可以是当地人员,也可以是外地农民、城镇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具有开放性。传统农民对于经营素质、科技知识、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条件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几乎没有什么约束;而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则必须具备良好的条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从理论上来讲,农民要成为一种职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重要条件:一是农民这种职业是由经营者或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并能够充分就业、自由流动;二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取得社会平均收益;三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得到公正的社会待遇。其中,最重要的是第1个条件。现代农民不是一种身份、称呼,而是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
从以上观点上可以看出,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深刻了解职业农民的内涵,才能正确地区分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培养职业农民的需要,明确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积极探索符合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建立统一规范、齐抓共管、形式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转变成为职业农民。
2 充分了解农村劳动力现状,是确保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别,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而与之相比,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素质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务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堪忧。目前,我国现有7.97亿农民,其中农村劳动力5.23亿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76.8%,高中程度为12.1%,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仅占5.3%。从这一数字来看,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极低,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务农农民数量急剧下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截至2011年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 00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以朝阳县为例,朝阳县地处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地区,是辽宁省的农业大县,全县28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县域行政辖区总面积3 757 km2,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农村劳动力31万人。三是务农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由于大部分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从事农业的主要是以老年、妇女、儿童为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严重。四是农业生产后继者越来越少。一部分农村新生代劳动力跟随在外务工的父母离开农村,还有一部分求学后选择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极少留在农村务农。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极大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严重地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如果没有一支新生的农村劳动力队伍的引领和带动,我国农业就很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转变。因此,顺势应时大力开展职业农民的培训,才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3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职业农民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农业的现代化在于农民的现代化,靠低素质农民的小规模、兼业化生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合格的生产经营主体和后继者;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这样,现代农业的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谈几点建议及措施。 3.1 改革培训内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进行培训
职业农民培训不能只从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要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结构,利用主导产业优势政策吸引更多农民走向职业化。近几年,各地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制定了一些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优惠政策。在培训时首先要对广大农民进行政策培训,让其了解政策,吃透政策,被这些优惠政策吸引,增加农民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朝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产量低,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度成为贫困县。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贴息贷款、补贴资金、配水配电多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此,在开展培训时,首先将这些优惠政策向参训农民进行宣讲,吸引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培训,近1 000人成为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大户。部分农民已经由传统的农民成为专门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1-2]。
3.2 筛选培训对象,分类进行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人员分类来进行培训,对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农村从业人员,如农机手、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建筑工匠、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等,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有关农业政策等知识培训,提高其务农本领和生产经营水平。对有创业愿望的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造就一批现代农民企业家[3-4]。
3.3 改革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效果
目前,受传统务农思想观念和城乡、工农差距多重制约因素影响,系统接受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校教育毕业生学农不爱农,只有极少数务农。而真正务农的农民却没有机会和条件全面系统地接受农业技术培训。为了解决该矛盾,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改革创新培训模式,改学生上来学为学校教育送下去,大规模、多层次开展“送教下乡”,依托“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农民培训项目,让已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就地就近系统地接受教育培训,使他们成为“留得下、用得上”的职业农民。
朝阳县农广校作为全县唯一一所农村成人中专,过去中专学历教育一直以招收学员到学校参加学习为主。无论是全日制脱产班,还是业余班的学员都是按时到校上课,进行学习。自2008年以来,该校先后在七道岭乡、波罗赤镇、南双庙乡等乡镇选取了4个设施农业生产专业示范村,进村开办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全日制中专教学班,招收当地农民参加学习。该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年都有近100人来参加学习,这些学员毕业后绝大部分继续留在家中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由于他们系统地接受过中专学历教育,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些学员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他们不仅自己通过设施农业生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成为当地的农业技术员,为其他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3.4 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
近些年来,国家加强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建设,职业农民培养条件初具规模,但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培训需求,这就要求有效地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一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农业、劳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培训资源,使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将培训工作做好、做实。二是把职教中心、农广校等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骨干基地,充分发挥骨干基地的培训优势,同时,还要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民夜校等一些有农民培训能力的组织,进行农民培训。三是将来自政府不同部门农民培训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目培训优势,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参训农民学有所用。
4 参考文献
[1] 周应恒.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培育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2012(5):17.
[2] 张桃林.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农业现代化发展全过程[J].农民科技教育培训,2012(5):6-9.
[3] 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4):8-10.
[4] 李金文.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07(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