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小学生学习语文尤为重要。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地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强烈的需要,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根据近年来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通过以下妙招,可以培养兴趣。
1.教学设计不断求新
在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学情,精心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使各个环节达到有机组合,给人清新之感。
1.1 设计模仿。在教学中,遇到课文几个写法大致相同段落时,就可重点讲读一段,其它段让学生仿照自学、议论。这样模仿、练习和检查三者结合,通过举一反三,使孩子们在自我投入中产生兴趣。
1.2 直击重点。有些课文“高潮”明显,讲读可直入此重点。
1.3 牵线理脉。抓住课文线索可简化阅读步骤,即抓住内容这一条主线来讲读,把其余内容都串起来。
1.4 中心突出。有的课文中心思想显露,可先由孩子们自己概括中心思想,然后一起研究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思想的。
2.编织有“磁性”的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编排组织有启发性的语言,像吸铁石一样自然地引出学生的思绪或话茬儿。
2.1 口头语言。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的教学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发言准确清晰,措词精当科学,条理清楚分明,表达意思明了、通俗易懂。
2.2 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可深化和补充口头语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3.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
3.1 多利用教具。教学中可用到的教具包括:挂图、模型、标本、实物以及实验用具等。通过布置、演示、让孩子们观察。在观察中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指导,以确保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3.2 恰当运用声像媒体。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教学效果“有声有色”,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深入浅出,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
3.3 板书(画)清新。板书、板画能直观地反映学习元素的精华,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一步地生成,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进行有序地学习。
3.4 巧妙编排小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比如开展教学小游戏,进行教学小实验,或者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画意境图,在课外搜集课文中出现的物品,安排户外主题参观等,都能使孩子们自己给自己提供直观性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兴趣盎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自然就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4.善用激励“制造”兴趣
不论是谁,有了成绩时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势必会更加努力,会进一步把事做得更好。只要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小闪光,能充分挖掘和肯定学生的劳动,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善用激励会有效地维护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多些宽容、多些鼓励、少些批评,相信我们的孩子,不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肯定或表扬。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会渐渐浓厚起来。
根据近年来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通过以下妙招,可以培养兴趣。
1.教学设计不断求新
在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学情,精心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使各个环节达到有机组合,给人清新之感。
1.1 设计模仿。在教学中,遇到课文几个写法大致相同段落时,就可重点讲读一段,其它段让学生仿照自学、议论。这样模仿、练习和检查三者结合,通过举一反三,使孩子们在自我投入中产生兴趣。
1.2 直击重点。有些课文“高潮”明显,讲读可直入此重点。
1.3 牵线理脉。抓住课文线索可简化阅读步骤,即抓住内容这一条主线来讲读,把其余内容都串起来。
1.4 中心突出。有的课文中心思想显露,可先由孩子们自己概括中心思想,然后一起研究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思想的。
2.编织有“磁性”的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编排组织有启发性的语言,像吸铁石一样自然地引出学生的思绪或话茬儿。
2.1 口头语言。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的教学语言。它的基本要求是发言准确清晰,措词精当科学,条理清楚分明,表达意思明了、通俗易懂。
2.2 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包括姿势、表情、动作等。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可深化和补充口头语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3.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
3.1 多利用教具。教学中可用到的教具包括:挂图、模型、标本、实物以及实验用具等。通过布置、演示、让孩子们观察。在观察中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指导,以确保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3.2 恰当运用声像媒体。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教学效果“有声有色”,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深入浅出,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
3.3 板书(画)清新。板书、板画能直观地反映学习元素的精华,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一步地生成,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进行有序地学习。
3.4 巧妙编排小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比如开展教学小游戏,进行教学小实验,或者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画意境图,在课外搜集课文中出现的物品,安排户外主题参观等,都能使孩子们自己给自己提供直观性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兴趣盎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自然就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4.善用激励“制造”兴趣
不论是谁,有了成绩时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势必会更加努力,会进一步把事做得更好。只要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小闪光,能充分挖掘和肯定学生的劳动,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善用激励会有效地维护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多些宽容、多些鼓励、少些批评,相信我们的孩子,不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肯定或表扬。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会渐渐浓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