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59批金银花药材和饮片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含量,通过计算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靶标危害系数(THQ)和致癌风险(CR)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金银花项下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所测定59批次样品中,除河北产区的5批药材样品Pb超标外,其余54批均符合规定,不合格率为8.47%.经对山东、河南、河北三大产区金银花药材重金属含量对比研究发现,Pb、As、Hg的含量以河
【机 构】
: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山东泰安2710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59批金银花药材和饮片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含量,通过计算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靶标危害系数(THQ)和致癌风险(CR)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金银花项下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所测定59批次样品中,除河北产区的5批药材样品Pb超标外,其余54批均符合规定,不合格率为8.47%.经对山东、河南、河北三大产区金银花药材重金属含量对比研究发现,Pb、As、Hg的含量以河北产样品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河南、山东产样品;而Cd的含量以山东产样品最高;Cu的含量以河北产样品最高,山东产样品含量最低.同时,健康风险评估模型EDI、THQ和CR结果显示,该研究中59批次金银花样品未对暴露人群造成明显的健康影响,不存在潜在的非致癌或致癌风险.综上,金银花中仍存在部分样品重金属超标现象,应从其产区环境、栽培管理模式、加工方式等环节上加以控制,以保证金银花的用药安全.
其他文献
西洋参作为常见的贵细药材,具纷繁复杂的化学成分及独特的药理活性,能够对机体产生医疗保健作用.随着逐渐深入的研究,人们对西洋参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该文主要归纳了目前已经从西洋参不同部位中分离鉴别出的皂苷类成分及其结构分类、药理活性以及西洋参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剖析了目前西洋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为西洋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对西洋参未来的研究侧重点提供参考.
姜黄、莪术、片姜黄和郁金均属于姜黄属中药,是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代表药,多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闭经痛经,胸痹心痛,风湿痹痛等.现代研究表明,姜黄属中药中的标识性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及β-榄香烯等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等活血化瘀作用.但因其基原、入药部位、炮制加工等方面存在异同,导致其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也有所差异,而引起这种临床功效差异的关联物质尚未见系统研究.基于此,该文以功效关联物质为切入点,对姜黄属中药背景信
银杏酮酯分散片是一种新型的银杏叶提取物标准化制剂,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合理、安全地使用银杏酮酯分散片,是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临床预后的关键.该共识由国内心脑血管领域的中西医临床专家共同制定,遵循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订流程》,在充分调研临床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临床问题,依据PICO化的临床问题检索文献,采用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推荐标准——GRADE系统开展证据评价、分级和推荐,并采用名义组法形成专家共识.如果证据充分则形成“推荐意见”,采用GRA
心脏毒性是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安全性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重视与深入,关于对中药心脏安全性的评价与防治心脏毒性反应的研究日益增多,且研究方向集中在致心脏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或靶向心脏的中药毒性成分的发现.关于中药心脏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法,该综述介绍了中药心脏安全性评价的临床指标、细胞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关于提升中药心脏安全性的研究,该文回顾总结了常见致心脏毒性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及通过控制毒性物质含量、改变给药剂型、合理炮制、配伍等方式降低心脏毒性的研究.关于防治心脏毒性的方药与有效
制备18批黄连汤物质基准样品,建立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明确其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范围及峰归属,结合指标性成分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桂皮醛的含量范围,转移率范围以及出膏率进行饮片到基准样品间的量值传递分析,阐明黄连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 表明,18批黄连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均>0.98);黄连汤物质基准中共指认17个特征峰,其中10个特征峰来自黄连、3个特征峰来自甘草(水炙)、1个特征峰来自干姜、3个特征峰来自桂枝;指标性成分黄连碱质量分数为2.20~6.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太子参须根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环肽类化合物.综合运用NMR、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pseudostellarin L (1)、heterophyllin B (2)、pseudostellarin B (3)、pseudostellarin C(4),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环肽.肿瘤细胞毒性(MCF-7、A549、HCT-116、SGC-7901)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4均未发现明显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