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8日晚,苏炳添高擎国旗,眼中有光,姿态昂扬,走在东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熠熠星光里。
人类历史的天空,总有一些相似的星光交相辉映。
15世纪中叶,意大利人马泰奥·帕尔米里亚乘着文艺复兴的春风,大力弘扬古希腊奥运会的和平与友谊精神。18世纪中叶,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考古发掘,德国人库齐乌斯率领的考察团终于让湮没已久的奥林匹亚村重见天日。1892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次公开提出要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4年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正式举行。奥林匹克的精神之光终于在20世纪到来前,重新绽放光芒。人类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指引下,以奥运会为舞台,谱写了一幕幕或催人奋进、或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
2021年,在日本东京,奥运精神和奥运故事谱写了新章。
——迈向更团结。当中国飞人苏炳添“添”神下凡般地跑出9秒83的百米短跑成绩,我们终于懂得89年前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当英雄母亲、46岁的乌兹别克斯坦跳马名将丘索维金娜含泪完成最后一跃,我们看到了一位运动员在挑战自身极限时的执着与坚守;当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里决定共享男子跳高冠军,我们明白了新奥林匹克格言中“更团结”一词的真谛。
100多年以来,人类以体育之名,努力弥合着这个世界因种族、国别、宗教等差异所带来的裂痕。
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在碧波荡漾的泳池旁,中国游泳冠军张雨霏张开双臂,紧紧拥抱战胜白血病魔回到赛场上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在体操平衡木的旁边,美国传奇名将西蒙·拜尔斯在中国运动员管晨辰夺冠后情不自禁地鼓掌与祝福;在田径赛场上,当巩立姣获得女子铅球冠军后,她的“一生之敌”、曾两度在奥运赛场战胜她的新西兰选手亚当斯激动地跑来拥抱哭红眼的她……
不论种族、肤色、信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运动员们成为一起披荆斩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路人。这或许就是东京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的初衷。“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需要在一起共同应对,我们需要更团结,团结推动了我们的使命——通过体育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是说。
——追求更卓越。对很多运动员来说,金牌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追求竞技层面的突破,才是他们参加奥运会的最大动力。
年满37岁的举重老将吕小军早已荣誉等身,却依然在东京奥运的赛场上不言放弃,以破奥运纪录的成绩再次摘金。比赛结束后,他的训练视频广为流传。人们终于看见,被外国网友称为“军神”的吕小军为举重运动挥洒了多少汗水。他动情地说:“为了能够再次站在奥运会的赛场,37岁的我已经付出了所有。”
奥运会是残酷的,竞技场上能够成为冠军的人凤毛麟角。但与争金夺银相比,奥运会更大的魅力或许在于它可以让每一位运动员在世人面前展示追求卓越的精神。无论是庞伟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是吕小军的“力拔千钧气盖世”,每一位运动员都在追求卓越的努力中,完成了自我征服和对运动项目的极致挑战。
这种追求更卓越的精神,不仅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突破身体机能的极限,更将鼓舞全世界人民在各行各业中百舸争流,促进人类社会的全方面发展。
——憧憬更美好。体育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奥运会则是这种生活方式四年一次的盛大展演。它是残酷的,也是美好的。如果说现代奥运会的格言体现的是竞技层面的光荣与梦想,那么它的宗旨体现的则是人类对世界秩序的关怀和对真善美理念的追求。不唯金牌论、公平公正公开地完成比赛、包容运动员的失败、发自肺腑地认可他人成绩、大胆彰显自己的文化个性……这是奥运会和奥林匹克精神帶给我们的重要财富和生活启示。
当刘诗雯和许昕的“新闻联播”组合憾失乒乓球混双金牌,网友们的关切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体育带给我们的理解与包容;当中国女子百米接力队以“哪吒头”的形象亮相田径场、中国男子百米接力队以“龟派气功”的手势出征接力赛,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多样与自信;当40岁的德国乒乓球运动员波尔依然坚守在乒乓球台前,我们体会到了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可以说,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我们都在这届奥运会中,重新理解了奥运精神和体育魅力:它关乎输赢,却不止输赢;它事关梦想,却超越梦想。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人类社会,可能从来没有像此刻一样,迫切需要这场纯粹的体育盛宴,去享受体育精神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去憧憬更加美好的良善生活,去真正地以体育之名、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