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3-02
中学应该怎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应从“校本研究”入手,“校本研究”,要以学科研究为主体,以学科教学研究为中心。
所谓“校本”意指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在课堂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学校,指教师培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而学科教学研究是以特定学科为研究对象,是以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为目的的,它要解决的是我们教学中很实际的问题,因此,走学科研究之路是中学开展“校本”教研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校本教研要以学科研究为主体?
一、 学科教学研究,是中学课程改革的基础
2011版新课标不仅对各学科的性质、特点和任务进行界定,而且对各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新的教科书,必将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样的艰巨任务,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教学研究,是无法完成的。不少教师感到新教材不好教,不知怎么教,那是因为他对新的学科课程标准没有深刻领会,教学观念不改变,方式还是老一套,那怎么可能得心应手呢?
二、学科教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支撑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支柱。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最主要体现在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的是学科教学的改革。没有学科教学的改革,学校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架空的。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已经是许多学校的共同追求,那么,什么是真正地对学生负责呢?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学科教学。学科质量和水平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学生择校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学科教学研究也是培养教师队伍的最主要途径。满足于一般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开展必要的教学研究,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不可能提高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都必将对学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开展研究,才能适应新要求。在学校管理中,以研促教就是基本策略。没有学科研究,也就无法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
三、中学的教学目的也决定学校必须搞学科教学研究
中学的教育科研不同于大学,更不同于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尽管从理论上说,教科研和教学工作是不可分离的,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学的第一任务仍然是完成常规的教学。而中学常规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育科研的要求又具有很大的弹性,更缺少刚性的要求。从承担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烦琐的教育教学事务性工作情况来看,一个教师要脱离自己具体的教学任务去开展教育科研,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把教育科研和自己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这是校本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的特点。尽管现在各学校都设有教科室这样的机构,但它只是一个职能机构和服务机构,而不是研究机构。所以中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只能是承担着学科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要求中学的教师脱离自己的学科教学工作去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几个误区:
一、热衷于所谓理念研究。有些学校办学理念既时髦又好听,如果仅仅看口号,各个学校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如果要他们拿出能具体体现那些理念的学科教学特点和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就会让人很失望。倘若走进课堂去实地考察,则更难找到那些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概念和名词。原因是这些所谓的理念,只是来自于现成的概念,也只是停留于概念,是借助现成的概念来“装潢”学校,而不是真正的要把先进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加以体现。口号是最响亮的,理念是最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落后的。这样的学校只是外表好看,没有实质内容,是没有生命力的,迟早会被淘汰。
二、热衷于所谓模式研究。有些学校千方百计地要总结出一套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什么模式。几个“性”、几个“化”、几个“式”,有的还总结出一篇又一篇的经验,真是一套一套的,但仔细看看,这些只是停留于架空的“理论”,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行为中没有任何体现。如果走进课堂检验,你就自然而然发现支撑这些模式的理论和数据有多么的虚假性。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同一所学校还有班级的不同,同一班级中还有个体的差异,教学中倡导某种方式可以,但模式怎么可以千篇一律地套用?若是这样,还怎样去谈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施教对象,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使双边都得到发展,实现“共赢”,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
三、热衷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现在不论是评奖、还是评职称,都必须有课题,好像课题级别越高,就说明越有水平。但我觉得,形式主义和虚假课题是目前教育教学科研中的最大问题。许多课题的研究只有两头,没有过程,把大多的工夫花在课题的立项和最后的结题上,中间最重要的过程被疏忽了。没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教学研究,使得学校的校本教研彻底地被架空了。这样闭门造车所谓的研究成果对学科教学还能有指导意义吗?所以说,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如果不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体现,那必然是虚假的!但话说回来,并不是说不要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只是不主张一窝蜂地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尤其不需要虚假的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因为浮躁和急功近利,对教育教学是有害的。真正的教育科研应当而且必须为教学实践服务,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课题,或者课题立项为哪一个级别。
校本教研中应怎样开展学科研究
一、 要从教材上深挖
新的课程标准给校本教研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如果学科教学仍然满足于对现成教材的使用,则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只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按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蕴涵的深层次功能,就事论事,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往往会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渴求知识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群体,现成的教材对于学生也有许多需要教师再加工的地方。所以,教师要从教材上深挖,摒弃陈旧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将课本知识变成学生的技能。
二、要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推行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社会情境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成成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不难看出,这种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具有动态性。我们研究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主体是学生。新课标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自由选择,而这样的自由选择又必须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又必须在教师的作用下才得以实现,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比以前就更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将行动研究法运用于这一研究过程是切合教育实际的。在行动中教师应始终坚持“课题与课堂同步”,课题融进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融入课题思想,才有生机活力。这就需要老师带着课题研究的新思想走进课堂,运用课题研究提出的新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将课堂当作一个个案例来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法,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只有这样,老师素质才能提高,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目的才能够实现。
三、采用个案研究法
所谓个案研究,就是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研究,有时候就是对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效果的研究。工作中,大家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例,学科教研如果从这些个案着手,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解决1-2个工作中的案例,全校老师聚在一起,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个案研究是科研的基本形式,没有大量扎实的个案研究,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科研。上面提到的有些课题研究之所以虚假,就是没有以个案研究作为基础,没有真实的数据,没有原始的研究积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取得的“成果”就经不起推敲,也没有实际效果。个案研究时间短,形式简单,见效快,实践证明,中学的教学特点不适宜时间较长的课题研究,而适合“短频快”的个案研究,因此,个案研究是学科教研中一种值得推行的方法。
没有一支良好的教师群体,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那是一句空话。校本研究是目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较好方法,要想提高校本研究效果,就必须走学科研究之路,以学科研究为主体。
中学应该怎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应从“校本研究”入手,“校本研究”,要以学科研究为主体,以学科教学研究为中心。
所谓“校本”意指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在课堂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学校,指教师培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而学科教学研究是以特定学科为研究对象,是以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为目的的,它要解决的是我们教学中很实际的问题,因此,走学科研究之路是中学开展“校本”教研的最佳选择。
为什么校本教研要以学科研究为主体?
一、 学科教学研究,是中学课程改革的基础
2011版新课标不仅对各学科的性质、特点和任务进行界定,而且对各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新的教科书,必将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样的艰巨任务,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教学研究,是无法完成的。不少教师感到新教材不好教,不知怎么教,那是因为他对新的学科课程标准没有深刻领会,教学观念不改变,方式还是老一套,那怎么可能得心应手呢?
二、学科教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支撑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支柱。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最主要体现在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的是学科教学的改革。没有学科教学的改革,学校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架空的。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已经是许多学校的共同追求,那么,什么是真正地对学生负责呢?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学科教学。学科质量和水平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学生择校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学科教学研究也是培养教师队伍的最主要途径。满足于一般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开展必要的教学研究,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不可能提高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都必将对学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开展研究,才能适应新要求。在学校管理中,以研促教就是基本策略。没有学科研究,也就无法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
三、中学的教学目的也决定学校必须搞学科教学研究
中学的教育科研不同于大学,更不同于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尽管从理论上说,教科研和教学工作是不可分离的,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学的第一任务仍然是完成常规的教学。而中学常规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育科研的要求又具有很大的弹性,更缺少刚性的要求。从承担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烦琐的教育教学事务性工作情况来看,一个教师要脱离自己具体的教学任务去开展教育科研,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把教育科研和自己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这是校本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的特点。尽管现在各学校都设有教科室这样的机构,但它只是一个职能机构和服务机构,而不是研究机构。所以中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只能是承担着学科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要求中学的教师脱离自己的学科教学工作去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几个误区:
一、热衷于所谓理念研究。有些学校办学理念既时髦又好听,如果仅仅看口号,各个学校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如果要他们拿出能具体体现那些理念的学科教学特点和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就会让人很失望。倘若走进课堂去实地考察,则更难找到那些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概念和名词。原因是这些所谓的理念,只是来自于现成的概念,也只是停留于概念,是借助现成的概念来“装潢”学校,而不是真正的要把先进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加以体现。口号是最响亮的,理念是最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落后的。这样的学校只是外表好看,没有实质内容,是没有生命力的,迟早会被淘汰。
二、热衷于所谓模式研究。有些学校千方百计地要总结出一套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什么模式。几个“性”、几个“化”、几个“式”,有的还总结出一篇又一篇的经验,真是一套一套的,但仔细看看,这些只是停留于架空的“理论”,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行为中没有任何体现。如果走进课堂检验,你就自然而然发现支撑这些模式的理论和数据有多么的虚假性。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同一所学校还有班级的不同,同一班级中还有个体的差异,教学中倡导某种方式可以,但模式怎么可以千篇一律地套用?若是这样,还怎样去谈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施教对象,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使双边都得到发展,实现“共赢”,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
三、热衷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现在不论是评奖、还是评职称,都必须有课题,好像课题级别越高,就说明越有水平。但我觉得,形式主义和虚假课题是目前教育教学科研中的最大问题。许多课题的研究只有两头,没有过程,把大多的工夫花在课题的立项和最后的结题上,中间最重要的过程被疏忽了。没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教学研究,使得学校的校本教研彻底地被架空了。这样闭门造车所谓的研究成果对学科教学还能有指导意义吗?所以说,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如果不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体现,那必然是虚假的!但话说回来,并不是说不要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只是不主张一窝蜂地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尤其不需要虚假的课题研究和实验研究。因为浮躁和急功近利,对教育教学是有害的。真正的教育科研应当而且必须为教学实践服务,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有没有课题,或者课题立项为哪一个级别。
校本教研中应怎样开展学科研究
一、 要从教材上深挖
新的课程标准给校本教研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如果学科教学仍然满足于对现成教材的使用,则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只强调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按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蕴涵的深层次功能,就事论事,忽视了学生健康情感和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往往会不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渴求知识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群体,现成的教材对于学生也有许多需要教师再加工的地方。所以,教师要从教材上深挖,摒弃陈旧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将课本知识变成学生的技能。
二、要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推行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社会情境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成成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不难看出,这种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具有动态性。我们研究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主体是学生。新课标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自由选择,而这样的自由选择又必须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又必须在教师的作用下才得以实现,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比以前就更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将行动研究法运用于这一研究过程是切合教育实际的。在行动中教师应始终坚持“课题与课堂同步”,课题融进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融入课题思想,才有生机活力。这就需要老师带着课题研究的新思想走进课堂,运用课题研究提出的新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将课堂当作一个个案例来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法,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只有这样,老师素质才能提高,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目的才能够实现。
三、采用个案研究法
所谓个案研究,就是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研究,有时候就是对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效果的研究。工作中,大家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例,学科教研如果从这些个案着手,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解决1-2个工作中的案例,全校老师聚在一起,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个案研究是科研的基本形式,没有大量扎实的个案研究,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科研。上面提到的有些课题研究之所以虚假,就是没有以个案研究作为基础,没有真实的数据,没有原始的研究积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取得的“成果”就经不起推敲,也没有实际效果。个案研究时间短,形式简单,见效快,实践证明,中学的教学特点不适宜时间较长的课题研究,而适合“短频快”的个案研究,因此,个案研究是学科教研中一种值得推行的方法。
没有一支良好的教师群体,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那是一句空话。校本研究是目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较好方法,要想提高校本研究效果,就必须走学科研究之路,以学科研究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