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增殖及消退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y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该研究通过对婴幼儿血管瘤所有3个时期肥大细胞的标志物类胰蛋白酶和VEGF-A的检测,研究肥大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形成及消退中的作用。方法22例增殖期、20例消退期和23例消退后期婴幼儿血管瘤石蜡标本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类胰蛋白酶和血管内皮因子-A的表达;通过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对细胞核进行染色;观察类胰蛋白酶和VEGF-A表达情况,计算婴幼儿血管瘤所有3个时期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类胰蛋白酶阳性的肥大细胞表达VEGF-A的比例。结果22例增殖期、20例消退期和23例消退后期婴幼儿血管瘤标本的Glut-1表达均为阳性。类胰蛋白酶表达阳性的肥大细胞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间隙组织。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后期血管瘤切片,每9个视野,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26±4.10)个、(82.20±5.27)个和(44.59±3.07)个,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后期中的类胰蛋白酶和VEGF-A表达均为阳性的细胞分别占100%、(22.00±1.41)%和(13.00±1.38)%,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肥大细胞分泌的VEGF-A在婴幼儿血管瘤增殖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1982年Mulliken等{1}主要根据脉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来源将原来定义的血管瘤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包括血管畸形与淋巴管畸形),真性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而脉管畸形则是发生学上的畸形,无内皮细胞异常增生。
期刊
@@
早产儿由于自身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在消化系统多表现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喂养困难可能会延长住院时间,长时间胃肠外营养亦有发生高血糖及胆汁瘀积症的风险,严重者
目的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属于血管性肿瘤的特殊类型,临床上易伴发Kasabach-Merritt现象(kasabach merritt phenomenon,KMP),即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伴发血小板减少。传统的激素治疗和抗癌药物并不能完全有效,导致临床上难治性KHE死亡率高。本研究报道了新型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在治疗难治性KHE上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技能竞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法设置护理技能竞赛的5个考站,形成竞赛方案,以2013年参加竞赛的32名本专科选手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