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陕北木刻版画的特色形成及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yche_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是我国现代木刻版画的大发展时期,该时期中国新兴版画实现了由模仿向原创的转型.延安木刻版画扎根于陕北地区,融合民间传统工艺,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是当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主义试图强势抹去各民族艺术风格的今天,研究延安版画这一极富民族特色且广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历史沿革、陕北地域文化特征、版画创作的演变与创新以及延安版画对于新时期艺术的借鉴意义四方面展开讨论,通过介绍当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阐述延安时期陕北木刻版画的特色.
其他文献
面具艺术广泛见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它包含复杂多样的材料和技术,变化多端的造型和色彩,还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和社会价值.面具艺术既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载体,又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音乐影视作品重点表现的审美对象.本文通过巫术与祭祀、神话与宗教、戏剧与表演、性别与身份、时尚与礼仪几个面具指涉的主题,挖掘面具的跨学科研究价值.
黑水城出土双头佛是目前国内现有诸佛造像中唯一一尊金身双头分身瑞像彩塑,是中国传统雕塑中的特例存在.本文通过探析西夏黑水城双头佛的造像源流、样式、工艺与美学特征,分析其承袭唐、五代遗风,以《佛说造像量度经》中的标准造像粉本为依据,按照当时审美特征进行再创作,是“人心营构之象”,体现出瑞像雕塑对“周家样”人物意象的创新,展现了圆融的“中和之美”和“气韵生动”之中国美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