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当前西安市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如何实行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鄠邑区涝店镇杨家村的村民说:“未央区的干部来到我们村扶贫,真正扶的是我们的脑子。”
锻造实打实的“未央铁军”
未央区辛家庙街道的干部姚常宝和鄠邑区涝店镇杨家村的支部书记李育波,原本是两个没有生活交集的人,但去年姚常宝吃住到了李育波家里后,哥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一年来,他俩说的最多的是如何帮助杨家村摘掉市级重点贫困村的帽子。同样的思考,这一年来在涝店镇的马营村、马家堡村、吕家堡村、东保村也都是常态。
为了在涝店镇打造一支扶贫攻坚的“未央铁军”,从一开始未央区就高点定位了这项民心工程,在各街道筛选出5位处级干部和5位科级干部,脱产进入5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开展工作。按照《未央区驻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去年6月起未央区所辖10个街道,进行2帮1组合,对鄠邑区涝店镇的这5个市级重点村开始进行帮扶。
4月17日中午十二点多,姚常宝作为杨家村的第一书记还在村委会和干部们开会,大家讨论的是村里新修广场的绿化问题。姚常宝一个星期有五天都在村上忙活着,这一年来驻村工作队帮村里装了路灯、修了路、打了机井、建了广场……李育波如是说。
马营村的第一书记张沧是张家堡街道的干部,去年他和大明宫街道的干部进村后,第一件事就开展了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连村委会的办公家具都是这两个街道捐助的。去年冬天张沧还利用自己的关系请来了梅花奖获得者为村里的父老乡亲义务演秦腔。
在马家堡村村外新修的生产路上,不论是开农用车的乡党还是骑电动车的村民,从地里到家里走的都是一马平川的水泥路,这路是未央区谭家街道和徐家湾街道的扶贫干部进村后修的,不仅修好了路还在两边栽种了樱花树。
抓头脑革命授人以渔
在吕家堡村,72岁的村民陈树番热情地说:“上周六,上了党课,韩主任讲的是反腐败!”
未央宫街办干部杨礼义说自从去年他和六村堡街道的干部韩世敏一起进驻吕家堡村后,韩世敏就坚持每月第一个周六晚上给在村党员讲党课,算下来大家也都跟着上过七八次党课了。
吕家堡村支部书记杨建华说:“说实话,一开始上党课,还得点名,但现在除了党员还有很多群众自发来,大家发现,紧跟政策能致富,勤于学习长见识。党课不仅凝聚了大家的思想、也让很多人通过学习成为了朋友。”
去年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发了200多份问卷,以民调最突出的问题为抓手开展工作,不仅为村里修了路,还带领党员和村民清运了甘河河道的垃圾,清运工作整整进行了半个月,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工作队,在凝聚民心的同时也为村民早日脱贫盘算着。新旧108国道夹角中的吕家堡村,人均只有4分多地,地少人多,老百姓咋脱贫?
韩世敏和杨礼义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开了多次座谈会,最后他们招商引资到了一家做酒店定制家具的浙商企业,刚刚建好的厂房就位于老108国道边。杨建华说当时招商引资的首要条件是要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而主导这次招商的就是未央区的干部。杨礼义说:“扶贫工作中给钱、慰问都不是长远之计,只有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教会大家脱贫的本领才是长远之计。”
类似的情况在马家堡村也有,为了让村民掌握脱贫的本领和技能、驻村工作队先后在村里开展了养殖技术培训活动,村内职业农民代表为村民讲解养殖技术、并培训22人。
马营村的驻村干部张沧甚至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到省内一家大型餐饮企业与马营村签订了“优先用工战略协议”,定期培训村民、为村民提供了外出务工的无障碍通道。同时组织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在思想上凝聚民心。
精准脱贫输送产业血液
扶贫攻坚,县、乡、村是拉车的主体。5个驻村工作队都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扶贫才能最终帮贫困村摘帽。因此发掘各自驻村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成了大家精准施策的共识。
东保村的土地适合种甜瓜,因此探索绿色、生态的精品农业扶贫模式,就成了该村的突破口。4月17日早晨,东保村的村民正在地里栽甜瓜苗,时令不敢耽搁。经过草滩街道和未央湖街道驻村干部的多方努力,村里已于年初成立了西安保安滩种植专业合作社,12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3月份,驻村干部还组织合作社的56名社员到阎良科农专业合作社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实验基地参观学习。
杨家村目前也在探索反季蔬菜的设施农业项目;吕家堡村计划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建立一个蔬菜批发基地;马家堡村依托自身在养殖业上的优势,正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营村已经考察了汉中的一个观光农业项目,准備在这上面尝试探索,同时还想利用村里废弃砖瓦窑的地方引进一个建筑预制项目。
据了解,今年以来,未央区已为这5个定点帮扶村投入资金72.84万元,修建村内道路134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举办技术培训2期培训78人……每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上都有自己的想法,驻村干部在基层定下神、扎下根、扑下身,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扶贫攻坚的一线为这5个市级重点村的“摘帽行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锻造实打实的“未央铁军”
未央区辛家庙街道的干部姚常宝和鄠邑区涝店镇杨家村的支部书记李育波,原本是两个没有生活交集的人,但去年姚常宝吃住到了李育波家里后,哥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一年来,他俩说的最多的是如何帮助杨家村摘掉市级重点贫困村的帽子。同样的思考,这一年来在涝店镇的马营村、马家堡村、吕家堡村、东保村也都是常态。
为了在涝店镇打造一支扶贫攻坚的“未央铁军”,从一开始未央区就高点定位了这项民心工程,在各街道筛选出5位处级干部和5位科级干部,脱产进入5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开展工作。按照《未央区驻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去年6月起未央区所辖10个街道,进行2帮1组合,对鄠邑区涝店镇的这5个市级重点村开始进行帮扶。
4月17日中午十二点多,姚常宝作为杨家村的第一书记还在村委会和干部们开会,大家讨论的是村里新修广场的绿化问题。姚常宝一个星期有五天都在村上忙活着,这一年来驻村工作队帮村里装了路灯、修了路、打了机井、建了广场……李育波如是说。
马营村的第一书记张沧是张家堡街道的干部,去年他和大明宫街道的干部进村后,第一件事就开展了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连村委会的办公家具都是这两个街道捐助的。去年冬天张沧还利用自己的关系请来了梅花奖获得者为村里的父老乡亲义务演秦腔。
在马家堡村村外新修的生产路上,不论是开农用车的乡党还是骑电动车的村民,从地里到家里走的都是一马平川的水泥路,这路是未央区谭家街道和徐家湾街道的扶贫干部进村后修的,不仅修好了路还在两边栽种了樱花树。
抓头脑革命授人以渔
在吕家堡村,72岁的村民陈树番热情地说:“上周六,上了党课,韩主任讲的是反腐败!”
未央宫街办干部杨礼义说自从去年他和六村堡街道的干部韩世敏一起进驻吕家堡村后,韩世敏就坚持每月第一个周六晚上给在村党员讲党课,算下来大家也都跟着上过七八次党课了。
吕家堡村支部书记杨建华说:“说实话,一开始上党课,还得点名,但现在除了党员还有很多群众自发来,大家发现,紧跟政策能致富,勤于学习长见识。党课不仅凝聚了大家的思想、也让很多人通过学习成为了朋友。”
去年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发了200多份问卷,以民调最突出的问题为抓手开展工作,不仅为村里修了路,还带领党员和村民清运了甘河河道的垃圾,清运工作整整进行了半个月,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工作队,在凝聚民心的同时也为村民早日脱贫盘算着。新旧108国道夹角中的吕家堡村,人均只有4分多地,地少人多,老百姓咋脱贫?
韩世敏和杨礼义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开了多次座谈会,最后他们招商引资到了一家做酒店定制家具的浙商企业,刚刚建好的厂房就位于老108国道边。杨建华说当时招商引资的首要条件是要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而主导这次招商的就是未央区的干部。杨礼义说:“扶贫工作中给钱、慰问都不是长远之计,只有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教会大家脱贫的本领才是长远之计。”
类似的情况在马家堡村也有,为了让村民掌握脱贫的本领和技能、驻村工作队先后在村里开展了养殖技术培训活动,村内职业农民代表为村民讲解养殖技术、并培训22人。
马营村的驻村干部张沧甚至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到省内一家大型餐饮企业与马营村签订了“优先用工战略协议”,定期培训村民、为村民提供了外出务工的无障碍通道。同时组织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在思想上凝聚民心。
精准脱贫输送产业血液
扶贫攻坚,县、乡、村是拉车的主体。5个驻村工作队都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扶贫才能最终帮贫困村摘帽。因此发掘各自驻村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成了大家精准施策的共识。
东保村的土地适合种甜瓜,因此探索绿色、生态的精品农业扶贫模式,就成了该村的突破口。4月17日早晨,东保村的村民正在地里栽甜瓜苗,时令不敢耽搁。经过草滩街道和未央湖街道驻村干部的多方努力,村里已于年初成立了西安保安滩种植专业合作社,12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3月份,驻村干部还组织合作社的56名社员到阎良科农专业合作社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实验基地参观学习。
杨家村目前也在探索反季蔬菜的设施农业项目;吕家堡村计划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建立一个蔬菜批发基地;马家堡村依托自身在养殖业上的优势,正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营村已经考察了汉中的一个观光农业项目,准備在这上面尝试探索,同时还想利用村里废弃砖瓦窑的地方引进一个建筑预制项目。
据了解,今年以来,未央区已为这5个定点帮扶村投入资金72.84万元,修建村内道路134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举办技术培训2期培训78人……每个村的驻村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上都有自己的想法,驻村干部在基层定下神、扎下根、扑下身,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扶贫攻坚的一线为这5个市级重点村的“摘帽行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