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互联网+”这一概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计划。为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强化技术技能质量,为社会增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为辅助职业教学提供夯实的基础平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创新运用, “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将突破传统教学,是快捷、高效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它正在引领实施着一场学习的变革。本文聚焦“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分析并尝试构建其体系架构,并对其创新运用进行了设计,用以阐释上述问题,对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276-02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
我国早期的互联网+教育始于2012年,本质上属于教育+互联网,或者教育信息化。是把教育嫁接到互联网渠道,无论从技术、资源、运营、管理上,都没有形成共享的特征。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有一定积极影响,但這与“互联网+”教育还相差很远。
“互联网+”教育应该是一种智慧教育模式,通过网络传递教育资源,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互联网+”职业教育,即将互联网和职业教育深入融合,以学生的切身需求和个人发展为中心,以互联网为主导要素、驱动工具和基础设施,利用开放的精准化和中心化系统,形成创新人才模式培养和信息时代化的过程。其特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引领职业教育理念和思维变革,形成人才职业教育电子化、信息化、数据化,个性化的培养体系,是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造和升级。
目前我们熟知的慕课、微课、公众号、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都是“互联网+”教育的表现形式,他们拓展了教育资源的价值,加速了教育的自我革新,与促进教育公平。这些方法都充分利用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学习文化知识、语言进修及职业技能,极大程度节约教学时间、节省教学资源,提升了学习效率与质量。它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闭环生态链。面向社会的职业化教育辅助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多向思维、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体系架构
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职业教育中。
网络平台软件的设计采用B/S和C/S的internet网络,电脑登录web网页服务器(或者手机APP)添加课程内容和教学素材,师生账户信息、课程信息、教学资料,根据需要存储在服务器,实现教学资料查询、教学视频观看、技术文档下载、线下交流讨论、课程通知推送等功能。
(一)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应用平台
体系应用平台的核心从硬件转为软件,利用的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云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管理系统,对教育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跟踪,并及时提出反馈和调整。成立线上创业培训项目,提供职业规划支持服务。方便学校和企业相互沟通交流;
(二)提供职业教育与就业双轨数据库
通过“云”、“网”、“端”的技术构架,职业教育学校可对学生学习进度、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更新,形成数据综合评价体系。企业可以在该体系进行精准数据的搜索和下载,保证人才输出与融合。
(三)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支撑
数据云进行计算,使数据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实用性和扩展性;将资源保持贮存、证敏捷性、可伸缩性、弹性和适应性;互联网联网远程访问信息并完成整合,增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促进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
学生在“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平台进行学习,由第三方汇总数据信息库,由学校和企业共享有效资源,通力合作。学校通过“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企业从平台搜索下载数据信息,筛选优质人才,纳入招聘计划。
三、“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优势
慕课的兴起,是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应用一个具体例子,随后的微课、公众号、智慧教室等正逐渐在学生、老师、学校间兴起。这些教育形式为什么收到追捧,与传统教育有哪些区别?通过研究分析,网络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可以从教学资源丰富、效率高、信息全面、个性化内容等方面与传统教育加以区别。所以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
(一)多样化储备教育资源和知识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输出并提供扩展性强,专业度高的在线课程,各类有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如视频、音频、报刊杂志、学术期刊等细化产物)集中应用,数据源庞大,内容广泛,分类明确。
(二)高效率实现资源与课程建设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支持职业培训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共建和分享,实现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打通,有效整合资源建设、信息储存、模块管理和教学应用,以满足教学实施的答疑、讨论、备课、学习等各项环节。
(三)全方位进行搜索和数据统计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支持各类介质数据批量上传,断点续传,提供多种快捷的资源检索方式(如课程搜索、关键词搜索、主题导航等)和统一的信息检索界面,以多维度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课程开设信息,课程类型分类、名师资料信息、学习档案纳入、模拟考试成绩等统计功能。
(四)定制化提供个性教学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采用共性+个性的处理方式,能够让教学场景多样化,资源均衡化,涵盖授课前中后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生动化培训,使职业教育具备针对性和娱乐化,实现有效传递。突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增强师生互动。 四、“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探索
根据研究发现“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比传统教学有突出的优势,所以我们抓住优势,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对教学模式探索出四个方向,包括场景化教学环境、个性化教学方法、主题化学习模式、线上下融合。
(一)场景化教学环境
通过手机视频、音频等跨媒体方式沟通交流,实现抽象学习内容的可视化和形象化,适应不同场景,建立起学习时间更自由,学习空间更灵活的社交型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的存在感、直觉和专注度,精准地搜索咨询教学信息,方便快捷地掌握文化知识。
(二)个性化教学方法
智能化、社群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场景的碎片化学习形式多样细致。有趣的学习方法,个性的教学视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海量的知识内容快速生产和传播,学生可通过智能搜索轻松容易地找到相关内容,更直接有效地掌握和接受知识。
(三)主题化学习模式
建立了知识的创造与传递的体系机制,植入娱乐化、游戏化、体验化的模块,增加名师、专家的講解课程,推出个性化的、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主题内容,打造不同场景同场景的碎片化学习。
(四)线上下融合教学
线上下利用公平开放的教育平台,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内容,融合选择立体式的大数据信息和全方位的资源,强调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和交流,借助互联网学习职业教育知识,来提高兴趣和效果。
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创新
互联网背景的教育一定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与颠覆,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学校跟教师可以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移动电脑客户端、网络红人等多方面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创新教研内容
不断探索与提高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性,增添社会热点话题(如热播电影、城市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增加互动性交流,邀请学生加入类似“火山小视频”自讲、抖音直播等,吸引更多人点击观看,提升受教效果。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掌握更多职业知识和专业技巧。
(二)优化平台资源
“互联网+职业教育”学习模式能够方便快捷的分类整合职业教育在教师教案资料,学生完成的课题作业,师生互动的讨论纪要、总结文档等。还可以根据师生的身份差异,定制推送栏目信息及相关资源。而智能化的管理,能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三)建立“微课堂”
微信微博高度社交化,能够使无体系、碎片化的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动需求和分享,“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会更具开放性、灵活性、选择性和交互性。教师可在平台提交申请,上传自创课程,对课程自主定价;而学生可随时随地选择课程学习。
(四)生产“网红教师”
直播平台在近几年应运而生,职业教育学习也可通过网络远程直播。“互联网直播+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与名师视频实时交流互动。教学方式更加方便灵活,教学工具真实有效,课程内容富有激情且轻松生动。优秀教师在直播平台上会脱颖而出成为“网红”获得更多的名望与经济回报。
六、结束语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多赢的学习模式,该模式下的学习具有社会化、碎片化、个性化、关联性等特征。它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三项技术支撑,构建基于多元、高效、互动的体系应用平台。它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关联、聚合、管理与分享,设计出更有效、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它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主导,为学习者提供定制的学习场景,在平台上增加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与频率。它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后台全方位进行搜索和数据统计;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对培育和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起到关键性作用。
目前,我国“互联网+”职业教育正处于萌芽发展时期,面临着技术水平不均衡、缺乏核心竞争力、后台运营管理混乱、教育质量较低等严峻挑战。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代表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它的应用与创新,将使未来的教育体系从电子化到信息化、数据化,再到个性化。探索与尝试借助科技感十足的教辅工具,更有针对性的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助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将变得更加高效,沟通将变得更加无边界。它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够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效果,将受到教育行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景翔,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规律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11):28-33.
[2] 郝天聪,石伟平.“互联网+”下的职业教育服务新态:内涵、目标与转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7(06):81-85.
[3] 葛楠,张一春.“互联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挑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13-18+32.
[4] 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7-13.
[5] 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逻辑内涵、形成机制及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6(01):5-11.
作者简介
蔡璐(1986--),女,辽宁沈阳人,经济学博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2017-2018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编号(LZY17011)。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276-02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
我国早期的互联网+教育始于2012年,本质上属于教育+互联网,或者教育信息化。是把教育嫁接到互联网渠道,无论从技术、资源、运营、管理上,都没有形成共享的特征。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有一定积极影响,但這与“互联网+”教育还相差很远。
“互联网+”教育应该是一种智慧教育模式,通过网络传递教育资源,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互联网+”职业教育,即将互联网和职业教育深入融合,以学生的切身需求和个人发展为中心,以互联网为主导要素、驱动工具和基础设施,利用开放的精准化和中心化系统,形成创新人才模式培养和信息时代化的过程。其特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引领职业教育理念和思维变革,形成人才职业教育电子化、信息化、数据化,个性化的培养体系,是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造和升级。
目前我们熟知的慕课、微课、公众号、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都是“互联网+”教育的表现形式,他们拓展了教育资源的价值,加速了教育的自我革新,与促进教育公平。这些方法都充分利用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学习文化知识、语言进修及职业技能,极大程度节约教学时间、节省教学资源,提升了学习效率与质量。它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闭环生态链。面向社会的职业化教育辅助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多向思维、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体系架构
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职业教育中。
网络平台软件的设计采用B/S和C/S的internet网络,电脑登录web网页服务器(或者手机APP)添加课程内容和教学素材,师生账户信息、课程信息、教学资料,根据需要存储在服务器,实现教学资料查询、教学视频观看、技术文档下载、线下交流讨论、课程通知推送等功能。
(一)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应用平台
体系应用平台的核心从硬件转为软件,利用的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云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管理系统,对教育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跟踪,并及时提出反馈和调整。成立线上创业培训项目,提供职业规划支持服务。方便学校和企业相互沟通交流;
(二)提供职业教育与就业双轨数据库
通过“云”、“网”、“端”的技术构架,职业教育学校可对学生学习进度、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更新,形成数据综合评价体系。企业可以在该体系进行精准数据的搜索和下载,保证人才输出与融合。
(三)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支撑
数据云进行计算,使数据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实用性和扩展性;将资源保持贮存、证敏捷性、可伸缩性、弹性和适应性;互联网联网远程访问信息并完成整合,增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促进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
学生在“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平台进行学习,由第三方汇总数据信息库,由学校和企业共享有效资源,通力合作。学校通过“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平台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企业从平台搜索下载数据信息,筛选优质人才,纳入招聘计划。
三、“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优势
慕课的兴起,是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应用一个具体例子,随后的微课、公众号、智慧教室等正逐渐在学生、老师、学校间兴起。这些教育形式为什么收到追捧,与传统教育有哪些区别?通过研究分析,网络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可以从教学资源丰富、效率高、信息全面、个性化内容等方面与传统教育加以区别。所以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
(一)多样化储备教育资源和知识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输出并提供扩展性强,专业度高的在线课程,各类有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如视频、音频、报刊杂志、学术期刊等细化产物)集中应用,数据源庞大,内容广泛,分类明确。
(二)高效率实现资源与课程建设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支持职业培训专业知识资源库的共建和分享,实现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打通,有效整合资源建设、信息储存、模块管理和教学应用,以满足教学实施的答疑、讨论、备课、学习等各项环节。
(三)全方位进行搜索和数据统计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支持各类介质数据批量上传,断点续传,提供多种快捷的资源检索方式(如课程搜索、关键词搜索、主题导航等)和统一的信息检索界面,以多维度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课程开设信息,课程类型分类、名师资料信息、学习档案纳入、模拟考试成绩等统计功能。
(四)定制化提供个性教学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采用共性+个性的处理方式,能够让教学场景多样化,资源均衡化,涵盖授课前中后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生动化培训,使职业教育具备针对性和娱乐化,实现有效传递。突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增强师生互动。 四、“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探索
根据研究发现“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比传统教学有突出的优势,所以我们抓住优势,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对教学模式探索出四个方向,包括场景化教学环境、个性化教学方法、主题化学习模式、线上下融合。
(一)场景化教学环境
通过手机视频、音频等跨媒体方式沟通交流,实现抽象学习内容的可视化和形象化,适应不同场景,建立起学习时间更自由,学习空间更灵活的社交型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的存在感、直觉和专注度,精准地搜索咨询教学信息,方便快捷地掌握文化知识。
(二)个性化教学方法
智能化、社群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场景的碎片化学习形式多样细致。有趣的学习方法,个性的教学视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海量的知识内容快速生产和传播,学生可通过智能搜索轻松容易地找到相关内容,更直接有效地掌握和接受知识。
(三)主题化学习模式
建立了知识的创造与传递的体系机制,植入娱乐化、游戏化、体验化的模块,增加名师、专家的講解课程,推出个性化的、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主题内容,打造不同场景同场景的碎片化学习。
(四)线上下融合教学
线上下利用公平开放的教育平台,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内容,融合选择立体式的大数据信息和全方位的资源,强调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和交流,借助互联网学习职业教育知识,来提高兴趣和效果。
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创新
互联网背景的教育一定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与颠覆,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学校跟教师可以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移动电脑客户端、网络红人等多方面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创新教研内容
不断探索与提高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性,增添社会热点话题(如热播电影、城市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增加互动性交流,邀请学生加入类似“火山小视频”自讲、抖音直播等,吸引更多人点击观看,提升受教效果。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掌握更多职业知识和专业技巧。
(二)优化平台资源
“互联网+职业教育”学习模式能够方便快捷的分类整合职业教育在教师教案资料,学生完成的课题作业,师生互动的讨论纪要、总结文档等。还可以根据师生的身份差异,定制推送栏目信息及相关资源。而智能化的管理,能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三)建立“微课堂”
微信微博高度社交化,能够使无体系、碎片化的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动需求和分享,“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会更具开放性、灵活性、选择性和交互性。教师可在平台提交申请,上传自创课程,对课程自主定价;而学生可随时随地选择课程学习。
(四)生产“网红教师”
直播平台在近几年应运而生,职业教育学习也可通过网络远程直播。“互联网直播+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与名师视频实时交流互动。教学方式更加方便灵活,教学工具真实有效,课程内容富有激情且轻松生动。优秀教师在直播平台上会脱颖而出成为“网红”获得更多的名望与经济回报。
六、结束语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多赢的学习模式,该模式下的学习具有社会化、碎片化、个性化、关联性等特征。它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三项技术支撑,构建基于多元、高效、互动的体系应用平台。它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关联、聚合、管理与分享,设计出更有效、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它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主导,为学习者提供定制的学习场景,在平台上增加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与频率。它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后台全方位进行搜索和数据统计;促进“互联网+职业教育”参与主体的相互协作,对培育和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起到关键性作用。
目前,我国“互联网+”职业教育正处于萌芽发展时期,面临着技术水平不均衡、缺乏核心竞争力、后台运营管理混乱、教育质量较低等严峻挑战。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学习模式代表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它的应用与创新,将使未来的教育体系从电子化到信息化、数据化,再到个性化。探索与尝试借助科技感十足的教辅工具,更有针对性的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助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将变得更加高效,沟通将变得更加无边界。它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够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效果,将受到教育行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景翔,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规律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11):28-33.
[2] 郝天聪,石伟平.“互联网+”下的职业教育服务新态:内涵、目标与转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7(06):81-85.
[3] 葛楠,张一春.“互联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挑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13-18+32.
[4] 闫广芬,张栋科.“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架构与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7-13.
[5] 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逻辑内涵、形成机制及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6(01):5-11.
作者简介
蔡璐(1986--),女,辽宁沈阳人,经济学博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2017-2018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编号(LZY1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