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透亮的玻璃瓶,种上一些水草、铺上一些小石子,然后再加入——些水和小鱼小虾,就能快速简单地完成—个可爱小巧的微生态瓶。更令人着迷的是,在不换水、不喂食的情况下,里面的小鱼能存活好几个月,这让很多人都非常吃惊。
微生态瓶到底是什么?
通俗地说,微生态瓶就是把少量的植物,一些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以及少量非生物物质一起装在一个密闭的瓶子里,形成一个人工模拟出来的微型生态系统。它是把生态系统尽可能简单但是完整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稳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微生态瓶的流行可以看作是人们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复制和模仿。从小小的微生态瓶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生命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相互促进的形式和过程。虽然同样有鱼儿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但是微生态瓶和家里的鱼缸其实大不相同:如果鱼缸没有配上好的水过滤系统,或者是换水不勤、通风不好,鱼缸水往往会泛出一股难闻的腥味;而鱼作为鱼缸这个环境里的消费者,显然不可能在数月不喂食。
生态瓶其实就是地球本身的生态系统的一种体现。在小小的微生态瓶中,由不同的生物担任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它们一同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保持着生态相对的稳定。
可以这样说,瓶子里面的生态循环就相当于一个简化过的地球生态循环:生态瓶中的小石块或者是沙子,就相当于地球上的土地;瓶子里的水,则相当于地球中的海洋和河流;留存的空气,则代表了地球的大气。整个系统的能量来源就是阳光。光线和水中的二氧化碳保证了这个系统内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它们会放出氧气,让小动物可以在这个体系中生存下来;同时,小鱼小虾则承担着系统中的消费者的角色,它们会以藻类等为食物,并且排出废物;而细菌等则会把小鱼小虾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营养物。
生态平衡到底有多重要?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物和环境、生物互相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部分会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来达到相互之间的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在生态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系统内的各个部分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而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周遭的非生物环境,也能够保持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的相对稳定。
对于生态平衡来说,既要保证非生物环境(如空气、水、阳光、土壤等)的平衡,又需要让生物种类(合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组成类别和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以上所有的因素都不可缺少,否则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就会断裂,从而导致一些成分被破坏,最终导致生态失衡。
对于微生态瓶而言,它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却恰恰包含了这样“相互关联”“互相影响”“自我调节”的核心。微生态瓶中的所有物种(藻类、鱼虾、植物、细菌等)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影响着对方。
微生态瓶真的能一直保持稳定吗?
的确,不用喂食也不用换水对于那些希望让家中能有更多生命气息的人来说,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和那些猫猫狗狗相比,这似乎要方便不少:既不用担心换毛掉毛,也不会有难闻的大小便味道。但是大家心中也有这样的疑虑:微生态瓶真的是永远都不用换水的吗?
当然不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再稳定的微生态瓶,其生态系统存活的时间也没有办法超过半年。这是因为,在“尽量模拟自然环境”的大前提下,如果希望稳定的时间维持得尽可能长,则对微生态瓶制作时选择的水、植物、动物和菌群就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如果制作微生态瓶时只是使用了普通的自来水,水中过高的氯合量很可能会给这个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为这个系统里并不存在能够消除这个影响因素的物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少有着更深的生物学知识的人在制作微生态瓶的时候会选择用一些特制的微生物菌群水,里面往往含有比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之类的生物菌群,同时富含有机碎屑,可以成为水中浮游生物的食物。这种经过配比和研究的水能够形成效果更好、更加稳定的菌群,其稳定程度甚至可以超过自然环境中的菌群。不过对于爱好者来说,获得这样的水难度并不小。
其实,要养好这小小的一个微生态瓶,除了需要了解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外,也需要对于自己选择的每一种生物所适宜的生存环境有所了解。比如,很多的热带鱼只能够在水温20-30℃的水中生存,但是微生态瓶中的水温往往没办法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选取那些能够适应更冷水温的鱼类。
自制微生态瓶的几个小贴士
◆生态瓶必须是密封的(所以敞开的瓶子并不是生态瓶)。
◆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这样才能为瓶子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提供光能。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子中的水应占据容积的80%左右,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瓶中选择投放的生物要有比较强的生命力,动物不宜太多,个体要小。
◆生态瓶中的生物成分要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有。
微生态瓶到底是什么?
通俗地说,微生态瓶就是把少量的植物,一些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以及少量非生物物质一起装在一个密闭的瓶子里,形成一个人工模拟出来的微型生态系统。它是把生态系统尽可能简单但是完整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稳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微生态瓶的流行可以看作是人们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复制和模仿。从小小的微生态瓶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生命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传递、相互促进的形式和过程。虽然同样有鱼儿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但是微生态瓶和家里的鱼缸其实大不相同:如果鱼缸没有配上好的水过滤系统,或者是换水不勤、通风不好,鱼缸水往往会泛出一股难闻的腥味;而鱼作为鱼缸这个环境里的消费者,显然不可能在数月不喂食。
生态瓶其实就是地球本身的生态系统的一种体现。在小小的微生态瓶中,由不同的生物担任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它们一同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保持着生态相对的稳定。
可以这样说,瓶子里面的生态循环就相当于一个简化过的地球生态循环:生态瓶中的小石块或者是沙子,就相当于地球上的土地;瓶子里的水,则相当于地球中的海洋和河流;留存的空气,则代表了地球的大气。整个系统的能量来源就是阳光。光线和水中的二氧化碳保证了这个系统内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它们会放出氧气,让小动物可以在这个体系中生存下来;同时,小鱼小虾则承担着系统中的消费者的角色,它们会以藻类等为食物,并且排出废物;而细菌等则会把小鱼小虾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营养物。
生态平衡到底有多重要?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物和环境、生物互相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部分会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来达到相互之间的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在生态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系统内的各个部分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而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周遭的非生物环境,也能够保持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的相对稳定。
对于生态平衡来说,既要保证非生物环境(如空气、水、阳光、土壤等)的平衡,又需要让生物种类(合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组成类别和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以上所有的因素都不可缺少,否则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就会断裂,从而导致一些成分被破坏,最终导致生态失衡。
对于微生态瓶而言,它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却恰恰包含了这样“相互关联”“互相影响”“自我调节”的核心。微生态瓶中的所有物种(藻类、鱼虾、植物、细菌等)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影响着对方。
微生态瓶真的能一直保持稳定吗?
的确,不用喂食也不用换水对于那些希望让家中能有更多生命气息的人来说,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和那些猫猫狗狗相比,这似乎要方便不少:既不用担心换毛掉毛,也不会有难闻的大小便味道。但是大家心中也有这样的疑虑:微生态瓶真的是永远都不用换水的吗?
当然不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再稳定的微生态瓶,其生态系统存活的时间也没有办法超过半年。这是因为,在“尽量模拟自然环境”的大前提下,如果希望稳定的时间维持得尽可能长,则对微生态瓶制作时选择的水、植物、动物和菌群就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如果制作微生态瓶时只是使用了普通的自来水,水中过高的氯合量很可能会给这个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为这个系统里并不存在能够消除这个影响因素的物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少有着更深的生物学知识的人在制作微生态瓶的时候会选择用一些特制的微生物菌群水,里面往往含有比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之类的生物菌群,同时富含有机碎屑,可以成为水中浮游生物的食物。这种经过配比和研究的水能够形成效果更好、更加稳定的菌群,其稳定程度甚至可以超过自然环境中的菌群。不过对于爱好者来说,获得这样的水难度并不小。
其实,要养好这小小的一个微生态瓶,除了需要了解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外,也需要对于自己选择的每一种生物所适宜的生存环境有所了解。比如,很多的热带鱼只能够在水温20-30℃的水中生存,但是微生态瓶中的水温往往没办法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选取那些能够适应更冷水温的鱼类。
自制微生态瓶的几个小贴士
◆生态瓶必须是密封的(所以敞开的瓶子并不是生态瓶)。
◆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这样才能为瓶子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提供光能。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子中的水应占据容积的80%左右,留出一定的空间。
◆生态瓶中选择投放的生物要有比较强的生命力,动物不宜太多,个体要小。
◆生态瓶中的生物成分要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