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夠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为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科目的阅读训练教学还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训练状态,仍然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学生对阅读训练也不感冒,从而滞怠了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阅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近几年来,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语文课阅读训练:
一、激发阅读兴趣以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活动促进,培养兴趣于表现欲中
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的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兴趣
在进行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一读、演一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一读、讲一讲。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4)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规范阅读方法以培养阅读能力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应围绕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两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一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基本的阅读能力;二要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初步形成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1)自读感知。自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探究遇到的问题: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句。课文中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的理解。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写雪下得很多很大。文中的“大片大片”雪花的形状上写雪下得很大,“簌簌”从声音上写雪下得大。“地上一会就白了”从时间上写雪下得大。学生如果受过训练,对这些词句,一般能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有所理解。
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2)自读想象。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情感,引导学生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形象意境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品味,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
(3)自读欣赏。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优美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品味、欣赏,获得审美享受,受到感情陶冶,精神得到净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属于文学或准文学性质的课文约占百分之七十左右,从这些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中接受到健康、崇高的情感熏陶,固然有认知成分,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审美的。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以精神享受。我们要切实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指导读书方法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教师要增强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一般的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的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地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关键词:阅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
近几年来,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语文课阅读训练:
一、激发阅读兴趣以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活动促进,培养兴趣于表现欲中
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的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兴趣
在进行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读一读、画一画。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一读、演一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一读、讲一讲。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4)读一读、比一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规范阅读方法以培养阅读能力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应围绕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两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一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基本的阅读能力;二要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初步形成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1)自读感知。自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探究遇到的问题: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句。课文中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的理解。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写雪下得很多很大。文中的“大片大片”雪花的形状上写雪下得很大,“簌簌”从声音上写雪下得大。“地上一会就白了”从时间上写雪下得大。学生如果受过训练,对这些词句,一般能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有所理解。
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2)自读想象。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情感,引导学生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形象意境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品味,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
(3)自读欣赏。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优美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品味、欣赏,获得审美享受,受到感情陶冶,精神得到净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属于文学或准文学性质的课文约占百分之七十左右,从这些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中接受到健康、崇高的情感熏陶,固然有认知成分,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审美的。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以精神享受。我们要切实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指导读书方法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教师要增强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一般的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的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地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