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樋口一叶的写作生涯相对不长,但她也为我们留下了几十篇传世佳作,其早期作品的风格与基调主要是受到了她的经历、出身以及幻想的影响,而《大年夜》却打破了这一格局,以金钱作为主线,并对一个婢女进行了正面描写。本文旨在对《大年夜》这一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同时解读樋口一叶写作过程中的写实风格与其中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樋口一叶;《大年夜》;研究
一、冷暖贫富分明的“两世界”
樋口一叶在《大年夜》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冷暖、贫富尖锐对立的“两世界”,并在其中对女主角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两世界”所指的分别是阿峰的舅父安兵卫家和奉公地山村家。在文中,作者分别用“报春鸟”和“冰霜”来指代这两个场景,其意不言自明。
山村家是“街里最大的财主”,同时也是毫无人情味、十分吝啬的富贵之家,女主人新造不仅吝啬,更是十分苛刻,尽管婢女勤恳、忠诚,却也不愿意施加哪怕一点点小恩小惠,直到阿峰承诺不去看戏,才允许其去探望患病的舅父,还反复叮嘱阿峰要早去早回。在文中,对冰雪中凄苦劳作的阿峰进行了多次描写,即使是在对新年进行描写时也引入了大量的“霜”、“雪”等景物描写,烘托出阿峰内心的寒冷。
二、女主角的婢女形象
在《大年夜》中,樋口一叶只用几百字就将阿峰的婢女形象勾勒得十分细腻。阿峰不仅承担着繁重的劳动,也具备着隐忍与自觉的性格特点,不仅将阿峰的可怜劳动者的形象抒写得淋漓尽致,也让山村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樋口一叶早期的作品中,许多女性在面临着扭曲的道德、悲惨的境遇以及来自社会的不公时,全都选择了出家或者自杀,她们只能流着泪屈服于命运,但现实生活却绝不会这样单纯,有更多的人不得不擦干眼泪,与各种艰难困苦做斗争。在《大年夜》中,樋口一叶便对这种女性在眼泪背后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阿峰其实是进行了反抗的,但她的反抗方式是偷窃,这种反抗何其悲哀而又何其绝望。作为日本众多女性的代表,樋口一叶借助《大年夜》对诸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日本女性的悲哀与无奈进行了控诉,但实际上却也很难使她们的命运出现转机,这也正是作者自己感到绝望的原因。
三、结局设定
在新年之前,女主人明明已经应允了阿峰借款2元的请求,但由于新年时被女主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继子回家了,女主人十分愤怒,拒不承认自己曾答应过阿峰借款的事情。实际上,2元钱对于山村家来说可谓九牛一毛,但女主人却因自己的不悦就迁怒于阿峰,出尔反尔,选择对隐忍、忠诚的婢女一家所面临的绝境袖手旁观。阿峰走投无路,只好选择了偷窃,在新年这一天中阳光最明媚的时刻,阿峰从抽屉中的20张钞票中抽出了2张,将其交给了在厨房等待着的表弟。对阿峰来说,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偷窃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她是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才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樋口一叶却并未安排给阿峰一个香消玉殒或认罪伏法的结局,而是让山村家的继子拿走了所有的钱,这自然掩盖了阿峰的罪行,除此之外,作者并未对阿峰日后的命运进行刻画,而是留给了读者极大的遐想空间。
在当时,日本社会的焦点在于因社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贫穷,贫富差距受近代资本主义的影响而逐渐增大,即使是东京也有大批的难民,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选择铤而走险,这也导致了当时贫民犯罪率的大幅度提升。明治时期的刑法理论认为,只有社会政策良好,行政政策才能最为有效,这足以证明日本在当时对于因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的人大多是持宽容态度的,社会舆论也普遍认为犯罪是在环境与社会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在《大年夜》中我们能够看到,樋口一叶对于上述观点也是基本认同的,或许阿峰算不上忠诚,但其对舅父一家的感情绝对是真挚的,而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山村家则站在了人道主义的对面。可以说,这一作品寄托了樋口一叶对于贫民犯罪这一时代性话题的深切关注,也对类似阿峰的犯罪者持同情态度。整部作品通过十分冷峻的笔调对阿峰的痛苦抉择和悲惨经历进行了细致描写,弥漫着明治时期社会底层女性的无助和悲哀。小说中现实主义要素十分明显,人物也都栩栩如生,但小说中多次对阿峰无罪进行了暗示,这与结尾处的设定一样,使这篇社会题材小说难以摆脱人情小说之嫌。
四、结语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动荡加剧,这正是在黎明之前最为黑暗的时期。樋口一叶作为旧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旧日本女性,很难摆脱立场束缚,也难以超越时代与历史的局限,只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托对底层女性的同情,却很难寻找到这类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找不到较好的解决方法。但是不得不说,樋口一叶的思考与倾诉已经到了旧日本女性所能做到的极致。
参考文献:
[1]朱旭峰.明治时期日本社会底层女性的形象塑造——以樋口一叶《大年夜》为中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8):141-142.
[2]小马.哀而不怒——《大年夜》赏析[J].初中生,2013 (20):55-59.
[3]陈爱云.出世的觉醒与困惑:樋口一叶及其文学作品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4):55-60.
关键词:樋口一叶;《大年夜》;研究
一、冷暖贫富分明的“两世界”
樋口一叶在《大年夜》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冷暖、贫富尖锐对立的“两世界”,并在其中对女主角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两世界”所指的分别是阿峰的舅父安兵卫家和奉公地山村家。在文中,作者分别用“报春鸟”和“冰霜”来指代这两个场景,其意不言自明。
山村家是“街里最大的财主”,同时也是毫无人情味、十分吝啬的富贵之家,女主人新造不仅吝啬,更是十分苛刻,尽管婢女勤恳、忠诚,却也不愿意施加哪怕一点点小恩小惠,直到阿峰承诺不去看戏,才允许其去探望患病的舅父,还反复叮嘱阿峰要早去早回。在文中,对冰雪中凄苦劳作的阿峰进行了多次描写,即使是在对新年进行描写时也引入了大量的“霜”、“雪”等景物描写,烘托出阿峰内心的寒冷。
二、女主角的婢女形象
在《大年夜》中,樋口一叶只用几百字就将阿峰的婢女形象勾勒得十分细腻。阿峰不仅承担着繁重的劳动,也具备着隐忍与自觉的性格特点,不仅将阿峰的可怜劳动者的形象抒写得淋漓尽致,也让山村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樋口一叶早期的作品中,许多女性在面临着扭曲的道德、悲惨的境遇以及来自社会的不公时,全都选择了出家或者自杀,她们只能流着泪屈服于命运,但现实生活却绝不会这样单纯,有更多的人不得不擦干眼泪,与各种艰难困苦做斗争。在《大年夜》中,樋口一叶便对这种女性在眼泪背后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阿峰其实是进行了反抗的,但她的反抗方式是偷窃,这种反抗何其悲哀而又何其绝望。作为日本众多女性的代表,樋口一叶借助《大年夜》对诸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日本女性的悲哀与无奈进行了控诉,但实际上却也很难使她们的命运出现转机,这也正是作者自己感到绝望的原因。
三、结局设定
在新年之前,女主人明明已经应允了阿峰借款2元的请求,但由于新年时被女主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继子回家了,女主人十分愤怒,拒不承认自己曾答应过阿峰借款的事情。实际上,2元钱对于山村家来说可谓九牛一毛,但女主人却因自己的不悦就迁怒于阿峰,出尔反尔,选择对隐忍、忠诚的婢女一家所面临的绝境袖手旁观。阿峰走投无路,只好选择了偷窃,在新年这一天中阳光最明媚的时刻,阿峰从抽屉中的20张钞票中抽出了2张,将其交给了在厨房等待着的表弟。对阿峰来说,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偷窃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她是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才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樋口一叶却并未安排给阿峰一个香消玉殒或认罪伏法的结局,而是让山村家的继子拿走了所有的钱,这自然掩盖了阿峰的罪行,除此之外,作者并未对阿峰日后的命运进行刻画,而是留给了读者极大的遐想空间。
在当时,日本社会的焦点在于因社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贫穷,贫富差距受近代资本主义的影响而逐渐增大,即使是东京也有大批的难民,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选择铤而走险,这也导致了当时贫民犯罪率的大幅度提升。明治时期的刑法理论认为,只有社会政策良好,行政政策才能最为有效,这足以证明日本在当时对于因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的人大多是持宽容态度的,社会舆论也普遍认为犯罪是在环境与社会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在《大年夜》中我们能够看到,樋口一叶对于上述观点也是基本认同的,或许阿峰算不上忠诚,但其对舅父一家的感情绝对是真挚的,而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山村家则站在了人道主义的对面。可以说,这一作品寄托了樋口一叶对于贫民犯罪这一时代性话题的深切关注,也对类似阿峰的犯罪者持同情态度。整部作品通过十分冷峻的笔调对阿峰的痛苦抉择和悲惨经历进行了细致描写,弥漫着明治时期社会底层女性的无助和悲哀。小说中现实主义要素十分明显,人物也都栩栩如生,但小说中多次对阿峰无罪进行了暗示,这与结尾处的设定一样,使这篇社会题材小说难以摆脱人情小说之嫌。
四、结语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动荡加剧,这正是在黎明之前最为黑暗的时期。樋口一叶作为旧文化下成长起来的旧日本女性,很难摆脱立场束缚,也难以超越时代与历史的局限,只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托对底层女性的同情,却很难寻找到这类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找不到较好的解决方法。但是不得不说,樋口一叶的思考与倾诉已经到了旧日本女性所能做到的极致。
参考文献:
[1]朱旭峰.明治时期日本社会底层女性的形象塑造——以樋口一叶《大年夜》为中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8):141-142.
[2]小马.哀而不怒——《大年夜》赏析[J].初中生,2013 (20):55-59.
[3]陈爱云.出世的觉醒与困惑:樋口一叶及其文学作品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4):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