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201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留学生中国计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一般认为,我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在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长,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国策和国力逐步强盛的必然要求和恰当反映。
重庆市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314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提速国际化进程,提出并正在建设“内陆开放城市”。因此,重庆市对各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规模、层次、领域将呈现高速增长,除了面向中国学生培养国际化人才之外,如何吸引和培养来华留学生,便成为重庆市高校面临的新挑战。
二、国际商学院培养来华留学生的理念
国际商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是经国家教育部第一批复核批准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商务人才的中外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机构,2009年获评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校学生2000多人,留学生约100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商学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势,总结出了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有效路径,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实践证明,“开放办学”是指导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基本理念。“开放办学”的基本内涵是:高校必须始终围绕经济社会主体的要求,通过引入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主要表现为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开放和向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开放。“开放办学”从发展的观点看有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局部开放到全域开放、非对等开放到对等开放的演进过程。
作为西部地方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国际商学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势,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发展到“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来华留学生成为国际商务人才的阶段。
学院根据国内外,特别是重庆市的发展要求,以及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引入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依托法、英、加、美4个国家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与学院合作项目,探寻五个有效的培养路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专业基础扎实,通晓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具备一定汉语交流能力的留学生。图示如下:
三、国际商学院培养来华留学生有效路径的具体实践
(一)有效路径之一:确保留学生入学前专业和语言的充分准备
学院与多所国外合作大学协商确定来华留学生入学要求,并成立考核委员会进行选拨考核。三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如下:
1.专业学习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拟就读大学本科三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应具备如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本国大学学习经管专业至少2年或已取得本国学士经管专业学士学位,初步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商务政策、法规及企业环境,同时了解国际商务惯例与规则,具有一定的从事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管理工作的能力。
2.语言学习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应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至少学习汉语达300学时,并能运用汉语进行日常的对话交流。
3.文化认知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其应较为了解中国的文化,并对中国与其所在国文化的异同有一定的知晓,并能够认同中国的文化,从而能为其在中国的学习提供较为熟悉的文化氛围。
(二)有效路径之二: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的比较和交融,优化教学活动
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学院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针对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组织教学。
1.与国外合作大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与国外合作大学共同设计了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的目标,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的比较和交融。
2.专业理论教学重在差异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现趋同化。留学生教的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1)专业教学内容: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交融。学院设计的许多专业课程,如《法资企业在中国》、《中外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与外国金融》、《中国企业营销策略》、《中国与外国旅游文化》、《中国商法》等,体现出中国的经济、文化与来华留学生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对比,留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交融。
(2)语言教学内容:强调汉语的学习与沟通。留学生在华期间,每学期都开设有汉语课,每周的汉语课时达到6-10节,强化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要求留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并且要求留学生在毕业前通过汉语语言的等级考试,也要求留学生能够用汉语完成毕业论文摘要。
(3)实习实践内容:重在体验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留学生每学期都可以选修体现中国文化的课程,如《武术》、《烹饪》、《针灸》、《书法》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留学生每学期可以参加企3至5次企业见习参观活动;留学生必须完成为期1至2个月的企业实习。
3.教学方法部分采取国外大学的通行做法。结合留学生的个人特点,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中国企业营销策略》课,授课教师采用“移动课堂”的方式,带着留学生到企业去实践营销的策略。
(三)有效路径之三:举办学术讲座(英、法语),深入介绍中外经济与文化
留学生在华期间,学院举办了使用英、法语讲授的学术讲座,主要有:
1.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学院借用“欧洲研究中心” 平台,邀请了国外合作大学和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来院交流。国外的专家学者主要涉及到与学院合作的国外大学,如图卢兹一大、里昂二大、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英国林肯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同时,也邀请了许多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留学生在华期间所关注的专业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 2.政府官员的讲座。学院为来华留学生邀请了国外合作大学所在地的政府官员、驻华使领馆官员、我国教育部的有关政府官员及地方政府官员,就留学生所关注的留学政策、在华期间注意的重大事项、中外经济文化的差异等问题进行探讨。
3.企业家的讲座。学院与国内多家企业建立有实习基地,会定期邀请这些实习基地的老总就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话题与留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学院还会邀请优秀的校友企业家为留学生开设讲座。
(四)有效路径之四:专门建立留学生实习基地,留学生实习1至2个月
留学生在华学习后期,要在中国进行1至2个月的实习。学院为留学生建立了较多的知名实习基地,如建设集团、力帆集团、宗申集团、鑫源摩托、金夫人、希尔顿酒店、宏信软件、海外旅行社等。实习基地为每个留学生制定了个人的实习计划,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留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市场拓展,为中外企业的交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比如2009年5月-6月我院法国马赛二大留学生Arnau FLORIAN 在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北非部进行实习,负责翻译资料和开发北非市场,对力帆的产品进行宣传,为力帆的产品进入摩洛哥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对该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五)有效路径之五:围绕专业、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除了课堂教学外,学院围绕专业、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类:
1.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如“IBS家园”Home—Stay,1+1中外学生“学习伙伴”活动,英语角、法语角、汉语角(每周一次)等。
2.学院与学校联合开展的第二课堂。如“走进工商大、感知新重庆”活动,“中国文化体验计划”活动,“体验中国家庭”活动,“来华留学生汉语比赛”等。
3.学院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的第二课堂。如“红色文化体验和参与计划”、“体验中国西部新农村”、“重庆传统建筑艺术”、“重庆知名企业的参观及调研”等。
四、成效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商学院已经培养来华留学生约200多名;派出十几名中国教师到合作大学进行学历或课程教学培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取得的成果广泛应用到学院本科教学;留学生在课内外多种途径和平台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开阔了中国学生的视野,促进了文化和学习的交流;来院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提高了学院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进而促进学院开展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留学生升学、就业情况良好
截止到2015年7月,我院已经开展三个合作项目共累计招收来华留学生223来华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继续深造或者国际范围内就业,升学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多在跨国企业工作,如法国电力公司、法国兴业银行、拉法基、苏伊士水务、家乐福等,有一些还在法国公司驻中国的办事处或机构工作,对法国公司的本土化管理和市场运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了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院中外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在国内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独具特色。国际化程度高,具有跨文化能力和背景,中西方多元文化融合;学缘结构广泛,中外教配置和使用合理,整体综合素质高,很好地满足了培养留学生的需要。学院近几年派出了十几名中国教师到合作大学进行学历或课程教学培训,其中大多数教师在从事着留学生的教学工作。
(三)对学院本科项目的教学质量提升产生了促进作用
留学生项目的发展对学院本科项目的教学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师教学能力上,担任留学生课程的教师都同时担任学院国内本科项目的教学,留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中外经济理论和现象的比较研究,推动教师进行有关科学研究,进而在国内本科项目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需要与合作大学教师进行交流,跟踪前沿问题的研究情况,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采用留学生比较习惯的国外大学的教学法,有关成果必然应用到国内本科项目中去。我院任课教师的学生满意度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
(四)极大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
目前学院留学生总数占学院学生人数为5%,长期留学生中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占长期留学生总数的63%,来源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占学院留学生总数的95%。留学生项目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院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有选择性的拓展,增强了对发达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极大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在我院留学的学生与合作大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我院的学习生活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合作大学。在我院的历届留学生对学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为申请人数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3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03).
[2] 陈信存 谢仁敏.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之对策分析[J].学术论坛,2013(07).
[3] 喻晓聪 李阿利.边界教育理论视角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三大核心问题[J].中国农业教育,2013(02).
[4] 李轶群.关于发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
201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留学生中国计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一般认为,我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在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长,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国策和国力逐步强盛的必然要求和恰当反映。
重庆市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314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提速国际化进程,提出并正在建设“内陆开放城市”。因此,重庆市对各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规模、层次、领域将呈现高速增长,除了面向中国学生培养国际化人才之外,如何吸引和培养来华留学生,便成为重庆市高校面临的新挑战。
二、国际商学院培养来华留学生的理念
国际商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是经国家教育部第一批复核批准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商务人才的中外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机构,2009年获评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校学生2000多人,留学生约100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商学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势,总结出了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有效路径,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实践证明,“开放办学”是指导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基本理念。“开放办学”的基本内涵是:高校必须始终围绕经济社会主体的要求,通过引入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主要表现为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开放和向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开放。“开放办学”从发展的观点看有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局部开放到全域开放、非对等开放到对等开放的演进过程。
作为西部地方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国际商学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势,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发展到“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来华留学生成为国际商务人才的阶段。
学院根据国内外,特别是重庆市的发展要求,以及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引入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依托法、英、加、美4个国家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与学院合作项目,探寻五个有效的培养路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专业基础扎实,通晓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具备一定汉语交流能力的留学生。图示如下:
三、国际商学院培养来华留学生有效路径的具体实践
(一)有效路径之一:确保留学生入学前专业和语言的充分准备
学院与多所国外合作大学协商确定来华留学生入学要求,并成立考核委员会进行选拨考核。三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如下:
1.专业学习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拟就读大学本科三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应具备如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本国大学学习经管专业至少2年或已取得本国学士经管专业学士学位,初步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商务政策、法规及企业环境,同时了解国际商务惯例与规则,具有一定的从事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管理工作的能力。
2.语言学习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应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至少学习汉语达300学时,并能运用汉语进行日常的对话交流。
3.文化认知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其应较为了解中国的文化,并对中国与其所在国文化的异同有一定的知晓,并能够认同中国的文化,从而能为其在中国的学习提供较为熟悉的文化氛围。
(二)有效路径之二: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的比较和交融,优化教学活动
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学院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针对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组织教学。
1.与国外合作大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与国外合作大学共同设计了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的目标,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的比较和交融。
2.专业理论教学重在差异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现趋同化。留学生教的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1)专业教学内容: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交融。学院设计的许多专业课程,如《法资企业在中国》、《中外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与外国金融》、《中国企业营销策略》、《中国与外国旅游文化》、《中国商法》等,体现出中国的经济、文化与来华留学生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对比,留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交融。
(2)语言教学内容:强调汉语的学习与沟通。留学生在华期间,每学期都开设有汉语课,每周的汉语课时达到6-10节,强化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要求留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并且要求留学生在毕业前通过汉语语言的等级考试,也要求留学生能够用汉语完成毕业论文摘要。
(3)实习实践内容:重在体验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留学生每学期都可以选修体现中国文化的课程,如《武术》、《烹饪》、《针灸》、《书法》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留学生每学期可以参加企3至5次企业见习参观活动;留学生必须完成为期1至2个月的企业实习。
3.教学方法部分采取国外大学的通行做法。结合留学生的个人特点,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中国企业营销策略》课,授课教师采用“移动课堂”的方式,带着留学生到企业去实践营销的策略。
(三)有效路径之三:举办学术讲座(英、法语),深入介绍中外经济与文化
留学生在华期间,学院举办了使用英、法语讲授的学术讲座,主要有:
1.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学院借用“欧洲研究中心” 平台,邀请了国外合作大学和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来院交流。国外的专家学者主要涉及到与学院合作的国外大学,如图卢兹一大、里昂二大、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英国林肯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同时,也邀请了许多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留学生在华期间所关注的专业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 2.政府官员的讲座。学院为来华留学生邀请了国外合作大学所在地的政府官员、驻华使领馆官员、我国教育部的有关政府官员及地方政府官员,就留学生所关注的留学政策、在华期间注意的重大事项、中外经济文化的差异等问题进行探讨。
3.企业家的讲座。学院与国内多家企业建立有实习基地,会定期邀请这些实习基地的老总就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话题与留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学院还会邀请优秀的校友企业家为留学生开设讲座。
(四)有效路径之四:专门建立留学生实习基地,留学生实习1至2个月
留学生在华学习后期,要在中国进行1至2个月的实习。学院为留学生建立了较多的知名实习基地,如建设集团、力帆集团、宗申集团、鑫源摩托、金夫人、希尔顿酒店、宏信软件、海外旅行社等。实习基地为每个留学生制定了个人的实习计划,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留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市场拓展,为中外企业的交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比如2009年5月-6月我院法国马赛二大留学生Arnau FLORIAN 在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北非部进行实习,负责翻译资料和开发北非市场,对力帆的产品进行宣传,为力帆的产品进入摩洛哥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对该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五)有效路径之五:围绕专业、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除了课堂教学外,学院围绕专业、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类:
1.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如“IBS家园”Home—Stay,1+1中外学生“学习伙伴”活动,英语角、法语角、汉语角(每周一次)等。
2.学院与学校联合开展的第二课堂。如“走进工商大、感知新重庆”活动,“中国文化体验计划”活动,“体验中国家庭”活动,“来华留学生汉语比赛”等。
3.学院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的第二课堂。如“红色文化体验和参与计划”、“体验中国西部新农村”、“重庆传统建筑艺术”、“重庆知名企业的参观及调研”等。
四、成效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商学院已经培养来华留学生约200多名;派出十几名中国教师到合作大学进行学历或课程教学培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取得的成果广泛应用到学院本科教学;留学生在课内外多种途径和平台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开阔了中国学生的视野,促进了文化和学习的交流;来院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提高了学院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进而促进学院开展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留学生升学、就业情况良好
截止到2015年7月,我院已经开展三个合作项目共累计招收来华留学生223来华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继续深造或者国际范围内就业,升学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多在跨国企业工作,如法国电力公司、法国兴业银行、拉法基、苏伊士水务、家乐福等,有一些还在法国公司驻中国的办事处或机构工作,对法国公司的本土化管理和市场运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了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院中外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在国内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独具特色。国际化程度高,具有跨文化能力和背景,中西方多元文化融合;学缘结构广泛,中外教配置和使用合理,整体综合素质高,很好地满足了培养留学生的需要。学院近几年派出了十几名中国教师到合作大学进行学历或课程教学培训,其中大多数教师在从事着留学生的教学工作。
(三)对学院本科项目的教学质量提升产生了促进作用
留学生项目的发展对学院本科项目的教学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师教学能力上,担任留学生课程的教师都同时担任学院国内本科项目的教学,留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中外经济理论和现象的比较研究,推动教师进行有关科学研究,进而在国内本科项目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需要与合作大学教师进行交流,跟踪前沿问题的研究情况,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采用留学生比较习惯的国外大学的教学法,有关成果必然应用到国内本科项目中去。我院任课教师的学生满意度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
(四)极大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
目前学院留学生总数占学院学生人数为5%,长期留学生中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占长期留学生总数的63%,来源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占学院留学生总数的95%。留学生项目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院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有选择性的拓展,增强了对发达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极大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在我院留学的学生与合作大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我院的学习生活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合作大学。在我院的历届留学生对学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为申请人数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3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03).
[2] 陈信存 谢仁敏.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之对策分析[J].学术论坛,2013(07).
[3] 喻晓聪 李阿利.边界教育理论视角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三大核心问题[J].中国农业教育,2013(02).
[4] 李轶群.关于发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