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41466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摘要】:随着我国设计领域的拓展,服装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多彩。解构主义因其具有的时尚、前卫、独特的风格,十分适宜于服装艺术的表达。本文针对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价值、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服装设计;解构主义;应用;内涵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服装设计领域中涌现了对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潮。事实上,解构主义不但被应用到了艺术、哲学领域,在文学、思想、生活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成为了“解构设计”这一词汇流行的重要体现。伴随着大众消费者审美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服装对人们的意义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服装设计从最初的御寒、遮身功能拓展出来,已经成为了一个装饰性和实用性共存的艺术领域。因此,从根本上说,结构主义的融入加速了现代设计理念的转变,在打破传统的服饰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多样化,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新想法和新思路。
  一、解构主义的风格定位
  顾名思义,解构主义中所指的“解构”具备打散、分割、协调、组合等形式手段,在传承设计理念的同时 ,从事物系统中固有的组织方式上入手,提高结构主义的稳定性和秩序性。
  随着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盛行,结构主义成为了其中较为典型和深具代表性的设计形式。解构主义一词首次出现在196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术会议上。设计学者德里达对解构主义的定位,具备一定的哲学含义。同时,德里达也开启了一个新的设计发展思潮。他认为人们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解构主义时代”借助于解构主义的具体表达,人们在推翻固有形式界限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等级制度,构成了较为独特、新颖的组织形式。
  二、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价值
  在当前服装设计风格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解构主义和服装设计的融合需要设计师将大量的结构因素、服饰元素、面料素材充分打散,在进行服装拼接和剪辑的过程中,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各种艺术元素进行组合表达[1]。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将一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图案组织在一起,使作品融合前卫、多样的形式。同时,解构主义对世界服饰文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反传统思潮的推動下,解构主义开始和世界服饰文化融为一起,使形式多变的服饰流行于世界舞台。
  例如,在日本设计师的思想浪潮中,一些设计师倾向于大直线的利用,通过直线剪裁时装,以山本耀司、高田贤三为代表的直线剪裁设计师进入了国际时装界,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级时装的流行风貌。因此,广大服装设计师要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之上,打破传统的服装审美设计,采用更加新颖的构图形式,为消费者呈现独具魅力的服装艺术作品。
  三、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表现
  笔者认为,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应用解构主义设计要针对服装的结构廓形、材料工艺、服饰意义,进行文化内涵上的探究,提高服装设计解构主义的思想、表达形式,为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性提供更加丰富的发展方向。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服装着装概念的解构
  在服装设计中,对装饰概念的解构能够使服装中融合实用性和审美性,将现代服装设计不但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更做为“穿在身上的艺术品”来欣赏。因此,在古装的着装特色上,设计师要对服装进行全新的定位,运用解构主义的融合,将时尚元素分割成任意的形状,突破常规的着装解构,使服装造型的艺术性大于实用性,融入个性化和理念化的情感表达,进一步提高服装着装的审美价值。并在解构重组的过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迎合各阶层人群对服饰的理解和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形成全新的服饰着装理念[2]。
  例如,著名设计师川久保玲、三宅一生、拉克菲尔德在服装设计作品中都运用到了大量的解构主义,他们在对解构主义的去诠释下,通过非常规的设计手法,将解构主义巧妙的融合在了服装设计中。这些设计大师在借鉴传统服饰着装概念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形态和气韵,对服装的内部解构进行重新的分割、组合。微调门襟、风格线、袖型、肩部、衣领等位置,使人们对着装的风格、概念有了新的定义,继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2)对服装设计材料的解构
  服装设计材料是构成服装造型的基础。在解构主义的应用上,设计师以消费者的身形特点作为设计标准,对衣着面料进行了全面的分割、切割,从而组成了符合人体生产、活动的辅助造型。在材料的应用上,服装设计材料的解构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征。特别是在工业技术的发展之上,新的服装面料愈加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工业服装设计材料。通过新颖奇特的科技材料、独特大胆的色彩搭配,能够利用材料的不同、色彩的差异设计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作品。
  例如,在服装面料的选择上,丝绸类的面料种类多样,在雪纺、双皱、塔夫绸等材料上,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轮廓感,所以在更适宜解构主义清晰伶俐的设计风格。更能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设计,去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同时,在对新型化学面料的解读上,唱片、包装袋、塑料、绳索等设计零件更丰富了设计材料的解构形式,在创新性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服装解构的变现力。极大的推进了服装材料在解构设计中的象征功能和实用功能[3]。
  例如,在设计材料的结构上,一些设计师运用较为常见的白纸材料,在造型的过程中,运用白纸的剪切手法,增加了大色块剪切连接的形式,运用白纸来在增强服装的飘逸感。在展现出环保理念的同时,使服装能够具备较强的艺术冲击力。并通过对不同色块的概括,利用了肌理、纹路等设计元素的融合,使服装呈现出了更加独特的艺术特征。
  被誉为鬼才设计师胡塞因·查拉杨的作品就用到了较多的解构设计概念,他的作品运用了切割、打散、重组等设计概念,使服装设计作品具备较强的艺术风格。为此,胡塞因·查拉杨保持了一贯的设计风格,在服装的剪裁上尝试运用了无袖、无袖窿的绷带服装,将服装设计的艺术品味和商業奥秘结合在一起,继而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服装设计。而在在春夏季创作的“101”系列中,胡塞因·查拉杨首创将机械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从而形成了“超现代”的设计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维多利亚式长裙的设计在裙摆处自动收缩、领口处剪切至锁骨处,在解构设计的运用中做好“加法”“减法”,赢得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
  (3)对服装设计形式的解构
  在解构主义的分割上,设计师需要给予具体的艺术设计手法。运用分贴、剪切、拼凑、组合等手法,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增加服装作品设计韵味的同时,更侧重于重新结构服装的内部造型、零件造型和外部造型,借助于不同结构元素的变化,使服装的内外造型更加符合个性化、标准化的设计形式[4]。设计师利用修身、宽松等服装设计轮廓造型,在演变中经历着端庄稳重的“H”型、身形秀美的“X”型、运动清新的“A”字型,继而提升服装上凝聚出来的体型之美。
  例如,川久保玲在设计中对服装的形式进行了较为激烈的转变。特别是在极端主义时装的设计上,模特裙摆面前设计了而一个宽大的圆形裙包,呈现出了“S”型的身体曲线,这让模特来起来像是一个背负者重要负担的的行者,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在他其他一系列作品中,衣服的设计形态也十分大胆夸张,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充满了对元素的变幻和分解。使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说,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色彩、肌理、造型等设计方式的变化,能够实现解构主义的组合和分解。通过对传统服饰进行继承和发展,能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实现分解、组合、堆砌、拼贴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满足服装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创作出一个别样的艺术世界,在丰富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增加服装设计的韵味性。
  参考文献:
  [1]汪婷婷,朱和平.川久保玲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风格探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6).
  [2]吴卫刚.服装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汪婷婷,朱和平.川久保玲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风格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6):
  [4]赵坤阳.德里达解构理论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56-157.
其他文献
(临沂大學美术学院2014级书法系,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体现出的造型、形式和意境等方面的美,现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将其运用其中。在中国五千年的沉淀之中,使得这种艺术具有其它形式无法代替的内容。在进行标志设计中要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的话,利用书法进行创作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如何能使其在众多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就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
期刊
(江西省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摘要】:2003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积极鉴定并履行非遗保护的职责;2006年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茶戏流行于江南或岭南茶叶种植区,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和独特的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我国民众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茶戏
期刊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黄州因苏轼而显,苏词以黄州而彰。一千年前的黄州还被古人称作“齐安”。世人皆知黄州时期使我们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创作热情最为高昂,成果最为丰硕的一个阶段。而究其原委,竟无不和苏轼人生场上的失意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个阶段的苏轼我们称他为“谪居江岸的东坡居士”。而他在这个阶段的境况,有学者精辟地地将其划分成五个部分。一、耕种自济;二、文学自适;三、养生
期刊
(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外语系, 山东 烟台 265713)  【摘要】: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鼻子》在中国有多个译本,其中,发表于 1921年的鲁迅译本和 1997 年的林少华的译本特色鲜明。鲁译本从形式到内容上力求保持原文特色,林译本则较充分发挥了译者的创造性;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汉语表达。笔者从时代背景、译者翻译观和目标读者这三个角度对林译本和鲁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鼻子》;鲁译本;林译
期刊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对品牌包装设计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插画设计比较突出,同时插画元素成为品牌包装设计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表述与代表的重要途径。许多品牌包装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增多,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品牌包装设计的功能与形式同
期刊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艺术修养在不断的提高,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工作在与时俱进,但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追求传统文化。因此,中国的平面设计要想走出国门,必须以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根基,不断的将中国的傳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相融合,凝聚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1)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是从民间戏曲、原生态民歌等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标志。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出实践与理论学习中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国声乐、民族性、世界性这三个词汇在今天21世纪的中国声乐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似乎进入瓶颈期,如何打破困境,将中国民族声乐推向世界的舞台,成为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严重,本着救亡图存的理念,康有为等人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实施了戊戌变法。然而,变法的失败让康有为把他的精力转向金石碑版的研究以排除心中的愤懑,由此《广艺舟双楫》诞生,在此书中关于唐代书法康氏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康氏似乎将馆阁体的形成归罪到唐代时期,将唐代书法及其贬低甚至是否定,这并没有尊重客观历史。基于此笔者将从康有为“卑唐”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局限性方面对其
期刊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摘要】:陕西筝乐发展的脉络悠长深远,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在中国古筝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它植根于陕西戏剧、说唱、民歌、鼓乐等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和人文生态环境之中,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陕西;传统筝乐;发展  引言  自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至今,陕西筝的发展异乎寻常之快,从起步时的探索改编、积累曲目,到构架体系,逐步成熟,陕西筝乐以其善于
期刊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通常需要一整套歌唱方法和独特的演唱规律,需要演唱者有较强的技巧、一套科学的方法,并且在演唱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对声乐作品进行创新,这种思维不仅可以对学生创造力进行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演唱时的直觉性和创新性。本文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涵义着手,让读者了解到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