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及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效果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创伤骨科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接收治疗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及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后,第2天、第4天以及第6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言,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可以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起到显著作用,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创伤骨科病房;疼痛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1-0149-02
  急诊患者是医院创伤骨科接收患者中的主要类型,这类患者多是有四肢、关节或者脊柱方面的创伤,受到此类创伤的患者从入院开始,直到出院为止,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感[1]。如果不对患者的疼痛状况及时进行缓解,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各种应激反应[2],这不但阻碍了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效果,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对于创伤骨科的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选取了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创伤骨科接收治疗的60例患者,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模式,分析了患者疼痛情况评分并进行了对比,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创伤骨科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所收治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2.40±5.60)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9.70±5.8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調查研究通过了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取得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女性;②有过敏体质患者;③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的规范用药以及进食,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适当运动以及止痛措施等。
  观察组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管理,具体内容:①院方组建一个疼痛护理干预小组,组内负责人由护士长担任。负责人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一同拟定科学、规范且合理的相关护理措施,对整个疼痛护理工作进行系统化、全面地管理。②组织疼痛护理干预小组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学习。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建立正确的护理意识以及态度,充分把握镇痛药剂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原则,熟悉了解疼痛评估的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疼痛护理干预手段。③实施具体的疼痛管理干预手段。首先,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镇痛或者非药物的手段缓解疼痛,通过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病房环境来降低外界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干扰,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放松稳定进而缓解疼痛;也可以为患者播放其喜欢的音乐或电视节目,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缓解疼痛;如果有个别患者疼痛状况强烈,患者表示疼痛难忍,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评估后,可以对患者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痛苦。在疼痛护理管理结束后,管理人员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护理人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定期的考核评定可以有效约束并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1.4  观察指标
  ①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第2天、第4天以及第6天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10分为满分。7~10分为疼痛感强烈,患者难以忍受,生活受到巨大影响;4~6分为一般疼痛,患者有一定痛感但可以忍受,对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分及以下为轻微疼痛,患者几乎没有痛感,生活恢复正常。②预后满意度:邀请患者填写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自制的满意度相关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对护理阶段各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等,总共100分,20题,每题5分,根据得分情况,统计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太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评分比较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第2天、第4天以及第6天后,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接受普通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0%,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疼痛是创伤骨科相当常见且典型的症状,临床上大部分创伤骨科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存在着强烈的疼痛感,给术后恢复效果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4]。传统的护理管理在针对创伤骨科患者时,效果不尽人意,这是由于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往往极高。疼痛管理护理可以通过患者自身情况以及结合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减缓身心痛苦,促使患者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5]。在患者伤口愈合的阶段,要优先对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以及精神上的疼痛状况进行测评,通过各种手段以及途径缓解患者疼痛。绝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出于疼痛的原因对患肢的康复锻炼产生恐惧,但如果患者的活动量过少,患肢的血液循环变慢,会使患者康复速度变慢、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导致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通过仔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适度的锻炼活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且预防并发症发生。经过本次研究调查分析,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第2天、第4天以及第6天后,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接受普通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的患者护理中采用疼痛护理管理的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起最大限度的缓解作用,在创伤骨科病房中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敏.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J].智慧健康,2019,5(30):42-43.
  [2]朱冬梅,王瑛.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4):168-169.
  [3]荣锦,孙艳杰,范阿灵,等.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北京医学,2017,39(1):30,59.
  [4]陆韵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18.
  [5]花妮.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47,16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表(GAD-7)评分、抑郁评分表(PHQ-
摘 要:目的 探究开颅手术和微创引流术分别在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治疗中发挥的临床效果,观察两者的安全性并作出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2月德州市中医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微创引流术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愈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
摘 要:目的 探讨系统化干预对于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2020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接受腹腔镜手术者6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高于对照组,肛门
摘 要: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7月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ICU患者15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5)与观察组(n=75)。对照组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合并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PSQI)
摘 要:目的 术后并发肠梗阻的胃癌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体化护理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接受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胃癌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肿瘤手术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肿瘤手术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指导。比较两组住院总时间、对术后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总时间
摘 要: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患者接受情志护理与饮食调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武城縣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情志护理与饮食调护。比较两组疗效、负面情绪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
摘 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60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
摘 要:目的 探讨门诊急诊输液患者表现出的系列风险因素并观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韶关市中医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200例门诊急诊输液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为针对性护理组(观察组,100例)和常规性护理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进行风险预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进行风险预防护理。就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门诊急诊护理满意度(护理质
摘 要: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心理护理和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AMI合并心衰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SAS),抑郁情绪
摘 要:目的 收集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分析、探讨原因及解决措施,为不良事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神经外科接收治疗的500例患者资料,按时间顺序将2017年2月~2018年1月未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段设为干预前,2018年2月~2019年2月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段设为干预后。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前后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