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既存在一致的关系,亦存在不一致的关系;与产业发展政策既存在一致的关系,亦存在不一致的关系。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既要适应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又要引导湖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此,应建立湖南省产业结构改革与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改革的对接体制与机制。
关键词:湖南省;高校;产业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16-05
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与意义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及各种自然资源、资金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内在经济活力与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学家认为,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因素有投资因素、就业结构、技术结构、贸易结构、供求结构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产业结构理论得以逐步形成,费希尔在1935年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将经济发展过程与产业变化联系起来考察,阐述了他的三次产业划分思想。书中写道:“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相一致的,在初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商业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第三产业开始于20世纪,大量劳动力和资本不是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不断流入旅游、娱乐、政府和个人服务、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活动中。”费希尔的论述说明,三次产业发展状况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内在反映,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趋势。
(二)湖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
纵观经济的发展历程,三次产业的发展及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从湖南省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三次产业结构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劳动力比重与产值方面,如下页表1所示。表1的数据显示了1950~2013年湖南省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最初湖南省农业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最高,但改革开放后迅速下降,从1980年的77.0%下降到2013年的41.0%,虽然下降了36%,但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与湖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相符合。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呈先上升、后相对稳定的趋势,具体而言,由改革开放前的12%上升到2000年的23.5%,近十多年来总体保持平稳。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从1975年的7.1%上升到2013年的35.1%,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从劳动力比重变化来看,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趋势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并且表现出最终将向“三、二、一”格局发展的态势。
表2反映了湖南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情况。湖南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改革开发初期的46.4%下降到2013年的12.2%,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1977年的38.4%上升到2013年47%,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1977年的18.3%上升到2013年的40.8%,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12.2%、47.0%、40.8%,可见我省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正处于“二、三、一”的发展阶段。通过与1982年以前的数据相比较,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从不断上升到基本趋于稳定,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据此可预测未来第三产业的产值将持续上升,产值结构的发展趋势将符合从“一、二、三”向“三、二、一”演变的规律。
二、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个不同的学科专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及地位。我国学科专业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专业目录,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笔者选择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进行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分别于1987年、1993年、1998年、2012年进行了4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由于笔者搜集的是1998年版专业设置政策背景下的相关数据,所以,仅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分类标准进行分析。该目录共设置11个专业大类,71个二级专业类别,249种专业。笔者统计了湖南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各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本科生),如表3和表4所示,并以11个专科大类为统计口径进行分析。考虑到考生入校后部分学生不能正常毕业、或是更改专业,所以既统计了招生数据,又统计了就业数据。统计分析后可以看出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从整体上看,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二者的演进特征既存在一致的关系,亦存在不一致的关系
在11个一级学科专业中,可以将农业对应第一产业,将理学、工学对应第二产业,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医学、管理学对应第三产业。从招生数据来看,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1.34%,2012年为1.44%,2013年为1.38%;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44.2%,2012年为43.67%,2013年为41.97%;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54.46%,2012年为54.89%,2013年为56.65%。从就业数据来看,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1.54%,2012年为1.53%,2013年为1.65%;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41.44%%,2012年为41.7%,2013年为44.51%;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57.02%,2012年为56.77%,2013年为53.83%。表1、表2的数据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特征,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例呈现逐年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特征。从湖南省本科生各学科专业招生数据来看,湖南省学科专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一致的。但从湖南省本科各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湖南省各学科专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征又不完全一致。 (二)从湖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来看,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政策既存在一致的关系,亦存在不一致的关系
从新型工业化视角来看,新型工业化一是要求比重、二是要求质量。湖南作为中部崛起大省和“两型社会”(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的试点区,新型工业化建设虽然进展顺利,但严重滞后于较为发达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基础薄弱。从工业化率变动情况看,1978—2012年,湖南工业化率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且提高幅度不大,仅有5.9个百分点。从表3、表4的数据来看,湖南省高校专业结构中,对应第二产业的招生人数和就业人数的比重一直徘徊不前,虽然与产业结构是基本一致的,但仍不能很好地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从农业现代化视角来看,农学专业毕业生比例呈现相对稳定并略有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非常小。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人口素质,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农业专业人才,以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由于当前农业相关专业人才人数不足,而且增长幅度非常小,极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从新型城镇化视角来看,当前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对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要求较低,并且可产生吸纳就业比例高的社会效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现代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如果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对应生产性服务业,将哲学、历史、文学、教育对应生活性服务业,从表3、表4可以明显看到,对应生产服务业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专业学生比重有所增加,其中法学专业、管理学专业增幅较大,达到14%以上,这是比较符合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的。但是,对应生活性服务业的学科专业学生比重总体上在下降,其中文学、教育学下降幅度比较大。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从湖南省学科专业结构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问题。
三、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建议
产业结构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关系较为复杂。首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因素较多,而且产业发展本身就有很大的波动性,导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化难以把握。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有个缓冲过程,从而导致高校专业结构的滞后性。再次,高校学科调整自身周期较长,而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样而且变化较快,所以不能要求人才供给与产业结构同步。最后,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需要全面把握市场信息,但市场信息在层层传递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信息失真及传递滞后。所以,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必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与手段。
(一)根据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改革高校学科专业结构
从全球来看,产业结构朝“三、二、一” 方向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湖南省基本上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但还停留在“二、三、一”的阶段。与国内发达城市和发达国家相比,湖南省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过小。纵观发达国家,第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大大超过我国。如2001年美国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分别是2.3%,18.5%,79.2%。目前,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已从2012年末的33.6∶30.3∶36.1转变为2015年末的28.3∶29.3∶42.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三年来提高了6.3个百分点。从表1、表2看出,我国虽然第一产业产值在下降,但比例还过大,而且农业从业人口还是过多。所以,要推进城镇化、市民化,必须提高农业人口素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这就要依靠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适当提高农业相关学科专业学生的比例。
湖南省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由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与第二产业有关的高校学科专业,只有培养足够多的产业需要的相关人才,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优势。因此,必须适当提升理学、工学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并优化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结构与比例,特别是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装备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新技术等学科专业。
新型城镇化要求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内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湖南省第三产业比重、就业人口及相关专业学生人数非常少。2014年,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美国为75.3%,日本为68.1%,韩国为55.1%,法国为72.4%。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6.9%,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5%,比第二产业高出29.3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推动力。由于湖南省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和从业人口比例明显偏低,因此应大力调整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学科专业结构,特别是适当发展某些与生活性服务业相对应的学科专业。
(二)通过改革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引导全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高校的学科专业也会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产业的发展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老化,需要不断优胜劣汰,吐故纳新。大学与产业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创新来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理论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化过程,其核心是社会生产技术基础更新所引发的结构性改进,即由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引用,从而引起高新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其资金、产值和劳动力比重,引导传统产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技术进步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化的直接动因。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是人,是各个产业的劳动者,而高校学科专业能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劳动力。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就经历了从分隔到有限联系、主动适应、产前引领的历史演变过程。可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除了适应产业结构外,还要主动改革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2 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湖南则以123所的总数排名全国第五,其中本科院校51所(含15所独立学院)、专科院校72所。2015年,湖南省GDP总值为29 047.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位。可见,相对高校数量排名而言GDP总量较为落后,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不够。 湖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全省仍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消费主导型的需求结构、服务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城镇主导型的城乡结构形成过程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融合,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必然带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所以,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和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主导产业的更替依次为农业、轻纺工业、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低度加工组装型工业、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第三产业、信息产业。根据上述规律,发挥对产业结构的引导作用,就要根据上述阶段适当地反其道而行之。要优先发展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学科专业,如新能源、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学科专业;适当压缩对应落后产能的学科专业。应据此思路出台改革措施,改革学科专业结构,以引导湖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服务于湖南省“四化两型”发展战略。
(三)建立区域产业结构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紧密对接的体制机制
实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产业发展与学科专业设置相关数据的统计发布机制,二是要建立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及需求的预测机制,三是要建立产业发展政策与专业设置政策调整的协调体制。建立这些机制需要一定的体制予以保障。首先,发改部门要和教育部门联合研究,出台一套基于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政策体制。其次,要建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政策改革的论证与听证体制,教育部门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发改、人社、统计、工商、质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意见,使学科专业设置政策符合整个区域发展战略;同时应广泛征求行业组织和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使市场信息和用人规格准确、及时地向高校反馈,从而保障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律性,更加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再次,要建立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的评价与反馈体制,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能够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实现动态优化。
参考文献:
[1]李琼.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研究与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8):112-114.
[2]湖南省统计信息网.关于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的思考[EB/OL].[2016-08-02].http://www.hntj.gov.cn/fxbg/2013fxbg/2013jczx/201311/t20131127_105783.htm.
[3]景跃军.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动分析[J].东北亚研究,2006(1):111-113.
[4]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状况[EB/OL].[2016-08-04].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3/t20160308_132
8215.html.
[5]中国排行榜.世界20国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排行[EB/OL].[2016-07-30].http://www.phbang.cn/general/12345.html,.
[6]许剑毅.前4月我国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EB/OL].[2016-05-18].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5/t20160518_1357806.html.
[7]武学超.国外大学与产业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8(1):66-67.
[8]李战国,谢仁业.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1(7):46-49.
(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湖南省;高校;产业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16-05
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与意义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及各种自然资源、资金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内在经济活力与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学家认为,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因素有投资因素、就业结构、技术结构、贸易结构、供求结构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产业结构理论得以逐步形成,费希尔在1935年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将经济发展过程与产业变化联系起来考察,阐述了他的三次产业划分思想。书中写道:“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相一致的,在初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商业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第三产业开始于20世纪,大量劳动力和资本不是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不断流入旅游、娱乐、政府和个人服务、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活动中。”费希尔的论述说明,三次产业发展状况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内在反映,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趋势。
(二)湖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
纵观经济的发展历程,三次产业的发展及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从湖南省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三次产业结构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劳动力比重与产值方面,如下页表1所示。表1的数据显示了1950~2013年湖南省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最初湖南省农业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最高,但改革开放后迅速下降,从1980年的77.0%下降到2013年的41.0%,虽然下降了36%,但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与湖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相符合。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呈先上升、后相对稳定的趋势,具体而言,由改革开放前的12%上升到2000年的23.5%,近十多年来总体保持平稳。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从1975年的7.1%上升到2013年的35.1%,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所以,从劳动力比重变化来看,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趋势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并且表现出最终将向“三、二、一”格局发展的态势。
表2反映了湖南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情况。湖南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改革开发初期的46.4%下降到2013年的12.2%,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1977年的38.4%上升到2013年47%,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1977年的18.3%上升到2013年的40.8%,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为12.2%、47.0%、40.8%,可见我省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正处于“二、三、一”的发展阶段。通过与1982年以前的数据相比较,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从不断上升到基本趋于稳定,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据此可预测未来第三产业的产值将持续上升,产值结构的发展趋势将符合从“一、二、三”向“三、二、一”演变的规律。
二、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个不同的学科专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及地位。我国学科专业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专业目录,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笔者选择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进行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分别于1987年、1993年、1998年、2012年进行了4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由于笔者搜集的是1998年版专业设置政策背景下的相关数据,所以,仅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分类标准进行分析。该目录共设置11个专业大类,71个二级专业类别,249种专业。笔者统计了湖南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各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本科生),如表3和表4所示,并以11个专科大类为统计口径进行分析。考虑到考生入校后部分学生不能正常毕业、或是更改专业,所以既统计了招生数据,又统计了就业数据。统计分析后可以看出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从整体上看,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二者的演进特征既存在一致的关系,亦存在不一致的关系
在11个一级学科专业中,可以将农业对应第一产业,将理学、工学对应第二产业,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医学、管理学对应第三产业。从招生数据来看,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1.34%,2012年为1.44%,2013年为1.38%;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44.2%,2012年为43.67%,2013年为41.97%;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54.46%,2012年为54.89%,2013年为56.65%。从就业数据来看,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1.54%,2012年为1.53%,2013年为1.65%;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41.44%%,2012年为41.7%,2013年为44.51%;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人数所占比例2011年为57.02%,2012年为56.77%,2013年为53.83%。表1、表2的数据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特征,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例呈现逐年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特征。从湖南省本科生各学科专业招生数据来看,湖南省学科专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一致的。但从湖南省本科各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湖南省各学科专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征又不完全一致。 (二)从湖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来看,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政策既存在一致的关系,亦存在不一致的关系
从新型工业化视角来看,新型工业化一是要求比重、二是要求质量。湖南作为中部崛起大省和“两型社会”(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的试点区,新型工业化建设虽然进展顺利,但严重滞后于较为发达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基础薄弱。从工业化率变动情况看,1978—2012年,湖南工业化率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发展趋势,且提高幅度不大,仅有5.9个百分点。从表3、表4的数据来看,湖南省高校专业结构中,对应第二产业的招生人数和就业人数的比重一直徘徊不前,虽然与产业结构是基本一致的,但仍不能很好地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从农业现代化视角来看,农学专业毕业生比例呈现相对稳定并略有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非常小。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人口素质,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农业专业人才,以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由于当前农业相关专业人才人数不足,而且增长幅度非常小,极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从新型城镇化视角来看,当前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对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要求较低,并且可产生吸纳就业比例高的社会效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现代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如果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对应生产性服务业,将哲学、历史、文学、教育对应生活性服务业,从表3、表4可以明显看到,对应生产服务业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专业学生比重有所增加,其中法学专业、管理学专业增幅较大,达到14%以上,这是比较符合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的。但是,对应生活性服务业的学科专业学生比重总体上在下降,其中文学、教育学下降幅度比较大。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从湖南省学科专业结构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问题。
三、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建议
产业结构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关系较为复杂。首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因素较多,而且产业发展本身就有很大的波动性,导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化难以把握。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有个缓冲过程,从而导致高校专业结构的滞后性。再次,高校学科调整自身周期较长,而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样而且变化较快,所以不能要求人才供给与产业结构同步。最后,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需要全面把握市场信息,但市场信息在层层传递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信息失真及传递滞后。所以,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必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与手段。
(一)根据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改革高校学科专业结构
从全球来看,产业结构朝“三、二、一” 方向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湖南省基本上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但还停留在“二、三、一”的阶段。与国内发达城市和发达国家相比,湖南省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过小。纵观发达国家,第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大大超过我国。如2001年美国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分别是2.3%,18.5%,79.2%。目前,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已从2012年末的33.6∶30.3∶36.1转变为2015年末的28.3∶29.3∶42.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三年来提高了6.3个百分点。从表1、表2看出,我国虽然第一产业产值在下降,但比例还过大,而且农业从业人口还是过多。所以,要推进城镇化、市民化,必须提高农业人口素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这就要依靠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适当提高农业相关学科专业学生的比例。
湖南省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由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与第二产业有关的高校学科专业,只有培养足够多的产业需要的相关人才,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经济优势。因此,必须适当提升理学、工学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并优化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结构与比例,特别是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装备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新技术等学科专业。
新型城镇化要求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内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湖南省第三产业比重、就业人口及相关专业学生人数非常少。2014年,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美国为75.3%,日本为68.1%,韩国为55.1%,法国为72.4%。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6.9%,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5%,比第二产业高出29.3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推动力。由于湖南省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和从业人口比例明显偏低,因此应大力调整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学科专业结构,特别是适当发展某些与生活性服务业相对应的学科专业。
(二)通过改革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引导全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高校的学科专业也会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产业的发展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老化,需要不断优胜劣汰,吐故纳新。大学与产业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创新来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理论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化过程,其核心是社会生产技术基础更新所引发的结构性改进,即由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引用,从而引起高新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其资金、产值和劳动力比重,引导传统产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技术进步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化的直接动因。推动技术进步的主体是人,是各个产业的劳动者,而高校学科专业能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劳动力。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就经历了从分隔到有限联系、主动适应、产前引领的历史演变过程。可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除了适应产业结构外,还要主动改革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2 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湖南则以123所的总数排名全国第五,其中本科院校51所(含15所独立学院)、专科院校72所。2015年,湖南省GDP总值为29 047.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位。可见,相对高校数量排名而言GDP总量较为落后,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不够。 湖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全省仍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消费主导型的需求结构、服务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城镇主导型的城乡结构形成过程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融合,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必然带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所以,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和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主导产业的更替依次为农业、轻纺工业、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低度加工组装型工业、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第三产业、信息产业。根据上述规律,发挥对产业结构的引导作用,就要根据上述阶段适当地反其道而行之。要优先发展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学科专业,如新能源、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学科专业;适当压缩对应落后产能的学科专业。应据此思路出台改革措施,改革学科专业结构,以引导湖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服务于湖南省“四化两型”发展战略。
(三)建立区域产业结构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紧密对接的体制机制
实现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产业发展与学科专业设置相关数据的统计发布机制,二是要建立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及需求的预测机制,三是要建立产业发展政策与专业设置政策调整的协调体制。建立这些机制需要一定的体制予以保障。首先,发改部门要和教育部门联合研究,出台一套基于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政策体制。其次,要建立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政策改革的论证与听证体制,教育部门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发改、人社、统计、工商、质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意见,使学科专业设置政策符合整个区域发展战略;同时应广泛征求行业组织和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使市场信息和用人规格准确、及时地向高校反馈,从而保障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律性,更加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再次,要建立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的评价与反馈体制,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能够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实现动态优化。
参考文献:
[1]李琼.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研究与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8):112-114.
[2]湖南省统计信息网.关于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的思考[EB/OL].[2016-08-02].http://www.hntj.gov.cn/fxbg/2013fxbg/2013jczx/201311/t20131127_105783.htm.
[3]景跃军.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动分析[J].东北亚研究,2006(1):111-113.
[4]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状况[EB/OL].[2016-08-04].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3/t20160308_132
8215.html.
[5]中国排行榜.世界20国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排行[EB/OL].[2016-07-30].http://www.phbang.cn/general/12345.html,.
[6]许剑毅.前4月我国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EB/OL].[2016-05-18].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5/t20160518_1357806.html.
[7]武学超.国外大学与产业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8(1):66-67.
[8]李战国,谢仁业.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1(7):46-49.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