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的信息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论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基本技能已经成了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值得高职院校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探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计算机基础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在现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不论从事什么样种类的工作,也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从日常办公到各种应用系统的使用,都得依赖计算机,若离开计算机,工作可能就会瘫痪而无法继续。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类似于笔者所在的医学类专科学校中,计算机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考试为终极目标,为了培养现代信息社会下的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应试模式而非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开设课程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考试,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也为了获得相关的过级考证书。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是《医学计算机基础》,属云南省医学类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因特网络的使用、多媒体处理基础以及一些应用系统的介绍等,课程开设时间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云南省医学一级C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后获得相应证书。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涵盖范围广,并且很多内容都是在初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就已经要求掌握的,从内容上来说大学计算机基础多数内容属于重复“炒回锅肉”。而从面对的学生群体基础来说,显得参差不齐,虽然中学对这些内容的要求必须掌握,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同学操作比较生疏,甚至有些同学还要从零开始。作为获得专升本考试报名资格的一级C等级考试,其内容又多偏重于选择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等非操作题,这一部分题目几乎占了80%。很多题目的操作性不强,同学必须要靠死记硬背来记住相应的题目,而作为和职业岗位能力紧密相关的操作题则不足20%,所以课程本身也就主要紧扣考试,以应试为主要教学目标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目前使用得最多的就是文字处理以及电子表格等内容,很多同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连最基本的字表处理工作都不会做,更不用说把计算机当作工具来熟练使用了。
2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仅是为了学生能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通过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基本职业能力。教学任务主要的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就业岗位的实际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除了掌握基本计算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转变应试目标为能力目标,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同步。对于所使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应作为参考书或者再进行二次开发,这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也是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目的。
3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对策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目前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不够特别是实际操作存在很多困难的原因,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主动求知为中心的“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1 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把目前的应试模式转变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由于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程,不需要传授给学生多少“高深”的计算机知识,最重的是要重视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把计算机当作熟练工具使用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尽力结合将来工作岗位中常使用的实际来组织课程,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要革新课程组织方式,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最后要采用有效措施让学生进行实践,把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的“操作”上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从工作岗位实际出发,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要在有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使教学内容和具体工作中计算机操作更贴近,更适用。在短时间内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每一个步骤如何操作的方法,结果耗费时间长并且可能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由“怎么做”转变为“做什么”,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变成指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的项目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尽可能简约地讲授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 3.3 充分准备每一堂课,让“任务”更能体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很充分的准备,提前计划好需要做的“任务”。准备的“任务”要能涵盖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尽可能地接近一些工作实际,体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只有充分准备每一堂课,才能更好地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准备好的“任务”可以描述成分步骤的操作题,再辅以相关的操作题评分软件,这样就能更精确地掌握同学对每一个步骤操作的详细情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同学进行辅导。例如Windows基本操作,“任务”需要模拟常见软件的安装卸载,以及软件的常用设置,让同学知道如何避免捆绑软件安装,如何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弹出窗口,以及如何保证常见的账号安全等;对于各种网络资源的下载,需要能辨别各种流氓软件,要能找到真正的下载地址;对于制作文字及表格处理相关“任务”,需要模拟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操作,能完成基本的一些编辑排版操作,能在表格处理软件中使用公式,并在公式中使用一些常见的函数等,并能对一些文档进行对比合并等操作。所有的这些章节都需要任课教师或教研组提前制作好“任务”,只有制作好科学合理的“任务”,才能真正达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要求,最后才能真正完成“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
3.4 加强日常学习,优化计算机师资队伍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更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师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把教师的“辅导者”的角色当好。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经常参加培训和进修,以补充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可采用教研活动的方式多进行交流,在学校内部交流,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甚至到更远的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多利用学校的政策,大胆实践和大胆创新,把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引入到课堂上来,做到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经验,反过来再用经验来指导教学;经常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走访,了解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计算机常应用,并统计和解决经常出现的问题,积累相关经验。
4 结语
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前制作好每一堂课的“任务”,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使学生不再只会考试,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能把计算机当作“工具”,在工作中能相对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完成相应的工作,真正达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书敏.任务驱动教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2] 王谦.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信息通信,2014(4).
[3] 邱共林.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计算机基础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在现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不论从事什么样种类的工作,也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从日常办公到各种应用系统的使用,都得依赖计算机,若离开计算机,工作可能就会瘫痪而无法继续。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类似于笔者所在的医学类专科学校中,计算机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考试为终极目标,为了培养现代信息社会下的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应试模式而非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开设课程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考试,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也为了获得相关的过级考证书。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是《医学计算机基础》,属云南省医学类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因特网络的使用、多媒体处理基础以及一些应用系统的介绍等,课程开设时间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云南省医学一级C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后获得相应证书。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涵盖范围广,并且很多内容都是在初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就已经要求掌握的,从内容上来说大学计算机基础多数内容属于重复“炒回锅肉”。而从面对的学生群体基础来说,显得参差不齐,虽然中学对这些内容的要求必须掌握,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同学操作比较生疏,甚至有些同学还要从零开始。作为获得专升本考试报名资格的一级C等级考试,其内容又多偏重于选择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等非操作题,这一部分题目几乎占了80%。很多题目的操作性不强,同学必须要靠死记硬背来记住相应的题目,而作为和职业岗位能力紧密相关的操作题则不足20%,所以课程本身也就主要紧扣考试,以应试为主要教学目标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目前使用得最多的就是文字处理以及电子表格等内容,很多同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连最基本的字表处理工作都不会做,更不用说把计算机当作工具来熟练使用了。
2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仅是为了学生能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通过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基本职业能力。教学任务主要的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就业岗位的实际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除了掌握基本计算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转变应试目标为能力目标,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同步。对于所使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应作为参考书或者再进行二次开发,这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也是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目的。
3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对策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目前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不够特别是实际操作存在很多困难的原因,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主动求知为中心的“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1 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把目前的应试模式转变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由于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程,不需要传授给学生多少“高深”的计算机知识,最重的是要重视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把计算机当作熟练工具使用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尽力结合将来工作岗位中常使用的实际来组织课程,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要革新课程组织方式,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最后要采用有效措施让学生进行实践,把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的“操作”上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从工作岗位实际出发,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要在有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使教学内容和具体工作中计算机操作更贴近,更适用。在短时间内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每一个步骤如何操作的方法,结果耗费时间长并且可能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由“怎么做”转变为“做什么”,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变成指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的项目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尽可能简约地讲授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 3.3 充分准备每一堂课,让“任务”更能体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很充分的准备,提前计划好需要做的“任务”。准备的“任务”要能涵盖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尽可能地接近一些工作实际,体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只有充分准备每一堂课,才能更好地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准备好的“任务”可以描述成分步骤的操作题,再辅以相关的操作题评分软件,这样就能更精确地掌握同学对每一个步骤操作的详细情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同学进行辅导。例如Windows基本操作,“任务”需要模拟常见软件的安装卸载,以及软件的常用设置,让同学知道如何避免捆绑软件安装,如何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弹出窗口,以及如何保证常见的账号安全等;对于各种网络资源的下载,需要能辨别各种流氓软件,要能找到真正的下载地址;对于制作文字及表格处理相关“任务”,需要模拟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操作,能完成基本的一些编辑排版操作,能在表格处理软件中使用公式,并在公式中使用一些常见的函数等,并能对一些文档进行对比合并等操作。所有的这些章节都需要任课教师或教研组提前制作好“任务”,只有制作好科学合理的“任务”,才能真正达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要求,最后才能真正完成“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
3.4 加强日常学习,优化计算机师资队伍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更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师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把教师的“辅导者”的角色当好。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经常参加培训和进修,以补充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可采用教研活动的方式多进行交流,在学校内部交流,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甚至到更远的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多利用学校的政策,大胆实践和大胆创新,把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引入到课堂上来,做到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经验,反过来再用经验来指导教学;经常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走访,了解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计算机常应用,并统计和解决经常出现的问题,积累相关经验。
4 结语
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前制作好每一堂课的“任务”,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使学生不再只会考试,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能把计算机当作“工具”,在工作中能相对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完成相应的工作,真正达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书敏.任务驱动教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2] 王谦.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信息通信,2014(4).
[3] 邱共林.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