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鉅桓先生是美术教育方面的楷模。他相信通过美和艺术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把真善美刻进学生的心里去,他相信教育能够改变人生,因而从教数十年,他尤其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使美术教育“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学校的决策者,曾鉅桓先生承担得更多。因此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曾鉅桓先生,永远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为艺术教育推广而矢志不渝的园丁。
【曾鉅桓先生,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副校长,曾担任香港课程发展议会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长,现担任香港美术专科学校校友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在教师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为了教育,为了学生欣然付出,可谓桃李满天下。】
甘奉献,与学校同发展
2010年4月21日,对于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同的星期三。这一天,全校师生都集合在操场上,举行默哀及下半旗仪式,以悼念玉树7.1级大地震而死难的同胞,悲伤的气氛压抑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同时,学校积极响应“香港学界支持青海地震灾民行动”的呼吁,举行“零钱布施”筹款活动。为此,曾鉅桓副校长发表了语气沉甸甸的讲话,他号召学生们节省零花钱,踊跃捐款,表达爱心,给灾区同胞送温暖。
一时之间,学生踊跃捐款,让人看到一颗颗跳动的爱心,让人感受到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事实上,位于大埔区的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自1981年9月创办以来,就是一所标准政府资助小学,以积极推行学生品德、学业与活动并重的训练为宗旨。“忠孝勤诚”是学校校训,“一个也不放弃,人人均须增值”是学校的信念。
而从学校创校开始,曾鉅桓先生便已经服务于这所学校。
进入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他希望以讲台为跳板,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广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爱国之栋梁而不懈努力。在三呎讲台上,曾鉅桓先生默默奉献,将自己对于艺术的感悟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还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纵观曾鉅桓先生的发展道路,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渐渐攀上教育的更深层次。可以说,他一直在不断进步。
一直以来,曾鉅桓先生都有志于教育事业,高中毕业之后,他就选择了师范学校继续深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刻苦努力,教育学院一毕业,就走上了教育岗位,在1976年的时候,便任教于沙田的崇真小学,并先后担任小学和中学的教师,而后在1981年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创校之初,即担起学校发展的重任。
在教育路上,曾鉅桓先生一直兢兢业业,为学校发展尽心尽力。他在1991年,更在公开大学进修艺术,不断自我增值,追求自身进步。而这,恰恰是他对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而今,作为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副校长,更作为美术教育方面的资深人士,曾鉅桓先生将继续带领学校大步向前,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曾鉅桓先生的从业经历,带着浓厚的奉献色彩。从毕业起他便站在了三呎讲台上,此后经历数个学校,他都是紧执教鞭,用自己的责任心回馈着社会,为了教育,为了学生而欣然付出,在学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兴教育人的崇高理想。
重传统,推广美术教育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有人就这样歌颂教师:“日暖风和开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而曾鉅桓先生在教育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无疑是一个好教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地去感受美术活动,用艺术去开创教育的新机。而他无疑又是一个好校长。对他来说,所思所想,都是要将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办得越来越好,给学生更好的学校环境,把学生照顾得更好。
他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刻苦才是人生。”人生在世,不可能是风平浪静,而是要经过刻苦努力,方能有所成。十年对于学校的百年树人大计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在过往的一个又一个十年,在曾鉅桓先生和其它校领导的共同刻苦努力下,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在其负责主编的《德艺集》里,随手翻开,皆能看到一幅幅生动的学生作品,有的天真浪漫,有的充满奇思妙想,当真是异想天开,有的虽循规蹈矩但却足见艺术功底……配以“父母的话”和学生自己的“创作感想”,幅幅习作,虽透着稚气,但依然能令人感受到一颗颗童心,让人忘却俗事烦恼。
显而易见,《德艺集》融入了曾鉅桓先生的美育思想,他希望通过《德艺集》的定期出版,收录学生的优秀习作,藉此提高学生观赏书画的兴趣和艺术评赏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的长足进步,并鼓励学生们再创佳绩。
而这,恰是曾鉅桓先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一贯思想。他曾经在一次讲话中,就透露过自己的艺术思想:“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希望‘通过美和艺术强烈的感染力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的心灵里去’;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学术家梁启超先生皆主张‘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美术家朱光潜先生曾提出‘美是心灵的创造’;万世师表孔子也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皆重视美育。”
因此,他说:“我觉得教小孩子品德最重要,而艺术跟品德很关切。真美是心灵的创造,所以人要有美好的生活,就一定要有这个美学教育,这一点很重要。”而为了配合美术教育,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艺术观念的培育,学校在1984年就开始创办画廊,在香港的小学教育中,算是一个创举。如今,学校更是利用装饰与布置,加强学习气氛,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场地,尽量提供机会予学生展示其创作成果。在曾鉅桓先生的努力下,如画廊以及《德艺集》等展示平台,更是被充分利用起来,使更多的学生有一个自足点。
曾鉅桓先生本身就一直热爱艺术,他于那艺术之路中,静静地行走,慢慢地体会,默默地观察,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沉淀中,获得美的感受,享受于书情墨趣之中,其乐无穷。正因如此,他于1974年开始,就加入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尔后又在1992年联同一班美术教育工作者创办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一切皆是为了推广美学教育。
他更是经常受邀参加全国美术教育工作者交流会,譬如在“07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交流会”上,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同台交流,而在今年4月的“今昔家国六十年国民艺术教育计划”活动中,更是担任团长,与来自香港六所种子学校的精英教师一起,前往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为国民教育打下了基础。
他一直相信,通过美育可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能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能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提高审美心理素质如情感、感知,进而可以树立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思想作风,因而美育是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而笔者相信,一直行走于艺术之路的曾鉅桓先生,定会再创佳绩,推动我国优良的文化艺术传统,走出一个新的里程!
【曾鉅桓先生,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副校长,曾担任香港课程发展议会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长,现担任香港美术专科学校校友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在教师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为了教育,为了学生欣然付出,可谓桃李满天下。】
甘奉献,与学校同发展
2010年4月21日,对于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同的星期三。这一天,全校师生都集合在操场上,举行默哀及下半旗仪式,以悼念玉树7.1级大地震而死难的同胞,悲伤的气氛压抑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同时,学校积极响应“香港学界支持青海地震灾民行动”的呼吁,举行“零钱布施”筹款活动。为此,曾鉅桓副校长发表了语气沉甸甸的讲话,他号召学生们节省零花钱,踊跃捐款,表达爱心,给灾区同胞送温暖。
一时之间,学生踊跃捐款,让人看到一颗颗跳动的爱心,让人感受到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事实上,位于大埔区的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自1981年9月创办以来,就是一所标准政府资助小学,以积极推行学生品德、学业与活动并重的训练为宗旨。“忠孝勤诚”是学校校训,“一个也不放弃,人人均须增值”是学校的信念。
而从学校创校开始,曾鉅桓先生便已经服务于这所学校。
进入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他希望以讲台为跳板,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广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爱国之栋梁而不懈努力。在三呎讲台上,曾鉅桓先生默默奉献,将自己对于艺术的感悟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还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纵观曾鉅桓先生的发展道路,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渐渐攀上教育的更深层次。可以说,他一直在不断进步。
一直以来,曾鉅桓先生都有志于教育事业,高中毕业之后,他就选择了师范学校继续深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刻苦努力,教育学院一毕业,就走上了教育岗位,在1976年的时候,便任教于沙田的崇真小学,并先后担任小学和中学的教师,而后在1981年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创校之初,即担起学校发展的重任。
在教育路上,曾鉅桓先生一直兢兢业业,为学校发展尽心尽力。他在1991年,更在公开大学进修艺术,不断自我增值,追求自身进步。而这,恰恰是他对学校、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而今,作为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副校长,更作为美术教育方面的资深人士,曾鉅桓先生将继续带领学校大步向前,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曾鉅桓先生的从业经历,带着浓厚的奉献色彩。从毕业起他便站在了三呎讲台上,此后经历数个学校,他都是紧执教鞭,用自己的责任心回馈着社会,为了教育,为了学生而欣然付出,在学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实现了自己兴教育人的崇高理想。
重传统,推广美术教育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有人就这样歌颂教师:“日暖风和开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而曾鉅桓先生在教育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无疑是一个好教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地去感受美术活动,用艺术去开创教育的新机。而他无疑又是一个好校长。对他来说,所思所想,都是要将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办得越来越好,给学生更好的学校环境,把学生照顾得更好。
他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刻苦才是人生。”人生在世,不可能是风平浪静,而是要经过刻苦努力,方能有所成。十年对于学校的百年树人大计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在过往的一个又一个十年,在曾鉅桓先生和其它校领导的共同刻苦努力下,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在其负责主编的《德艺集》里,随手翻开,皆能看到一幅幅生动的学生作品,有的天真浪漫,有的充满奇思妙想,当真是异想天开,有的虽循规蹈矩但却足见艺术功底……配以“父母的话”和学生自己的“创作感想”,幅幅习作,虽透着稚气,但依然能令人感受到一颗颗童心,让人忘却俗事烦恼。
显而易见,《德艺集》融入了曾鉅桓先生的美育思想,他希望通过《德艺集》的定期出版,收录学生的优秀习作,藉此提高学生观赏书画的兴趣和艺术评赏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的长足进步,并鼓励学生们再创佳绩。
而这,恰是曾鉅桓先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一贯思想。他曾经在一次讲话中,就透露过自己的艺术思想:“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希望‘通过美和艺术强烈的感染力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的心灵里去’;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学术家梁启超先生皆主张‘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美术家朱光潜先生曾提出‘美是心灵的创造’;万世师表孔子也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皆重视美育。”
因此,他说:“我觉得教小孩子品德最重要,而艺术跟品德很关切。真美是心灵的创造,所以人要有美好的生活,就一定要有这个美学教育,这一点很重要。”而为了配合美术教育,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艺术观念的培育,学校在1984年就开始创办画廊,在香港的小学教育中,算是一个创举。如今,学校更是利用装饰与布置,加强学习气氛,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场地,尽量提供机会予学生展示其创作成果。在曾鉅桓先生的努力下,如画廊以及《德艺集》等展示平台,更是被充分利用起来,使更多的学生有一个自足点。
曾鉅桓先生本身就一直热爱艺术,他于那艺术之路中,静静地行走,慢慢地体会,默默地观察,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沉淀中,获得美的感受,享受于书情墨趣之中,其乐无穷。正因如此,他于1974年开始,就加入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尔后又在1992年联同一班美术教育工作者创办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一切皆是为了推广美学教育。
他更是经常受邀参加全国美术教育工作者交流会,譬如在“07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交流会”上,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同台交流,而在今年4月的“今昔家国六十年国民艺术教育计划”活动中,更是担任团长,与来自香港六所种子学校的精英教师一起,前往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为国民教育打下了基础。
他一直相信,通过美育可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能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能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提高审美心理素质如情感、感知,进而可以树立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思想作风,因而美育是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而笔者相信,一直行走于艺术之路的曾鉅桓先生,定会再创佳绩,推动我国优良的文化艺术传统,走出一个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