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国家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提高成绩,更要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教师要在保障学生成绩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从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体育;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参与意识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的文化成绩优异,但体育素质较差。体育素质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有一些“高等人才”利用知识做违法之事正是素质低下的表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只有加强素質教育。而学生阶段提升体育素质的方法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初中阶段是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初中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成为当代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重视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第一步
当下,素质教育普及程度不够,很多人盲目追求成功,忽略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在取得成就之前身体已累垮了,不仅使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化为泡影,更会令关心自己的人担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逐步渗透这样的观点:从小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一定会成为最受人瞩目、成绩最优异的人,但是因为他具有关心他人、乐于奉献、乐观向上等积极的品质,在看待事物时更容易看到积极的一方面,也能帮助身边朋友解决棘手的问题,因此他们更容易结交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向更多人倾诉并得到善意的帮助,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体魄。
二、行为规范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产生了叛逆心理,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听从长辈的教导。如何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实践,是体育教育的最大难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和思想规范教育,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才是实现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要想让学生将理论变为实践,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例如:教师教导学生要晨练,那么自己就不能无理由地缺席早操;教师要求学生提高锻炼的积极性,那么自己也应该对体育事业充满激情;教师引导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自己就应该与学生一起进行素质考核,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而不是交代后就不闻不问,只关注结果。其次,规范学生的行为,就要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可以利用量化考评表来展示学生的动态变化:对于作业完成优秀、课堂表现积极、课后团结友爱、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的学生,可按项目加分;对于迟到旷课、课上溜号、作业完成度不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扣分。定量定性考核学生的表现情况,可以让所有人都直观地感受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要给量化考评方案设置监督员,可以先从综合评价分数较高的学生开始,然后依次交接,而不是教师直接管理。如果教师是主要负责人,学生就无法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评判标准和每个同学的表现情况,也无法更好地发挥考评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负责考评工作,教师也能借此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诚信程度,一举多得。
三、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固然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因此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则得不偿失。每年大型考试前期,各地都有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轻生的新闻,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患有焦虑症、抑郁症而不得不休学治疗。这其中有外界施压过大的原因,也有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原因。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放松。班会的主题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考前的放松时间,也可以是学习交流机会,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当下的烦恼、困惑,旨在让每个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实现放松身心的目的。通过班会,教师要观察心理素质较差学生的表现,单独沟通,了解他们焦虑的原因。如果是学习压力,则要引导他们放松心态,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如果是生活因素,就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对于心理素质极差的学生,在征求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定期去心理教师或者校外的心理咨询师处咨询,找更加专业的医生来为他们进行心理调节,同时进行抗压训练。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应该对家长进行更深层的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引导更多时候比教师的教育效果更好。如果学生的家长经常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消极的思想,即使学校方面做再多努力也未必会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班主任应该定期召开以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为主题的家长会,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果发现他们有难以自我调节的负面情绪,教师和家长就要一起从侧面疏导;如果教师发现孩子家长的负面情绪已经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就要对家长进行疏导,或者建议家长去找更加专业的心理教师,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四、针对问题学生的进一步研究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不尽相同,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就要专门了解每一个学生,解决办法也因人而异。例如,在班集体里经常有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从来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他们往往觉得应抓紧时间学习,而体育素质不会直接体现在成绩上,对未来没有任何帮助。为了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教师不仅要多普及体育素质的重要性,也要获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督促孩子提高身体素质。
为了提升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仅要提高他们对于体育的思想认识,更要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而非在意成绩的一时好坏。很多教师为了业绩都会将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这是德育教育中最忌讳的一点。只有真正理解学生,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白学生的烦恼所在,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华.试析现阶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实施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01).
[2]李存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5).
[3]段多梅.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5.
关键词:初中体育;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参与意识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的文化成绩优异,但体育素质较差。体育素质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有一些“高等人才”利用知识做违法之事正是素质低下的表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只有加强素質教育。而学生阶段提升体育素质的方法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初中阶段是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初中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成为当代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重视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第一步
当下,素质教育普及程度不够,很多人盲目追求成功,忽略了个人的身体健康,在取得成就之前身体已累垮了,不仅使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化为泡影,更会令关心自己的人担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逐步渗透这样的观点:从小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一定会成为最受人瞩目、成绩最优异的人,但是因为他具有关心他人、乐于奉献、乐观向上等积极的品质,在看待事物时更容易看到积极的一方面,也能帮助身边朋友解决棘手的问题,因此他们更容易结交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向更多人倾诉并得到善意的帮助,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体魄。
二、行为规范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产生了叛逆心理,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听从长辈的教导。如何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实践,是体育教育的最大难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和思想规范教育,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才是实现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要想让学生将理论变为实践,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例如:教师教导学生要晨练,那么自己就不能无理由地缺席早操;教师要求学生提高锻炼的积极性,那么自己也应该对体育事业充满激情;教师引导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自己就应该与学生一起进行素质考核,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而不是交代后就不闻不问,只关注结果。其次,规范学生的行为,就要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可以利用量化考评表来展示学生的动态变化:对于作业完成优秀、课堂表现积极、课后团结友爱、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的学生,可按项目加分;对于迟到旷课、课上溜号、作业完成度不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扣分。定量定性考核学生的表现情况,可以让所有人都直观地感受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比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要给量化考评方案设置监督员,可以先从综合评价分数较高的学生开始,然后依次交接,而不是教师直接管理。如果教师是主要负责人,学生就无法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评判标准和每个同学的表现情况,也无法更好地发挥考评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负责考评工作,教师也能借此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诚信程度,一举多得。
三、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固然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因此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则得不偿失。每年大型考试前期,各地都有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轻生的新闻,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患有焦虑症、抑郁症而不得不休学治疗。这其中有外界施压过大的原因,也有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原因。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放松。班会的主题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考前的放松时间,也可以是学习交流机会,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当下的烦恼、困惑,旨在让每个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实现放松身心的目的。通过班会,教师要观察心理素质较差学生的表现,单独沟通,了解他们焦虑的原因。如果是学习压力,则要引导他们放松心态,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如果是生活因素,就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对于心理素质极差的学生,在征求他们同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定期去心理教师或者校外的心理咨询师处咨询,找更加专业的医生来为他们进行心理调节,同时进行抗压训练。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应该对家长进行更深层的教育,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引导更多时候比教师的教育效果更好。如果学生的家长经常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消极的思想,即使学校方面做再多努力也未必会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班主任应该定期召开以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为主题的家长会,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果发现他们有难以自我调节的负面情绪,教师和家长就要一起从侧面疏导;如果教师发现孩子家长的负面情绪已经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就要对家长进行疏导,或者建议家长去找更加专业的心理教师,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四、针对问题学生的进一步研究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不尽相同,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就要专门了解每一个学生,解决办法也因人而异。例如,在班集体里经常有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从来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他们往往觉得应抓紧时间学习,而体育素质不会直接体现在成绩上,对未来没有任何帮助。为了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教师不仅要多普及体育素质的重要性,也要获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督促孩子提高身体素质。
为了提升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仅要提高他们对于体育的思想认识,更要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而非在意成绩的一时好坏。很多教师为了业绩都会将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这是德育教育中最忌讳的一点。只有真正理解学生,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白学生的烦恼所在,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华.试析现阶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实施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01).
[2]李存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5).
[3]段多梅.高中班主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