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发展教育主体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是素质教育之“魂”。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铸造素质教育之“魂”中学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现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谈谈这门学科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素质教育的认识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根据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指示,我们应该自觉地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二、明确素质教育的内容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导语”部分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该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学生观念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高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而实际上,学生本身素质、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差异。但,一个学生从咿呀学语即开始接触语言,又经过十几年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升入高中,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谴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共同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激发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二)改革课堂教学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只是一个文选性的教材,整体上仍是一个无序结构。叶圣陶先生抓住此特点,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通览全局,整体把握教材,变无序为有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教材使用上,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重新划分讲读课和学生自读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两年即可完成三年的教材讲授任务,为引入生动的现实生活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时间保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进行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教师被称为“教书匠”,我们当老师的也以“知识的传播者”而自豪。这种传统观念潜伏在我们意识的深处,自觉或不自觉地支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试教育”又把这种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推到了极致,各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招数”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导致了“高分低能”和教育目标的扭曲。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未来发展。究其原因,则是对教学的本质、学习的本质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就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更注重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还是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西方的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学就是让学生逐步摆脱教师的过程。”东、西方的哲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又是多么的通俗而精辟!要达到“不教”和“摆脱教师”的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现在,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问题在于进行学法指导的自觉性还不甚高,能力还不甚强,对“学法”的界定也还不甚清楚。对此,我们应该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学法指导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各学校各位老师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措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其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说,素质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素质好的学生。提倡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应当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强硬的教学能力,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要不断接受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大有希望。
一、加强素质教育的认识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根据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指示,我们应该自觉地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二、明确素质教育的内容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在“导语”部分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该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学生观念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高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必然涉及“差生”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理所当然的被划为“差生”之列。而实际上,学生本身素质、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差异。但,一个学生从咿呀学语即开始接触语言,又经过十几年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升入高中,每一个学生都已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有人善于谴词造句,有人善于布局谋篇,有人长于书面表达,有人善于口语传情。在我眼中语文学习无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语文能力处于不同层次上的一个群体,语文教学无差生。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只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时间,他们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得学生共同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老师会教好语文,一个对语文毫无兴趣的学生能学好语文,激发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求得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法吸引学生,生动、新颖、恰切的教法,让学生始终在新异刺激下投入学习。其次是贯彻成功教育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开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学好的信心,让从没受过老师表扬的学生也体验到老师肯定性评价的愉快。
(二)改革课堂教学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只是一个文选性的教材,整体上仍是一个无序结构。叶圣陶先生抓住此特点,明确指出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例子。这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教材特点,通览全局,整体把握教材,变无序为有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示例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教材使用上,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重新划分讲读课和学生自读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两年即可完成三年的教材讲授任务,为引入生动的现实生活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时间保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进行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教师被称为“教书匠”,我们当老师的也以“知识的传播者”而自豪。这种传统观念潜伏在我们意识的深处,自觉或不自觉地支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试教育”又把这种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推到了极致,各种为应付考试而采用的“招数”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导致了“高分低能”和教育目标的扭曲。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未来发展。究其原因,则是对教学的本质、学习的本质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就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更注重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还是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西方的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学就是让学生逐步摆脱教师的过程。”东、西方的哲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又是多么的通俗而精辟!要达到“不教”和“摆脱教师”的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现在,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问题在于进行学法指导的自觉性还不甚高,能力还不甚强,对“学法”的界定也还不甚清楚。对此,我们应该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以提高学法指导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各学校各位老师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措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其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说,素质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素质好的学生。提倡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应当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强硬的教学能力,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要不断接受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