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课堂重视对学生自主性的启发教育。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技巧性的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自身有意识地跟着老师一起探究,而且还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通过巧妙地提问,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以及学习的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至关重要。从三个方面探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让每一个教师学会如何提问,并在提问中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技巧;课堂提问
一节高效的课堂并非教师不断输出,即便所讲内容都是重点,但如果學生听不进去,那这一节课也是低效率的。高效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互相推动,共同进步与提高。而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所提问题质量的高低,可以检验一个教师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回答完美与否,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因此,一个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反复斟酌。
一、关注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状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不仅要切合文章,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完全不了解课文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较困难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会让学生不想再继续学习下去。难度适宜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会让学生立马投入学习状态,积极寻找答案,从而调动其自主学习能力。而提出一个难度适宜的问题,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或者还原自我思考过程,思考出学生在哪一阶段能够回答出什么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在课文《背影》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给学生提问:注意文中描写背影的文字,并将相关段落进行标记。在阅读结束之后,可以提问,文中一共有几个描写背影的文段?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粗写?详写部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随着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不断深入,教师便可以提问相对抽象的问题:根据每一次背影的描写,作者“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最后,在全文了解结束之后,可以综合提问学生:本篇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上述案例中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的深浅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仅能够在一开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一步思考,从而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提问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初中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对课文的讲解,而大篇幅枯燥的内容会消耗学生的专注力,并且不利于教师推动文章脉络,把握课堂进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根据文章线索,从事件发展脉络、人物情绪、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情感推进等各方面找出文章的转折点,并以此设置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脉络以及学习的连贯性,而且能够让教师带动学生不断升华,走进文章的核心。
例如,在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地点的变化进行提问:在文中作者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如何起止的,语句有哪些?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地点连起来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地点分别提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些地方?而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乐园,作者写这个“园”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园与百草园有相似之处吗?最后,将文章内容进行升华:鲁迅先生对这两个地方的描写,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在上述案例中,在教师一步一步提问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有层次地了解文章脉络,感受到问题之间的连贯性,最终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所提问题应具有广度和深度,让学生思维发散
语文这一学科的课堂学习,重在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外内容的扩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将扩展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衔接,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大门,从宏观上思考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广度。为了使所提问题更具备深度和广度,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课文背景以及社会上人们的思考,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其次,运用联系法,结合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学习《卖炭翁》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不仅要让学生关注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还可以提出相关细节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卖炭翁》一诗中,诗人是如何刻画卖炭老人及官吏形象的?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诗人对恶劣的天气和生活环境是如何体现的?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学习完两首诗之后,有没有发现两首诗的相同点?学生很轻易发现两首诗都是描写时事的,并且都是新乐府诗,以此向学生普及新乐府的特点,从而拓展学生知识广度。
初中会学到很多古诗词,教师通过上述类似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了解诗词,而且让学生了解到诗词派别的由来,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加清晰的诗词整体框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与有效提问相比,教师在面对一些天马行空的回答时,先应该稳定情绪,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从而知道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与吸收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所有的提问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为保证高效的提问内容,仍需要教师在平时课堂上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丽.巧妙提问,激活思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之探究[J].考试周刊,2014(97).
[2]张晓辉.巧设问 激兴趣 提效率: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
[3]王誉衡.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
[4]段兴朗.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1.
[5]李雪梅.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与提问技巧探索[J].时代教育,2017.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技巧;课堂提问
一节高效的课堂并非教师不断输出,即便所讲内容都是重点,但如果學生听不进去,那这一节课也是低效率的。高效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互相推动,共同进步与提高。而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所提问题质量的高低,可以检验一个教师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回答完美与否,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因此,一个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反复斟酌。
一、关注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状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不仅要切合文章,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完全不了解课文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较困难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会让学生不想再继续学习下去。难度适宜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会让学生立马投入学习状态,积极寻找答案,从而调动其自主学习能力。而提出一个难度适宜的问题,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或者还原自我思考过程,思考出学生在哪一阶段能够回答出什么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在课文《背影》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给学生提问:注意文中描写背影的文字,并将相关段落进行标记。在阅读结束之后,可以提问,文中一共有几个描写背影的文段?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粗写?详写部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随着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不断深入,教师便可以提问相对抽象的问题:根据每一次背影的描写,作者“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最后,在全文了解结束之后,可以综合提问学生:本篇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上述案例中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的深浅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仅能够在一开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一步思考,从而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提问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初中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对课文的讲解,而大篇幅枯燥的内容会消耗学生的专注力,并且不利于教师推动文章脉络,把握课堂进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根据文章线索,从事件发展脉络、人物情绪、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情感推进等各方面找出文章的转折点,并以此设置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脉络以及学习的连贯性,而且能够让教师带动学生不断升华,走进文章的核心。
例如,在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地点的变化进行提问:在文中作者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如何起止的,语句有哪些?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地点连起来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地点分别提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些地方?而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乐园,作者写这个“园”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园与百草园有相似之处吗?最后,将文章内容进行升华:鲁迅先生对这两个地方的描写,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在上述案例中,在教师一步一步提问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有层次地了解文章脉络,感受到问题之间的连贯性,最终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所提问题应具有广度和深度,让学生思维发散
语文这一学科的课堂学习,重在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外内容的扩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将扩展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衔接,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大门,从宏观上思考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广度。为了使所提问题更具备深度和广度,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课文背景以及社会上人们的思考,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其次,运用联系法,结合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学习《卖炭翁》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不仅要让学生关注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还可以提出相关细节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卖炭翁》一诗中,诗人是如何刻画卖炭老人及官吏形象的?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诗人对恶劣的天气和生活环境是如何体现的?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学习完两首诗之后,有没有发现两首诗的相同点?学生很轻易发现两首诗都是描写时事的,并且都是新乐府诗,以此向学生普及新乐府的特点,从而拓展学生知识广度。
初中会学到很多古诗词,教师通过上述类似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了解诗词,而且让学生了解到诗词派别的由来,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加清晰的诗词整体框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与有效提问相比,教师在面对一些天马行空的回答时,先应该稳定情绪,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从而知道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与吸收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所有的提问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为保证高效的提问内容,仍需要教师在平时课堂上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丽.巧妙提问,激活思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之探究[J].考试周刊,2014(97).
[2]张晓辉.巧设问 激兴趣 提效率: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
[3]王誉衡.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
[4]段兴朗.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1.
[5]李雪梅.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与提问技巧探索[J].时代教育,2017.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