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57-01
对我院四年来9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脑出血患者顺利到达病房,在病房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脑出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院前心理疏导、呼吸系统维护、病情处理,观察及护理到位,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系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多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近年来我院心脑血管科共收治90例脑出血患者,经及时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0例,男65例,女25例。35---89岁,平均58岁。90例中有意识障碍患者79例,偏瘫70例,瞳孔改变26例。
2.急救护理
2.1 出诊前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常用止血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立止血、垂体后叶素、冰盐水、林格氏液、5%葡萄糖氯化钠、右旋糖酐、其他血浆代用品等。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口咽气道等。
2.2 脑出血发病急,常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到达现场后应积极抢救,尽量減少搬动,有条件垫高头肩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并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昏迷者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放置口咽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3 迅速氧气吸入,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输注20%甘露醇,30分钟滴完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护,定时测量神志、瞳孔、脉搏、血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一旦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立即处理。如果出现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患者意识障碍加重,躁动不安、频繁喷射式呕吐、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等,应立即抢救。
2.5 头部置冰袋或冰帽,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轻脑组织缺氧,减少再次出血。躁动不安者加强防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从担架上坠落摔伤。
2.6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的早期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发现病人出现上腹不适、呃逆、胃痛等症状,除及时接取呕吐物、防止误吸外,还应早期用洛赛克治疗。
2.7 基础护理 卧位:急性期绝对卧床,病室应保持安静,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限制亲友探视。饮食:急性脑出血在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此后如病情稳定,无颅内压增高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可开始进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禁食,给予鼻饲饮食,每日从胃管给予营养素6餐,每次量低于200毫升。病人清醒后自主进食,进食要慢,将食物送至健侧后根,便于控制和吞咽食物。每日两次口腔护理,增进食欲,预防口腔感染.
2.8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 鼓励清醒患者充分深呼吸,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定时翻身,一般每两小时一次,夜间三、四小时一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体位,同时给予叩背。护士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弯曲120度,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有节奏叩击患者背部,每次叩击3---5下,持续5分钟。叩击时,应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防止窒息。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不能自主排痰给予吸痰。对有意识障碍者,要定时进行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及次数,同时避免喉部粘膜损伤。昏迷患者注意观察呼吸是否畅通,正确掌握吸痰指征。
2.9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并给予充足水分。定时排便,必要时用通便药物。
2.10 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病人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床上肢体活动,鼓励病人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按摩针灸或被动运动,每日三次,幅度逐渐增加,经常跟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或让病人听日常用语磁带,以强化刺激,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2.11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度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者温水擦拭前额、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多次反复擦拭,或将冰袋放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后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
3.护理体会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工作要耐心细致,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抢救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残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的合理饮食结构、劳逸结合、轻松愉悦的情绪,合理口服降压药、定期测血压等,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发生。
4.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就出院,护理人员就要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休息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温度、湿度适宜,地面不能过滑,以防跌倒。不能独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以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语言和肢体训练;家属要鼓励和督促患者用药,控制血压,以防复发。
对我院四年来9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脑出血患者顺利到达病房,在病房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脑出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院前心理疏导、呼吸系统维护、病情处理,观察及护理到位,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系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多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近年来我院心脑血管科共收治90例脑出血患者,经及时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0例,男65例,女25例。35---89岁,平均58岁。90例中有意识障碍患者79例,偏瘫70例,瞳孔改变26例。
2.急救护理
2.1 出诊前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常用止血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立止血、垂体后叶素、冰盐水、林格氏液、5%葡萄糖氯化钠、右旋糖酐、其他血浆代用品等。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口咽气道等。
2.2 脑出血发病急,常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到达现场后应积极抢救,尽量減少搬动,有条件垫高头肩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并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昏迷者清除口腔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放置口咽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3 迅速氧气吸入,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输注20%甘露醇,30分钟滴完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护,定时测量神志、瞳孔、脉搏、血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一旦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立即处理。如果出现脑疝的先兆症状,如患者意识障碍加重,躁动不安、频繁喷射式呕吐、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等,应立即抢救。
2.5 头部置冰袋或冰帽,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轻脑组织缺氧,减少再次出血。躁动不安者加强防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从担架上坠落摔伤。
2.6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的早期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发现病人出现上腹不适、呃逆、胃痛等症状,除及时接取呕吐物、防止误吸外,还应早期用洛赛克治疗。
2.7 基础护理 卧位:急性期绝对卧床,病室应保持安静,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限制亲友探视。饮食:急性脑出血在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此后如病情稳定,无颅内压增高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可开始进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禁食,给予鼻饲饮食,每日从胃管给予营养素6餐,每次量低于200毫升。病人清醒后自主进食,进食要慢,将食物送至健侧后根,便于控制和吞咽食物。每日两次口腔护理,增进食欲,预防口腔感染.
2.8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 鼓励清醒患者充分深呼吸,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定时翻身,一般每两小时一次,夜间三、四小时一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体位,同时给予叩背。护士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弯曲120度,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有节奏叩击患者背部,每次叩击3---5下,持续5分钟。叩击时,应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防止窒息。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不能自主排痰给予吸痰。对有意识障碍者,要定时进行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及次数,同时避免喉部粘膜损伤。昏迷患者注意观察呼吸是否畅通,正确掌握吸痰指征。
2.9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并给予充足水分。定时排便,必要时用通便药物。
2.10 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病人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床上肢体活动,鼓励病人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按摩针灸或被动运动,每日三次,幅度逐渐增加,经常跟病人交流,鼓励病人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或让病人听日常用语磁带,以强化刺激,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2.11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度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者温水擦拭前额、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多次反复擦拭,或将冰袋放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后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
3.护理体会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工作要耐心细致,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抢救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残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的合理饮食结构、劳逸结合、轻松愉悦的情绪,合理口服降压药、定期测血压等,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发生。
4.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就出院,护理人员就要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休息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温度、湿度适宜,地面不能过滑,以防跌倒。不能独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以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语言和肢体训练;家属要鼓励和督促患者用药,控制血压,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