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失控的心脏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ander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马长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临床实效研究,擅长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冠心病介入治疗、瓣膜病球囊扩张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有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20%的脑中风与之相关,并且有最新调查显示,这种心脏病在我国和东南亚的发病率位居全球前列,病死率也常年居高不下,可我们对其治疗的规范率并不高。它就是心房颤动。

危险的房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的马长生教授曾接诊过一位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蔡阿姨,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起死回生”的故事。蔡阿姨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某一天突然心跳特别乱,如“小鹿乱撞”一般,大约一小时后才恢复正常,所以没有过于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蔡阿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了心脏“乱跳”的情况,发作间隔越来越短,恢复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出现了两次心力衰竭(下文称心衰),别说走路,就连正常说话都在不停地喘着,每分钟心率最快高达200次,最慢却又能低至10余下,辗转多地医院并多次住院治疗,大部分医生都认为她只能活1~2年了。
  马主任了解了蔡阿姨的病史及进行相应检查后,认为蔡阿姨刚开始出现心脏乱跳时属于阵发性房颤,当时蔡阿姨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来缓解病情,但是心脏起搏器只是延缓了病情的发展速度,并没有逆转病情恶化的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不断加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此时心脏起搏器几乎已无法发挥作用,于是马教授选择了手术治疗,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目前蔡阿姨恢复良好。
  马教授告诉我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其发病风险与冠心病、高血压等有密切关系。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除了心跳快,房颤的另一特点为心率绝对不整齐,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上图是蔡阿姨初至马主任处就诊时进行的脑钠肽(BNP)检查,其正常值为0~100皮克/毫升,但蔡阿姨的两次检测结果却都大于1100皮克/毫升。BNP是一项心功能的检查指标,又称B型利钠肽、脑钠肽、脑利尿钠肽,主要来源于心室,是由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能够较敏感地反映心室功能的改变。马教授告诉我们,蔡阿姨的这份检查结果,代表她在持续性房颤的同时还出现了较严重的心衰。
  正常的心脏体积约如人的拳头大小,但像蔡阿姨这样BNP已高达一千多的心衰患者,左右心室、心房大概率都已经扩大,心脏的泵血功能逐渐下降,如果不进行医疗干预,心衰还将继续加重。

房颤的高危人群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密切相关,下面六类人群是房颤的高危人群,应多加注意:
  1.老年人:老年人的房颤发病率很高,从45岁起,房颤的发生概率每过10年增加1倍。
  2.肥胖、糖尿病人群:肥胖、糖尿病容易导致房颤的发生,房颤患者如果伴有肥胖或者糖尿病容易长血栓,导致中风。
  3.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也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4.睡觉打鼾的人:打鼾容易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加重房颤症状,严重时还会增加心脏缺血、心衰的程度。
  5.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也容易导致房颤,房颤的同时又有冠心病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长期过度运动者:过度运动也会增加房颤的风险,但是一般人不用担心过度运动,只有达到了像职业运动员的运动量才属于过度运动。

房颤和心衰相伴而来


  房颤还可以合并心衰以及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据统计,每年都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房颤患者会发生心衰,而房颤导致的心衰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也都很高。
  房颤相当于心脏的电路发生了故障,这可能增加心肌梗死、心衰的发生风险。统计表明,房颤可增加3倍心衰发病率,而33%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4%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6%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合并心衰。房颤发作时,心室率会变得比较快,此时心房颤动取代正常的心房节律性收缩,心室中血液来不及充分地充盈,并且心房功能的丧失也会使心功能下降1/4,心臟的泵血功能被严重影响,继而就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障碍,诱发心力衰竭。
  然而心衰还不是最大危害,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引发血栓。这是因为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心房内会形成旋涡,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流入脑中便会造成梗死性脑卒中、流入下肢便会造成下肢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致命的无症状房颤


  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有些人症状较明显,很多人则是时而发作有症状,时而症状轻微,甚至还有人完全没有症状,极易被忽视,直至引发心衰、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马主任告诉我们,临床上约三分之一的房颤患者是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的,这种房颤通常只有在例行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能偶然发现,被称作无症状性房颤。
  房颤会加重脑卒中和心衰的风险,无症状房颤也不例外,所以无症状房颤更像沉默的杀手,没有硝烟便能杀人于无形。但即使再隐匿,医生们也总能发现一些房颤的蛛丝马迹:
  1.一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初期会有尿频现象。
  2.通过摸脉搏发现房颤。用三根手指摸桡动脉,正常的情况会摸到均匀、有力量的搏动,每分钟60~100下。如果是房颤就会跳得不整齐,快慢强弱不等。

医疗干预救房颤


  越早發现、越早干预,对房颤患者来说就有更多的机会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总体来说,房颤的治疗遵循三点治疗原则,首先是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患者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其次是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过快的心室率。
  第三点治疗原则最为重要——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临床上在治疗房颤的同时一般会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阵发性房颤,或者持续性房颤经过良好的用药治疗之后,仍然没有较好控制心室率的情况,可以考虑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就像放支架一样属于介入治疗,一般2~3小时即可完成。

源于心脏原因之外的心动过速


  当然,心动过速并不一定意味着房颤等心脏疾患,马主任提醒我们,如果中老年人心跳偏快,又没有心脏病等心血管基础疾病,则很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贫血所致,病情严重时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也会引发严重后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了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人体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失眠、情绪易激动与焦虑等症状,但除此之外,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过度分泌还会进一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体氧化还原反应,故这类患者还会出现进食和便次增多、体重减少、怕热出汗等症状,可以此来鉴别。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至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提示是否贫血,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120克/升,成年女性小于110克/升,孕妇小于100克/升就存在贫血。手掌发白、睑结膜白色等皮肤黏膜苍白症状是贫血时的主要表现,但轻度贫血可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呼吸加快加深,也可伴有轻微的心悸、心率加快。随着贫血的加重,以及活动量愈大,症状也会愈加明显。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出现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则会使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编辑    周逸宁)
其他文献
受访专家周玉萍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临床工作近六十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攻心律失常,如房颤、各种早搏问题,传导阻滞、心率快慢,冠心病、心肌炎、心绞痛、风心病、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水肿、心悸、中风、眩晕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多梦,对内分泌失调及内科疑难杂症等均有一定的见解及治疗方法。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日上午  周老今年已经
期刊
受访专家赵阳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反式预劈核技术发明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北京眼科学会小儿眼科分会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于北京同仁医院工作15年;在白内障、飞秒、ICL手术以及儿童近视防控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在三焦点、眼内镜(ICL)、新无级、散光松解等高端屈光性人工晶体使用以及飞秒手术等方面国内领先,是红光治疗防控近视领域的先驱者之一;是为数不多的掌握无粘弹剂ICL和IOL植入
期刊
受访专家李拥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中国致公党北京市东城区副主委。曾连续3年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均为第1获奖人);3次获得华夏医学奖,及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中国血栓防治突出贡献奖等。兼任中国医师学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栓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学术秘书;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胸主
期刊
受访专家徐经世  安徽中医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首届“安徽省国医名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徐氏内科第三代传人。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被遴选为第二、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第二、三、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
期刊
受访专家周玉杰  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级百千万人才”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慢病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
期刊
受访专家刘铜华  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团队研究骨干,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糖尿病专委会副秘书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更年期综合征、肾病、中风、疑难杂症等。  中国老年学学会和老年医学会认为,只要一个地区的百岁老人占比超过7/1
期刊
受访专家林洪生  廣安门中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肿瘤)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学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医药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  近三十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
期刊
受訪专家李平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岐黄学者。现任中日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药物药理室主任、中日医院关节炎与风湿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临床疗效评价重点研究室主任;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期刊
受访专家李石良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中医微创联盟副主席、疼痛学分会常委、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科技志愿服务总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针刀针灸学科);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实验针灸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
期刊
受访专家傅延龄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生于中医世家,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获得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出师证书,是我国少有的既有中医家学,又接受了从本科到硕士和博士完整大学教育,并且完成国家级师徒式培养的中医专家,长期工作在中医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及教学一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分会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