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潮的再极端化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作为“极端的年代”二十世纪的远去,世界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了一个保守时代。无论是作为右翼的法西斯主义还是作为左翼的政治思潮,在政治上完全失去正当性的同时,甚至也失去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民众基础。以至于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们总是把核心的批判指向缺乏政治活力的“最后之人”。
  然而本届美国大选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在掀起总统初选投票率新高的同时,将带有极端主义色彩的政治再度带回了前台。在本届美国大选拉开帷幕之初,谁也没有想到唐纳德·特朗普这位活跃于真人秀舞台的地产大亨,会在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选举中走的这么远。特朗普似乎将共和党初选当作了另外一场真人秀场,置美式政治正确于不顾,以极端言论吸引媒体,通过不断煽动民粹情绪的方式,提升自身在选民中的知名度。当他不可阻挡地拿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位后,所有的严肃政论刊物都陷入了尴尬。正如林文章所指出的,“特朗普现象”不仅仅要放在全球化、经济不平等这样的大背景下解读,它同时也是美国“第六政党体系”下竞选制度与共和党内意识形态机制的内在结果。
  如果说特朗普只是在政治姿态上较为极端,其政策取向实质较为温和;那么民主党的另一位左翼候选人桑德斯,则表里如一地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身的竞选纲领。其在年轻选民中引起的影响,不由让人想起上世纪“火红的六十年代”。周琪、付随鑫文章指出,特朗普和桑德斯现象反映出美国社会的进一步极化,在面对美国将向何处去这一问题时,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打破既有的政治正确口号。只是特朗普走向了孤立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解决方案,而桑德斯则拥抱世界主义方案。但无论其中哪一方,都已不再坚持美国自冷战之后以霸权手段在全世界推而广之的“世界新秩序”。
  这一轮美国内部的“政治极端主义”的兴起,正是对过去三十余年全球化世界中政治失序的回应。包刚升文章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分化,左右对立将更加严重。在冷战逐渐被淡忘后,激进左派也逐渐在美国政治中脱敏。随着左右翼的极化,一种新的阶级政治有可能会在西方社会重新兴起。
  这一轮极化的政治思潮不仅仅出现在美国,正如洪恺文章所说,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暗潮涌动的右翼浪潮在2016年成为了席卷全球的政治现象。在欧洲,二战后努力培育了半个多世纪的欧洲价值观受到冲击,分离主义和民族主义加速蔓延。在伊斯兰世界,这一保守化过程来的更为明显。甚至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青年人之中也涌现了尽管模糊、但却被互联网赋形的右翼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存在着为数不少的认同特朗普政治理念的意见者。特朗普对“落后”的外来移民和少数族裔的强硬态度,以及对发展和强国的执着,都暗合着中国青年一代某种朴素的政治心态。主流社会若不对这一现象做出足够的重视和回应,那么美国、欧洲所爆发的冲突,恐怕也会成为矛盾丛生的中国社会又一新的变数。
其他文献
西安(长安)与咸阳,在中国区域文化中,几乎从未彻底地割裂,早在西汉,贾谊在其著名政论《过秦论》中即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形容此地之利。公元前350年,秦孝公筑“咸阳”,取其渭水之北、山水俱阳之意;西汉政府以秦在渭南的离宫基础上,兴建了长安城,司马迁直言:“长安,故咸阳也。”自此,各自分布在渭水岸旁的两地同置一个地级政区的管辖之下长达1900年之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正是该地
期刊
[编者按]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建立新格局的序幕;而19世纪“维也纳体系”的余音并未消失,当今世界五强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似乎在重演当年的大国协调模式,冲突与动荡也依然存在。与19世纪的世界体系相比,21世纪的全球局势已开始呈现更加复杂、多元的发展趋势。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凸显于21世纪特殊的世界政治版图;崛起中的中国、笼罩在苏联覆灭阴影中的俄罗斯、内部隐患四伏的印度都在加速着
期刊
前言  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理解和叙述中国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显学。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再只从中国内部来观看、书写中国,开始从“周边看中国”。[1]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展开论述,希望从日本(特别是江户时代的日本)来观看中国。但本文倾向于把日本理解为中国的外部,而非周边。希望透过此外部视角将日本人如何理解、想象中国的多元性与矛盾等清楚地问题化并进行讨论。江户时期日本浮世绘(葛饰北斋《江户日本桥》) 
期刊
中国城镇化在既有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其核心是“职业经理式”的“城市经营”,把城市当作一个被经营、运作的“待增值”主体,而区域内所有的土地、文化、生态都是重要资本,以谋求短期内“资源快速变现”的制度性投机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在城镇化进程中持续缺位,城市化对乡村的资源攫取,导致了城镇对乡村更深层次的“规训”,这种城乡倒挂的“虹吸式”发展路径,使乡村的衰败和城市的繁
期刊
近年来,“内亚”“西域”等区域议题在亚洲甚至全世界知识界掀起热潮,与之共生的“中亚”研究也愈加受到关注。新知识的生产需要建立于对历史的充分理解与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特殊的语境。今日中国如何认识“中亚”,显然不能回避“中亚”与中国历史的紧密关联。本文从报刊等文本入手,直陈“中亚”概念在近代中国语境下的波动性与模糊性,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中亚之于当代世界的意义。  中亚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
期刊
9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去世,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接班人选。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权力交接安排,这个中亚国家进入了强人政治最危险的时刻。在中亚五国中,乌兹别克斯坦战略地位攸关,历史上曾长期据有中亚地区主导权,堪称区域枢纽型国家,在俄国和中国的战略筹划中,乌兹别克斯坦都占有重要位置。这个绝非边缘的国家是挺过危机,实现最高权力有序过渡,还是交接失败,陷入乱局,进而引发连锁效应——这些问题引发了诸多关
期刊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超越天下主义的困境  近二十年来,在中文世界讨论天下或发扬天下主义,霎时蔚为一股风气,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数庞大,从过去中国思想与历史,捻出“天下”,大做文章,千言万语,而主要在致用。换句话说,便是认为中国过去关于“天
期刊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革,20世纪后半叶,伴随全球化和经济自由主义席卷全球,两极格局最终瓦解,而IT领域的技术革命则为新经济的兴起埋下伏笔,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这种大转型的来临在21世纪表现得更加明显,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性的威胁,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打破,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进一步的技术革命,世界经济格局再度改观。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
期刊
参考政治学家讨论政体问题时所使用的句式,产业政策论战的焦点可以概括为“产业政策是不是个好东西”。由于相关的政策实践涉及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所以相关讨论不但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而且需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  林张之争以特定学科的特定学派的视角为出发点,是多种讨论方向之中的一种。但是,由于两位学者具有影响力,所以各界对于产业政策的理解可能被锁定在特定的方向之上。比如,即使顾昕以大批量地介绍不同学科的经典
期刊
一代人以前,除了美国这个显著的例外,很少有哪个国家的司法系统能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一般认为,司法体系是政治中立的,或者说非政治性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司法系统本身是非选举产生的,在与其他主权性机构的竞争中合法性位阶不高,一旦离开执行机构的配合,司法机构就无法自主行动;法院受理的多是个人而非集体性质的纠纷,就其设立初衷而言,司法活动并不涉及统治阶层和精英内部的纠纷。总之,司法系统在现代分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