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

来源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4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为安全理论也叫“行为分析理论”,其将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安全管理学融会贯通,是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在统计并分析近些年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原因之后,可以发现92%左右的煤矿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所导致。鉴于这种情况,从一定的角度上来看,要对煤矿进行安全性的管理,规范职工的行为至关重要。文章针对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进行了相关探讨,希望提高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效果,推动煤矿安全管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管理;不安全行为;运用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48-01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在快速增长,在生活当中,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他们。尽管现阶段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针对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客观事实,煤炭资源仍然是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维持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直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操过程中,开采人员对煤炭资源肆意开采的行为屡屡皆是,严重制约着煤矿开采事业的绿色发展。此外,需要认识的是,随着媒体的介入,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工程灾害的报道越来越频繁,导致现阶段我国煤炭事业的高效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考验。结合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操作经验以及实际的管理效果对事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对操作流程的监督管理程度低,只重视操作的结果而丝毫不在意操作的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另外,由于管理层对员工的奖惩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对员工的惩罚力度远远大于奖励力度,使员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难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直接原因。鉴于此种情况,为了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本文在煤矿安全管理当中,对运用行为安全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希望尽可能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进而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稳固发展。
  1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1.1  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
  通俗来讲,现阶段我们所说的行为安全管理其实是一种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安全管理办法。主要是通过发现、研究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安全的行为,在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行为的同时,提升他们注意行为安全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引导人们以规范的行为方式进行实际操作的目的,进而保证整体操作的安全可靠性。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阶段的行为安全研究工作当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部分企业对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概念并没有十分透彻的理解,研究重点往往只是针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而往往会忽视这样一点,即在人们在对行为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时,也难以避免自身存在的问题,因而,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也难以单独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的操作经验,以现实基本情况为依据,才能实现良好的运用效果。
  1.2  行为安全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已初见成效,在行为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运行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的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正在逐年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形成行为安全理论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理念上的认识还有失偏颇。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关心最后的结果,并不在意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范。简单来说,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就不会考虑操作期间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进行,对企业的可持续稳固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理论的意义
  2.1  优化煤炭安全管理模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引导员工进行预期的规范行为,提高员工的行为安全意识,并形成行为习惯融入员工的思想中去,使员工的行为过程中,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因此,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的优化管理模式,降低冒险行为的发生率,进而保证整体操作的质量与安全。
  2.2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投入,因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保证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煤矿企业这一类型企业而言,如果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对每一项操作都肆无忌惮、掉以轻心,极易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涉及到安全有关的行为的时候,根据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我们通常能够通过增强员工责任感以及增加奖励机制来实现,从而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因而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员工养成安全管理中所要求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
  员工的基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尤其是针对煤矿企业而言,员工基本素质的高低不单单影响着企业的前进道路,同时还关乎着基层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对煤矿企业来说刻不容缓。鉴于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训,成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由矿长领导、安全副矿长、安全办主任和区队长负责安全工作,一线生产的班组长和岗位员工组成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完善以矿工工作行为为基础的考核体系,提高员工的行为安全意识。
  3.2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保证操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煤矿企业可以根据矿工的作业安全行为状况实施安全奖励,纠正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错误观念,避免由于安全疏忽而造成的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损失。
  3.3  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加强煤矿生产的现场管理,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煤矿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现场生产管理除了对操作流程的管理外,還需要对操作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机械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的状态。而针对现场操作流程的管理,要实现场管理的有序进行,单独依靠员工的行为约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显著,鉴于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实时是监控与管理。针对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问题的恶化,对现场管理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从而确保煤矿生产能够在良好的安全环境下进行。
  3.4  建立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所谓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每个人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或者是处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特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绝对动力,在确保企业安全长久发展等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因此,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长久目标,必须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新型的安全生产文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4  结  语
  现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已初见成效,在行为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运行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的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正在逐年降低。因而,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是为煤矿企业打造安全的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只有长期坚持执行,才能取得更佳的安全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波,朱云辉,谭芳敏.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及其重要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1,(1):97-99.
  [2] 王哲,白云杰.基于行为安全模式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3):272-275.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大桃实地调研,收集到101份调查问卷,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实证了农户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农户
分析了谐波及谐波源产生原因,谐波对电气设备及供电网络的危害,抑制谐波的有效措施,提出谐波补偿滤波装置安装位置的合理确定.
<正>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如今,走进长清区实验小学开放的课堂,学生在自主地研读,激烈地辩论
会议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包括种族以及城乡所传承下来的独有文化特色,影响后代并对至今仍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高速服务区已成为当地文化特色的主要展示窗口。因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