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发展旅游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劳务经济和发展工业强县四个方面阐述调整丰都产业结构、发展当地经济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205-01
丰都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三峡库区腹心和重庆市版图中部,位于东经107°28′3″~108°12′37″、北纬29°33′18″~30°16′25″之间。县界总长约400km,西与涪陵相连,西北与垫江县接壤,北面紧邻忠县,东接石柱,东南连彭水,南靠武隆。自2002年三峡二期移民搬迁结束后,我县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迷徘徊状态。在“十五”初期县委县政府科学地制定了“科教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策略,提出了到2020年要把丰都打造成“世界驰名的旅游圣地、三峡库区的中等城市、旅游商品的购物天堂、全国有名的果菜之乡”的宏伟蓝图。
1做好“鬼城名山旅游”品牌,做强做大丰都旅游产业
1.1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抓旅游
要认真学习借鉴“栾川模式”,像打二期移民攻坚战那样,“全党动员,部门联动,责任包干,督察到位”,大抓旅游,抓大旅游。栾川是豫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32万人口中有25万农村人口。2000年8月,栾川县委八届三次全委会作出《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2004年前9个月,接待游客219万人次,门票收入3 729万元,旅游收入5.45亿元,而我县2004年仅接待游客1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 300万元。今后我县也要学栾川的工作方法,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与各部委局签订责任状,对外宣传促销,由部门包干分头负责,到年底,哪个地方的客源市场没打开,就拿哪个部门的领导是问。
1.2高度重视对历史文物的发掘保护、开发利用
尤其是国保文物高家镇旧石器遗址、市保文物汉墓群遗址、烟墩堡旧石器遗址和玉溪遗址,以及正在搬迁复建的古民居等历史瑰宝,要认真研究规划,加快搬迁进度,加大保护力度,抓好利用程度。
1.3认真抓好县城文化景观设施建设
要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打造都市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完善、盘活、发挥现已建好的中恒体育场、汉墓博物馆、城市展览馆、朝华文化公园等文化设施作用的同时,科学规划并抓好城市雕塑、牌楼、场馆、水景、壁画、楹联、园艺、灯饰、广告等静态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5亿元以上。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2.1改造传统农业
一是调整粮食品种、品质结构,提高粮食优质率和商品转化率;二是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三是调整养殖业结构,突出以草食牲畜为重点的畜牧业;四是调整林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
2.2打响丰都藠头、仙家豆腐乳等地方名特优品牌,建立中国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
藠头是一种具有保健防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只能在渝东地区才能生长。高家镇的藠头食品加工目前已小有规模,2006年种植面积约666.67hm2,加工产品近3 000t,产品全部销往国外,深受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客户的青睐。我县力争在3~5年内将藠头种植范围扩大到沿江、浅丘的10~15个乡镇,种植面积1万公顷,年加工产品5万吨以上,把藠头加工业打造成丰都出口创汇的基础产业,把丰都建成国内外与“鬼国之都”齐名的另一别称——“藠头之乡”。
仙家豆腐乳是我县传统的名特产品。仙家酿造厂历经风雨50年而不衰,且小有发展,但其生产加工规模太小,应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丰都建成为我国的豆腐乳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让鬼城“臭豆腐”香飘国内外。另外,榨菜调味品加工业也是大有前途的。
3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广大农村更是我们山区穷县的一种特殊资源,我们应把“劳务经济”作为一张牌来打。解决“三农”的核心是要富裕农民,要富裕农民首先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对于我们一、三产业不发达、城乡差距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自我消化的传统农业大县来说,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则是推动农民快速致富的最佳选择。
4兴工强县,要奋起直追
我县工业基础薄弱,且规模较小,但我县有丰富的天然气、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多样的农产品资源、日益完善的交通建设、三峡库区的移民扶持政策以及我县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这些为我县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形成的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有:丰都县新县城龙河东纸工业园区、兴义水天坪工业园区、镇江化工园区、高镇食品工业园区。
关键词 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205-01
丰都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三峡库区腹心和重庆市版图中部,位于东经107°28′3″~108°12′37″、北纬29°33′18″~30°16′25″之间。县界总长约400km,西与涪陵相连,西北与垫江县接壤,北面紧邻忠县,东接石柱,东南连彭水,南靠武隆。自2002年三峡二期移民搬迁结束后,我县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迷徘徊状态。在“十五”初期县委县政府科学地制定了“科教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旅游富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策略,提出了到2020年要把丰都打造成“世界驰名的旅游圣地、三峡库区的中等城市、旅游商品的购物天堂、全国有名的果菜之乡”的宏伟蓝图。
1做好“鬼城名山旅游”品牌,做强做大丰都旅游产业
1.1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抓旅游
要认真学习借鉴“栾川模式”,像打二期移民攻坚战那样,“全党动员,部门联动,责任包干,督察到位”,大抓旅游,抓大旅游。栾川是豫西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32万人口中有25万农村人口。2000年8月,栾川县委八届三次全委会作出《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2004年前9个月,接待游客219万人次,门票收入3 729万元,旅游收入5.45亿元,而我县2004年仅接待游客1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 300万元。今后我县也要学栾川的工作方法,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与各部委局签订责任状,对外宣传促销,由部门包干分头负责,到年底,哪个地方的客源市场没打开,就拿哪个部门的领导是问。
1.2高度重视对历史文物的发掘保护、开发利用
尤其是国保文物高家镇旧石器遗址、市保文物汉墓群遗址、烟墩堡旧石器遗址和玉溪遗址,以及正在搬迁复建的古民居等历史瑰宝,要认真研究规划,加快搬迁进度,加大保护力度,抓好利用程度。
1.3认真抓好县城文化景观设施建设
要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打造都市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完善、盘活、发挥现已建好的中恒体育场、汉墓博物馆、城市展览馆、朝华文化公园等文化设施作用的同时,科学规划并抓好城市雕塑、牌楼、场馆、水景、壁画、楹联、园艺、灯饰、广告等静态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5亿元以上。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2.1改造传统农业
一是调整粮食品种、品质结构,提高粮食优质率和商品转化率;二是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三是调整养殖业结构,突出以草食牲畜为重点的畜牧业;四是调整林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
2.2打响丰都藠头、仙家豆腐乳等地方名特优品牌,建立中国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
藠头是一种具有保健防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只能在渝东地区才能生长。高家镇的藠头食品加工目前已小有规模,2006年种植面积约666.67hm2,加工产品近3 000t,产品全部销往国外,深受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客户的青睐。我县力争在3~5年内将藠头种植范围扩大到沿江、浅丘的10~15个乡镇,种植面积1万公顷,年加工产品5万吨以上,把藠头加工业打造成丰都出口创汇的基础产业,把丰都建成国内外与“鬼国之都”齐名的另一别称——“藠头之乡”。
仙家豆腐乳是我县传统的名特产品。仙家酿造厂历经风雨50年而不衰,且小有发展,但其生产加工规模太小,应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丰都建成为我国的豆腐乳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让鬼城“臭豆腐”香飘国内外。另外,榨菜调味品加工业也是大有前途的。
3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广大农村更是我们山区穷县的一种特殊资源,我们应把“劳务经济”作为一张牌来打。解决“三农”的核心是要富裕农民,要富裕农民首先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对于我们一、三产业不发达、城乡差距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自我消化的传统农业大县来说,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则是推动农民快速致富的最佳选择。
4兴工强县,要奋起直追
我县工业基础薄弱,且规模较小,但我县有丰富的天然气、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多样的农产品资源、日益完善的交通建设、三峡库区的移民扶持政策以及我县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这些为我县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形成的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有:丰都县新县城龙河东纸工业园区、兴义水天坪工业园区、镇江化工园区、高镇食品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