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工”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工作类型。近年来企业进行数次变革,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企业强烈地追求利润价值以获得生存空间,造成政工似乎正在退出企业舞台的错觉,人们越来越忽视政工以及政工干部、政工师在企业中的作用。新时代企业政工人员如何开展工作,以呈现政工引导、服务、塑造价值,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企,政工,价值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总书记郑重宣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位决定方略,党的十九大带来了新思想,也提出来新要求,广大政工人员面对新情况,面临着新挑战,当然也伴随着新机遇。国企政工应该抓住新机遇,改变固有思维的束缚,实现人生价值。
一、国企政工的概念
现代企业概念首先就是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基础上,以商品生产为主,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利益体。从根本上说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以获得生存。国有企业是指国家绝对控股或50%以上控股资本,政府意志领导企业行为,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而政工指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重要优势。现代化建设要求国有企业不仅具有经营性公司从事经济活动的含义,而且要作为社会组织,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充分发挥政工优势,惠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
二、国企政工现状及政工人员的价值
国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一直不断革新,1994年我国正式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对国企经营机制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国家逐步走进现代化,高效化的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断追求效率和利益,国企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偏向企业的性质。企业文化开始以“效益第一,竞争激烈”为中心和主旋律,开始走市场化道路,很多企业无意中忽视了政治工作,认为政工部门是非经营性的,不创造价值,政工人员不作用于企业经济效益,甚至因为政治工作的“虚”,在面对市场化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成为最为快捷有效的形式,政工部门成为了部门合并,缩减的首要选择,错觉地认为政工人员是“不产生价值的族群”。并且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也多用行政和经济奖惩手段,忽视了意识形态下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潮流的影响下,目前政工人员在国企中有一种尴尬和无奈,企业政工人员配置比较缺乏,政工人员容易被精简,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形式化。总之政工岗位的不定性以及政工职工上升空间,导致越来越多政工人员转岗,企业目前比较缺乏新时代的政工人员。
进入市场化时代,国有企业偏向盈利性的组织,而市场化的程度决定着企业能否适应竞争生存下去。但是当下社会人们的物质水平日益得到满足,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更加重视人文素质、文化素养,文化建设必然要提上日程,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企业凝聚员工合力,提高员工认同感的关键方式,它将日益成为一种生产资本。“企业应包含两条产业链:一为物质产业链,一为精神价值产业链,也就是由意识形态创造的无形价值。”企业价值呈现的关键在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进行,在于政工干部及职工正确引导,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让广大职工寄托共同奋斗的精神追求。
企业能否能够有效稳定的运行,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于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政治思想工作是聚集企业职工合力的关键。政工人员是企业执行落实政策部署主力,是稳定市场化运行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正视政工的润物无声的意识作用,充分发挥其维护和谐稳定的软实力作用。
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工体系,而政工人员如何走出固定思路,打破传统,改变当下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对政工的错觉认知,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和突破,打造企业文化,进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获得效益,这是我们政工人员努力的方向
三、国企政工的提升途径
进入新时代,在企业改革如火如荼进程中,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文化、人才的竞争日益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工人才的引进,思政工作的开展是企业提升聚合力的重要方式。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政工人员创新发展,是企业稳步推进的内驱力。因此应统筹兼顾,服务全局,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工人员都需要强化党的思想认识,提升政工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顺利完成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人才的内在保障,是国企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保持稳定齐心协力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下国企如何平衡发展与稳定所迫切需要的力量。
(一)从全局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对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开展工作提出来总的要求,要做到“四个坚持”,保证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提高企业效益,把政工成效转化为企业创收优势,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證。
(二)增强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党性强、有能力、肯干事”是政工人员的立身之本。政工人员必须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勇气和责任,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深化理论功底,提升政治觉悟;强化开展工作能力,做到具有“干一行满一行”的深厚专业知识;“干一行会一行”的知行合一专业能力,“干一行,想一行”的敬业作风,“干一行,爱一行”的专业精神,做好专业化与知识化,实践化与广博化的融会贯通,能及时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要求,不断地创新价值。
(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业务不可偏废,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根本任务,只有政工人员妥善处理好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发挥好政工的沟通作用,密切联系职工,才能更好地深化企业改革,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因此政工人员要把好企业人选关,用好人,用对人;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引导职工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加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充分借用新媒体等宣传手段展现政工文化的宣传作用,强化渲染力,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精神和经营理念,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工作合力,真正发挥企业政工的强大聚合力作用。
(四)扩大政工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政工人员的干事能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完善政工人员选用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共同量化,共同考核;鼓励企业行政人员积极评职称,从事政工工作;并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政工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职工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企业改革不懈奋斗。
(五)优化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传统思想,进行观念创新,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及运行机制。加强量化考核,细化量化政工工作内容,实现精细量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把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形象化,把单向传输思想政治工作变为共同探讨学习,以增加思想含量,用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九大精神指导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时代变迁,文化交流碰撞,造成人们思想观念、工作需求都发生了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必然要求政工人员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政工人员,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不可替代的一员。
关键词:国企,政工,价值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总书记郑重宣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位决定方略,党的十九大带来了新思想,也提出来新要求,广大政工人员面对新情况,面临着新挑战,当然也伴随着新机遇。国企政工应该抓住新机遇,改变固有思维的束缚,实现人生价值。
一、国企政工的概念
现代企业概念首先就是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基础上,以商品生产为主,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利益体。从根本上说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以获得生存。国有企业是指国家绝对控股或50%以上控股资本,政府意志领导企业行为,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而政工指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重要优势。现代化建设要求国有企业不仅具有经营性公司从事经济活动的含义,而且要作为社会组织,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充分发挥政工优势,惠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
二、国企政工现状及政工人员的价值
国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一直不断革新,1994年我国正式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对国企经营机制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国家逐步走进现代化,高效化的时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断追求效率和利益,国企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偏向企业的性质。企业文化开始以“效益第一,竞争激烈”为中心和主旋律,开始走市场化道路,很多企业无意中忽视了政治工作,认为政工部门是非经营性的,不创造价值,政工人员不作用于企业经济效益,甚至因为政治工作的“虚”,在面对市场化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成为最为快捷有效的形式,政工部门成为了部门合并,缩减的首要选择,错觉地认为政工人员是“不产生价值的族群”。并且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也多用行政和经济奖惩手段,忽视了意识形态下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潮流的影响下,目前政工人员在国企中有一种尴尬和无奈,企业政工人员配置比较缺乏,政工人员容易被精简,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形式化。总之政工岗位的不定性以及政工职工上升空间,导致越来越多政工人员转岗,企业目前比较缺乏新时代的政工人员。
进入市场化时代,国有企业偏向盈利性的组织,而市场化的程度决定着企业能否适应竞争生存下去。但是当下社会人们的物质水平日益得到满足,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更加重视人文素质、文化素养,文化建设必然要提上日程,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企业凝聚员工合力,提高员工认同感的关键方式,它将日益成为一种生产资本。“企业应包含两条产业链:一为物质产业链,一为精神价值产业链,也就是由意识形态创造的无形价值。”企业价值呈现的关键在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进行,在于政工干部及职工正确引导,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让广大职工寄托共同奋斗的精神追求。
企业能否能够有效稳定的运行,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于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政治思想工作是聚集企业职工合力的关键。政工人员是企业执行落实政策部署主力,是稳定市场化运行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正视政工的润物无声的意识作用,充分发挥其维护和谐稳定的软实力作用。
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工体系,而政工人员如何走出固定思路,打破传统,改变当下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对政工的错觉认知,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和突破,打造企业文化,进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获得效益,这是我们政工人员努力的方向
三、国企政工的提升途径
进入新时代,在企业改革如火如荼进程中,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文化、人才的竞争日益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工人才的引进,思政工作的开展是企业提升聚合力的重要方式。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政工人员创新发展,是企业稳步推进的内驱力。因此应统筹兼顾,服务全局,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工人员都需要强化党的思想认识,提升政工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顺利完成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人才的内在保障,是国企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保持稳定齐心协力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下国企如何平衡发展与稳定所迫切需要的力量。
(一)从全局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对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开展工作提出来总的要求,要做到“四个坚持”,保证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提高企业效益,把政工成效转化为企业创收优势,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證。
(二)增强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党性强、有能力、肯干事”是政工人员的立身之本。政工人员必须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勇气和责任,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深化理论功底,提升政治觉悟;强化开展工作能力,做到具有“干一行满一行”的深厚专业知识;“干一行会一行”的知行合一专业能力,“干一行,想一行”的敬业作风,“干一行,爱一行”的专业精神,做好专业化与知识化,实践化与广博化的融会贯通,能及时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要求,不断地创新价值。
(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业务不可偏废,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根本任务,只有政工人员妥善处理好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发挥好政工的沟通作用,密切联系职工,才能更好地深化企业改革,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因此政工人员要把好企业人选关,用好人,用对人;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引导职工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加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充分借用新媒体等宣传手段展现政工文化的宣传作用,强化渲染力,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精神和经营理念,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工作合力,真正发挥企业政工的强大聚合力作用。
(四)扩大政工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政工人员的干事能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完善政工人员选用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共同量化,共同考核;鼓励企业行政人员积极评职称,从事政工工作;并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政工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职工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企业改革不懈奋斗。
(五)优化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传统思想,进行观念创新,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及运行机制。加强量化考核,细化量化政工工作内容,实现精细量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把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形象化,把单向传输思想政治工作变为共同探讨学习,以增加思想含量,用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九大精神指导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时代变迁,文化交流碰撞,造成人们思想观念、工作需求都发生了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必然要求政工人员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政工人员,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不可替代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