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探析“落雁”形成的原因
1.自身因素: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学生内在性格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胆汁质”的学生生性活泼,“抑郁质”会表现出沉默寡言。在课堂参与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自嗨”得比较兴奋,各种练习都比较积极主动地参加,有些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布置明确的训练任务才会去勉强地完成。
2.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溺爱”的情况普遍,舍不得孩子出汗受“苦”,事务包办代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电子设备时刻不离手,而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与日俱增。这些压力和生活习惯,使得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一点运动量就叫苦不迭,吃不起一点“苦”。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应试仍是主流,专任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课时不足、提前停课、随意调课。仅有的课堂教学还必须满足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对满分率严防死守,使得学生只接触到了应试的几个项目,许多项目器材都没碰过,更谈不上培养兴趣和运动技能。
4.社会因素: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近几年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由健身项目集中在广场舞和散步,变成整个社会运动健身的浓厚氛围,健身项目增多,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落雁”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教育对策
案例1:文化成绩优等生,体育课的边缘人。文化课好的学生是班级的宠儿,对体育成绩不屑一顾。在考试的前期,上体育课基本都带一本书下来,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请假,躲在阴凉的地方乘凉。
对策:针对该类学生,要双管齐下。教师要用制度去约束,让他在体育课上找到“自信心”,转变观点乐于参与练习。首先,可以限制“人/月”的请假次数,特殊情况除外。其次,让他知道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更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课堂上积极鼓励他坚持练习,及时肯定进步,这样就会慢慢地培养兴趣,使其乐于归巢。
案例2:体育课的“领军人”,行为习惯的“矮子”。体育课上比较活跃的“人物”,往往是其他科目教师眼中的“刺头”,他们说话声音响、动作大、不安静。
对策:这种活跃的“人物”,首先要限制他的兴奋度,使爱飞“小燕子”可以在掌控之中,放得出收得回。这种学生可以布置更高的难度和更大的强度让他练习,有时请他当小老师,这样既可以帮助其他“大部队”学生进步,还可以让他对自己有个约束,一举两得。
案例3:自暴自弃的沉默人,一切都无所谓。笔者曾经执教过这样一名女生,她从不跟别人讲话,也从不主动练习。笔者单独找她谈话,她告诉笔者:“老师,我什么都无所谓啊,不及格也没关系,不毕业也没关系,我就是不想练习。”
对策:这个学生我花了大量的课后时间跟她谈心,她的父母有了她的弟弟之后,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再重要了,一切都是没关系的,反正没人会在乎。我慢慢帮她梳理情感的疙瘩,我告诉她你不是为了任何一个人而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笔者找了她关系最好的小伙伴一起鼓励她参与课堂练习,后来她还拿到了体育中考满分的优异成绩。
案例4:“我已经尽全力了,老师我只能放弃”。一名身材矮小的男生,立定跳远他始终不能及格,篮球项目的摸高和垒球他都已经非常努力,可是还是经常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于是放弃“挣扎”。
对策:课堂上,笔者尽量给他安排一些灵活性强、速度性强的练习,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期末测评中,笔者取消按照项目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法,立定跳远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幅度来进行评价,而篮球摸高先测量站立手指高度,按跳起高度来评分等,使得这名身材矮小的学生重拾了自信心,他也成为班级的榜样。
三、摸索“落雁”歸来的途径
1.转变测评观念,重建“落雁”自信
长期使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体育学习的唯一标准,让学生闻“体育测试”就如坐针毡。“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被动和压抑,打击了学练的积极性。可以尝试丰富体育中考的测评体系,建立学生长期档案,采集小学毕业时的各项身体、素质、体能指标,综合初中毕业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给出综合测评分数,打破“一刀切”的僵局。
2.挖掘优势特长,激起“落雁”效应
去寻找“落雁”的闪光点,利用身体或心理优势与特长,生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最精彩的课堂细节。这不会是哪个教师之前排练好的,而是这些“不合群”、不按常理的学生创造出来的特殊情况,驾驭得好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成功转变“落雁”的现状,激起全班学生无限高涨的学练热情和对教师的“崇拜”,这就是“落雁”的独具的“鲇鱼效应”。
3.坚守区别对待,迎接“落雁”归巢
体育课不是丰子恺漫画中制造的被按压成一模一样的泥巴,更不是培养和选拔优秀运动员。那么,教师必须反思自己是迫于“班级授课制”的限制,还是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管理,不出安全事故为上,挥舞着“一刀切”的手。笔者认为,在统一教授技术动作和学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学练任务的选择,并依据学生的进步幅度给出评价,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进步,让其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朱云芬(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315100)整理
1.自身因素: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学生内在性格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胆汁质”的学生生性活泼,“抑郁质”会表现出沉默寡言。在课堂参与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自嗨”得比较兴奋,各种练习都比较积极主动地参加,有些学生需要体育教师布置明确的训练任务才会去勉强地完成。
2.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溺爱”的情况普遍,舍不得孩子出汗受“苦”,事务包办代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电子设备时刻不离手,而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与日俱增。这些压力和生活习惯,使得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一点运动量就叫苦不迭,吃不起一点“苦”。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应试仍是主流,专任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课时不足、提前停课、随意调课。仅有的课堂教学还必须满足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对满分率严防死守,使得学生只接触到了应试的几个项目,许多项目器材都没碰过,更谈不上培养兴趣和运动技能。
4.社会因素: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近几年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由健身项目集中在广场舞和散步,变成整个社会运动健身的浓厚氛围,健身项目增多,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落雁”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教育对策
案例1:文化成绩优等生,体育课的边缘人。文化课好的学生是班级的宠儿,对体育成绩不屑一顾。在考试的前期,上体育课基本都带一本书下来,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请假,躲在阴凉的地方乘凉。
对策:针对该类学生,要双管齐下。教师要用制度去约束,让他在体育课上找到“自信心”,转变观点乐于参与练习。首先,可以限制“人/月”的请假次数,特殊情况除外。其次,让他知道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更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课堂上积极鼓励他坚持练习,及时肯定进步,这样就会慢慢地培养兴趣,使其乐于归巢。
案例2:体育课的“领军人”,行为习惯的“矮子”。体育课上比较活跃的“人物”,往往是其他科目教师眼中的“刺头”,他们说话声音响、动作大、不安静。
对策:这种活跃的“人物”,首先要限制他的兴奋度,使爱飞“小燕子”可以在掌控之中,放得出收得回。这种学生可以布置更高的难度和更大的强度让他练习,有时请他当小老师,这样既可以帮助其他“大部队”学生进步,还可以让他对自己有个约束,一举两得。
案例3:自暴自弃的沉默人,一切都无所谓。笔者曾经执教过这样一名女生,她从不跟别人讲话,也从不主动练习。笔者单独找她谈话,她告诉笔者:“老师,我什么都无所谓啊,不及格也没关系,不毕业也没关系,我就是不想练习。”
对策:这个学生我花了大量的课后时间跟她谈心,她的父母有了她的弟弟之后,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再重要了,一切都是没关系的,反正没人会在乎。我慢慢帮她梳理情感的疙瘩,我告诉她你不是为了任何一个人而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笔者找了她关系最好的小伙伴一起鼓励她参与课堂练习,后来她还拿到了体育中考满分的优异成绩。
案例4:“我已经尽全力了,老师我只能放弃”。一名身材矮小的男生,立定跳远他始终不能及格,篮球项目的摸高和垒球他都已经非常努力,可是还是经常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于是放弃“挣扎”。
对策:课堂上,笔者尽量给他安排一些灵活性强、速度性强的练习,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期末测评中,笔者取消按照项目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法,立定跳远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幅度来进行评价,而篮球摸高先测量站立手指高度,按跳起高度来评分等,使得这名身材矮小的学生重拾了自信心,他也成为班级的榜样。
三、摸索“落雁”歸来的途径
1.转变测评观念,重建“落雁”自信
长期使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体育学习的唯一标准,让学生闻“体育测试”就如坐针毡。“唯分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被动和压抑,打击了学练的积极性。可以尝试丰富体育中考的测评体系,建立学生长期档案,采集小学毕业时的各项身体、素质、体能指标,综合初中毕业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给出综合测评分数,打破“一刀切”的僵局。
2.挖掘优势特长,激起“落雁”效应
去寻找“落雁”的闪光点,利用身体或心理优势与特长,生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最精彩的课堂细节。这不会是哪个教师之前排练好的,而是这些“不合群”、不按常理的学生创造出来的特殊情况,驾驭得好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成功转变“落雁”的现状,激起全班学生无限高涨的学练热情和对教师的“崇拜”,这就是“落雁”的独具的“鲇鱼效应”。
3.坚守区别对待,迎接“落雁”归巢
体育课不是丰子恺漫画中制造的被按压成一模一样的泥巴,更不是培养和选拔优秀运动员。那么,教师必须反思自己是迫于“班级授课制”的限制,还是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管理,不出安全事故为上,挥舞着“一刀切”的手。笔者认为,在统一教授技术动作和学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学练任务的选择,并依据学生的进步幅度给出评价,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进步,让其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朱云芬(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3151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