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理念
遵循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学习的过程;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本章的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着多种多样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为核酸、糖类的学习奠定了学法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括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探讨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教学难点: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缺乏有关化学键、化学基团的相应知识,就使得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显得更为深奥。再加上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难度很大,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教材编入了联系生活的内容。如: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为什么食物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有关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习时按照一条主线来进行,即组成元素(C、H、O、N)→基本单位(氨基酸)→肽链→蛋白质分子,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从而逐步理解掌握。也为后面核酸、糖类、脂质的学习奠定学习方法。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引入:(一)创设教学情境:呈现一幅非洲难民的孩子的图片,这些孩子肚子大却胳膊细;这张图片孩子们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却都长着一个大大的脑袋:这就是“大头娃娃”,你知道这些事件吗?于是引出这样的问题:引起“非洲难民”、“大头娃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讨论问题,总结出其实这些孩子呈现的大肚子、大脑袋并不是脂肪的积累、脑细胞的增多,而是由于血液中蛋白质量减少造成的严重水肿。此时抓住时机联系现实生活(比如一些中学生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而刻意不吃肉,从而对生命活动造成影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同时强调了蛋白质的重要性。此时引出第二个问题:我们每天都要补充一些蛋白质,想想你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哪些是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消化以后的产物是什么?为什么有的食物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那么氨基酸有多少种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急切地期盼问题的解决,以维持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很自然地引出本节的课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二)讲授新课:1.氨基酸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展示甘氨酸、丙氨酸的图片。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不清楚氨基酸的结构式,所以采用了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以方便后面的讲解。并设计了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氨基酸。然后让学生根据展示的两种氨基酸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写出氨基酸通式。告知学生,相同点照抄,不同点用R来表示。到此,学生仅是照葫芦画瓢,但印象非常不深刻,所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伸开双手,两脚并拢,面向同学。这位同学所展示的姿势与氨基酸結构有联系吗?问:他能表示一个氨基酸吗?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联想,将人比喻成一个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躯干代表中心碳原子、头代表R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两条腿代表氢,这样形象比喻,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你来做”这个环节化解了难点。为强化这个观点,设计了练习1.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你来做”的环节突破了难点:3)并由此让学生明确氨基酸的特点。
创设教学情境:接下来展示这张图片:提出质疑:氨基酸的分子质量比较小,而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却这么大,氨基酸是怎样组成分子量巨大的蛋白质呢?
引出2、蛋白质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小组交流看法,获得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知识,回答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设计意图:这样用“手拉手”模型就轻松地突破了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等这些难点。
2.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时,与功能相联系,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总结提升: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仅次于水,而且还担负着各种各样的功能,所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在本节课强调了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大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能解决生物问题。
反馈应用:课堂练习: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实现挑战性与趣味性相统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和及时的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并应用所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教学理念。预期课堂上再掀起上个高潮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1.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机会,让他们进行“愉快学习”。课堂上通过“你来做”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识图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入到“提出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通过图片展示,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初步养成敢于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适时进行了生命教育的渗透。
遵循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学习的过程;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本章的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着多种多样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为核酸、糖类的学习奠定了学法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括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探讨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教学难点: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缺乏有关化学键、化学基团的相应知识,就使得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显得更为深奥。再加上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难度很大,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教材编入了联系生活的内容。如: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为什么食物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有关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习时按照一条主线来进行,即组成元素(C、H、O、N)→基本单位(氨基酸)→肽链→蛋白质分子,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从而逐步理解掌握。也为后面核酸、糖类、脂质的学习奠定学习方法。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引入:(一)创设教学情境:呈现一幅非洲难民的孩子的图片,这些孩子肚子大却胳膊细;这张图片孩子们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却都长着一个大大的脑袋:这就是“大头娃娃”,你知道这些事件吗?于是引出这样的问题:引起“非洲难民”、“大头娃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讨论问题,总结出其实这些孩子呈现的大肚子、大脑袋并不是脂肪的积累、脑细胞的增多,而是由于血液中蛋白质量减少造成的严重水肿。此时抓住时机联系现实生活(比如一些中学生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而刻意不吃肉,从而对生命活动造成影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同时强调了蛋白质的重要性。此时引出第二个问题:我们每天都要补充一些蛋白质,想想你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哪些是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消化以后的产物是什么?为什么有的食物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那么氨基酸有多少种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急切地期盼问题的解决,以维持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很自然地引出本节的课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二)讲授新课:1.氨基酸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展示甘氨酸、丙氨酸的图片。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不清楚氨基酸的结构式,所以采用了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以方便后面的讲解。并设计了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氨基酸。然后让学生根据展示的两种氨基酸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写出氨基酸通式。告知学生,相同点照抄,不同点用R来表示。到此,学生仅是照葫芦画瓢,但印象非常不深刻,所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伸开双手,两脚并拢,面向同学。这位同学所展示的姿势与氨基酸結构有联系吗?问:他能表示一个氨基酸吗?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联想,将人比喻成一个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躯干代表中心碳原子、头代表R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两条腿代表氢,这样形象比喻,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你来做”这个环节化解了难点。为强化这个观点,设计了练习1.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你来做”的环节突破了难点:3)并由此让学生明确氨基酸的特点。
创设教学情境:接下来展示这张图片:提出质疑:氨基酸的分子质量比较小,而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却这么大,氨基酸是怎样组成分子量巨大的蛋白质呢?
引出2、蛋白质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小组交流看法,获得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知识,回答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设计意图:这样用“手拉手”模型就轻松地突破了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等这些难点。
2.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时,与功能相联系,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总结提升: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仅次于水,而且还担负着各种各样的功能,所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在本节课强调了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大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能解决生物问题。
反馈应用:课堂练习: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实现挑战性与趣味性相统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和及时的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并应用所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教学理念。预期课堂上再掀起上个高潮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1.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机会,让他们进行“愉快学习”。课堂上通过“你来做”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识图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入到“提出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通过图片展示,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初步养成敢于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适时进行了生命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