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渗透 课外延伸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m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6
  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无不深深吸引着儿童的目光,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科学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儿童"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从而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诸多内容为培养小学生这方面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课内课外协同并进,培养学生"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一、开发课程资源,感受自然环境魅力
  要充分利用广阔的自然环境,积极开发网络的资源价值,使得二者巧妙结合,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科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财富。我在教学《植物的身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植物的丰富多彩,课前布置学生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野外去观察植物并做好记录。课堂交流时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不仅认识了许多喜爱的花草树木,好多学生还通过上网,搜集了大量有关植物种类、特征的图片与资料。大自然与网络成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展开了一个神奇无比的植物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护植物,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环保问题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得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提出问题。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地球的面纱》是一篇极佳的为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材。大气层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既遥远又抽象。于是,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黄山风光云海的录像片段,在一片啧啧的赞叹声中,学生不仅欣赏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还直观感受到了大气层这一地球的神秘面纱的存在。之后,我又播放了一段从宇宙飞船上看大气分层的短片录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图文并茂的情境创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疑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至此,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意识被唤醒。
  三、亲历探究活动,生成环保忧患意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3-6)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儿童是天生的探究家,他们好奇心强,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精心设计,耐心细致地组织引领他们像科学家一样亲历探究过程,从诸多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保护土壤》一课,为渗透小学生环保忧患意识创造了机会。当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图片上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时,学生们震惊了:"为什么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学生提出问题后,急于找到答案。我借机引领学生分组设计水土流失对比实验方案,实施自主探究活动。当学生亲历有草皮覆盖的土壤水土流失较轻,没有草皮覆盖的土壤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后,再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到正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地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至此,学生生成环保忧患意识已是水到渠成,"植树造林,防止过度开垦"等保护环境的理念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四、注重课外延伸,培养环保实践能力
  课堂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但是由于受教材编写、学校实验室等条件的制约,有些科学教育内容无法深入开展,而课外实践活动是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是学生深化科学认知,活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组织实施各种科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组成互相补充、立体的科学教育模式。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土壤与植物》、《地球的面纱》等教材是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渗透环保知识与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些教材的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以净化空气为主题的"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污染的情况"、以校园环境为主题的"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以保护土壤为主题的"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丰富科学经验,开阔科学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科学老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巧妙渗透环保意识,还要引领孩子们在课堂之外,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亲近自然,关注自然环境,以此彰显科学课堂独具特色的魅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  【内容提要】:  历史课堂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无根之苗,无源之水;没有了生成,预设只是一潭平静而没有生气的死水。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的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空间,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这两年参加了一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06年是我教小学六年级语文的第一个年头。一个燕子窝改变了我的语文教学。  阳春三月,大地万物沐浴在浓浓的春色中。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温馨,感受着生命蓬勃的生机,沉醉于自然带给的惊喜。  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让我陶醉。我为自己的教学暗自叫好。"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读罢,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活泼机灵的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2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是德国艺术家保罗.克莱说过的一句话,想用这句话的精髓深入到我的美术教学中。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美丽的图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每天都有大量新信息冲进我们的视角,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各有其说,美术教育也是一样,不断更新的教法和学法更是让我们老师开始矛盾和困惑,给孩子教画画要不要出示范画?在绘画过程中到底应该怎么样引导孩子?怎
期刊
摘要:礼仪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礼仪教育;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各省纷纷进行新的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艺术类的课程也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中小学,一直沿袭着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调,很多学校这一门课程都是形同虚设。因此,面对这一现状,应当积极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社会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前言  在新课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孕育出了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在这片浩翰的文化海洋里,点点珍贝,俯拾皆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曲,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而且已经成为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来源,所以,如何鉴赏诗歌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一首好的诗歌,它可以包含着诗人的理想,感叹、情怀,也可以郁结着时代的苦难、尘世的沧桑、无言的呐喊。因此,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透过
期刊
【摘要】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但它绝不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而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所以,如何正确利用好这个资源,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斟酌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中的教学现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进行了初步地探索,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适应学生,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材处理;数学教学;内容调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在化学教学中时刻联系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了化学,就学会了更好的生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学习化学的重要必,在感悟中提升创造能力。  一、从生活中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调动情绪,尽快进入角色,直
期刊
【摘要】:教具是英语教师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本文作者认为,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传统教具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具、厂制教具与自制教具的优点,利用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真实对话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教具;自制;现代化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1  【正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工具在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生成过程】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导入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导入的方式不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就会有惫懒情绪,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活动,教学就会出现瘫痪状态,教师教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