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的日益增多,我国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建筑主体工程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主要的核心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品质,更是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的有力保障。但是,就我国目前建筑主体工程现状而言,其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针对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关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概述
可以说,我国现代建筑领域正式迎来了巅峰的发展使时期,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出现在市场中,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更是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只有加强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尤其是建筑主体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对其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2 地基基础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可以说,现代建筑工程数量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建筑物主体结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建筑地基基础必须具备较高的强度以及承载压力,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结构的安稳性。就我国目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的质量通病是地基大面积发生沉降,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由于施工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桩身强度无法得到规定的使用标准要求,致使整个地基基础结构存在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地基基础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以具体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2.1 如果地基土质层不能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话,施工单位就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理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以此来提高地基土质层的强度及抗压性能。另外,为了更好的解决地基基础沉降问题,在实际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自身的职责任务,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对桩体的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应该在施工前期做好测量工作,避免桩体长度出现较大的误差。最后,如果利用持力层作用对桩基基础工程进行控制时,施工单位必须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岩石土质条件情况,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打孔技术方法,并对孔底端的泥浆杂屑进行认真仔细的清理,从而促使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2.2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浇筑顶面大于设计标高的高度,且必须超过地下水位0.5~1.0m以上,而当桩基础施工现场有承压水时,最好采用塌落度较小且凝结较为迅速的混凝土,同时应考虑到承压水头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标高的影响。另外,在混凝土浇筑中所使用的钢筋笼,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保钢筋与钢筋之间的焊接牢固,在放入钢筋笼时,可以利用保护块或木棍等物体控制钢筋笼的放置,避免钢筋笼位置倾斜或错位,影响桩体的质量。
2.3 当桩基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该立即将挖孔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土体进行恢复,只有确保土土体保持了原有的强度,才可以进行后期的施工工序,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施工环节。并且,施工管理人员在对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除了要对其桩体强度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测,还要对其承载能力进行测定,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桩体基础工程,就要立即采取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对质量缺陷部分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
3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表面损伤如蜂窝、露筋、孔洞、夹渣,成型规格偏差如板面不平、歪斜、凹凸等。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a.浇筑时应认真振捣、严防漏振。b.施工缝处夹有木屑、水泥浆块等杂物应消除干净。c.模板安装完后应测量板面标高,并做板厚的控制点。d.为防楼板裂缝,主体结构工程应备有足够模板供周转使用。
另外,地下室底板及墙体的防裂是工程的关键,为保证地下室不裂,除在浇捣工艺上按前面所述施工方法进行,重点加强对砼的养护,具体为:a.底板施工完7天内专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上部施工暂停,7天扣进行淋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b.外墙在未拆模之前,在模板外侧淋水,保证模板内侧的水分不过早蒸发,拆模后挂麻袋养护14天。
4 模板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1 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爆模、未起拱、缝隙大等。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a.模板工程应有设计施工方案,模板支撑(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架)应能承受新浇筑砼的重量、模板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b.砼梁≥4 m时应按规定起拱c.木模板应弹线修边,安装拼板应严格控制缝隙。d.砼浇筑前,木模湿润水要足够。
4.2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住宅不应大于150mm。
4.3 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Ф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 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钢筋表面锈蚀、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绑扎节点松脱、钢筋保护层不足、梁抗震135°箍筋漏弯、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钢筋搭接焊不符焊接规定、板的负弯筋没有设马凳或被踩弯等。
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a.钢材应按公司指定的符合要求厂家采购。b.对锈蚀严重、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老锈钢筋不得使用。c.浇筑砼前对伸出板面的柱筋应认真核对位置,并至少绑有两个箍筋固定,以防错位。d.铁丝绑扎应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节点松脱时重新绑牢。e.搭接焊的钢筋的预弯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再行施焊。f.钢筋的保护层数量应满足需要。板的负弯筋应用垫块保护,安装预埋管线或浇筑砼时,不得踩踏板的负弯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更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做好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对其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具体得出去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处,这样一来,不仅充分保证了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刘胜华.建筑主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6).
[2]刘鹏.阐述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门窗,2013,2.
关键词: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概述
可以说,我国现代建筑领域正式迎来了巅峰的发展使时期,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出现在市场中,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更是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只有加强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尤其是建筑主体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对其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2 地基基础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可以说,现代建筑工程数量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建筑物主体结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建筑地基基础必须具备较高的强度以及承载压力,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结构的安稳性。就我国目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的质量通病是地基大面积发生沉降,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由于施工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桩身强度无法得到规定的使用标准要求,致使整个地基基础结构存在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地基基础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以具体采取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2.1 如果地基土质层不能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话,施工单位就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理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以此来提高地基土质层的强度及抗压性能。另外,为了更好的解决地基基础沉降问题,在实际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自身的职责任务,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对桩体的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应该在施工前期做好测量工作,避免桩体长度出现较大的误差。最后,如果利用持力层作用对桩基基础工程进行控制时,施工单位必须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岩石土质条件情况,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打孔技术方法,并对孔底端的泥浆杂屑进行认真仔细的清理,从而促使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2.2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浇筑顶面大于设计标高的高度,且必须超过地下水位0.5~1.0m以上,而当桩基础施工现场有承压水时,最好采用塌落度较小且凝结较为迅速的混凝土,同时应考虑到承压水头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标高的影响。另外,在混凝土浇筑中所使用的钢筋笼,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保钢筋与钢筋之间的焊接牢固,在放入钢筋笼时,可以利用保护块或木棍等物体控制钢筋笼的放置,避免钢筋笼位置倾斜或错位,影响桩体的质量。
2.3 当桩基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该立即将挖孔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土体进行恢复,只有确保土土体保持了原有的强度,才可以进行后期的施工工序,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施工环节。并且,施工管理人员在对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除了要对其桩体强度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测,还要对其承载能力进行测定,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桩体基础工程,就要立即采取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对质量缺陷部分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
3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表面损伤如蜂窝、露筋、孔洞、夹渣,成型规格偏差如板面不平、歪斜、凹凸等。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a.浇筑时应认真振捣、严防漏振。b.施工缝处夹有木屑、水泥浆块等杂物应消除干净。c.模板安装完后应测量板面标高,并做板厚的控制点。d.为防楼板裂缝,主体结构工程应备有足够模板供周转使用。
另外,地下室底板及墙体的防裂是工程的关键,为保证地下室不裂,除在浇捣工艺上按前面所述施工方法进行,重点加强对砼的养护,具体为:a.底板施工完7天内专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上部施工暂停,7天扣进行淋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b.外墙在未拆模之前,在模板外侧淋水,保证模板内侧的水分不过早蒸发,拆模后挂麻袋养护14天。
4 模板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1 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爆模、未起拱、缝隙大等。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a.模板工程应有设计施工方案,模板支撑(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架)应能承受新浇筑砼的重量、模板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b.砼梁≥4 m时应按规定起拱c.木模板应弹线修边,安装拼板应严格控制缝隙。d.砼浇筑前,木模湿润水要足够。
4.2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住宅不应大于150mm。
4.3 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Ф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 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钢筋表面锈蚀、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绑扎节点松脱、钢筋保护层不足、梁抗震135°箍筋漏弯、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钢筋搭接焊不符焊接规定、板的负弯筋没有设马凳或被踩弯等。
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a.钢材应按公司指定的符合要求厂家采购。b.对锈蚀严重、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老锈钢筋不得使用。c.浇筑砼前对伸出板面的柱筋应认真核对位置,并至少绑有两个箍筋固定,以防错位。d.铁丝绑扎应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节点松脱时重新绑牢。e.搭接焊的钢筋的预弯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再行施焊。f.钢筋的保护层数量应满足需要。板的负弯筋应用垫块保护,安装预埋管线或浇筑砼时,不得踩踏板的负弯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更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做好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对其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具体得出去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处,这样一来,不仅充分保证了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刘胜华.建筑主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6).
[2]刘鹏.阐述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门窗,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