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根红色土壤
1964年,年仅13岁的宋春丽作为文艺兵被特招入伍。当时她扎着羊角辫,只身从北京来到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入伍第七天就参加了部队的野营拉练,她背着个跟自己个头差不多的大背包,一天奔袭百里路。第一天,脚上就磨起了许多水泡,钻心似的疼。第二天因为吃了凉东西,又吐又泻。但她一声不吭地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广州军区歌舞团、话剧团十年里,她坚持下部队、到边防、上海岛演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的沟沟坎坎。1980年,她凭着影片《苦难的心》中那个极具光彩的小护士形象,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表演工作。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宋春丽几乎没有离开过表现军队的生活和塑造军人的形象。从《姐姐》中的红军女战士到《走出硝烟的女神》中的陈大曼,宋春丽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军人形象。
艰苦的军旅生活及军事题材影片的拍摄,磨砺了她的意志。她始终认为,是部队这块红色土壤,为她的演艺生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教会了她怎样做人。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对多年来的部队生活一直心存感激。严格、艰苦的部队生活,塑造了自己良好的品质和军人特有的韧性。”
宋春丽堪称当代影视圈的“大腕”,但她从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几年前,一位地方文艺单位的老领导对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转业到地方工作,待遇十分优厚。条件很简单,只要她写个申请,那位领导就替她办妥一切手续。然而宋春丽不为所动,依然在八一厂演员剧团“循规蹈矩”。几年后,宋春丽与那位领导“狭路相逢”,已成老人的领导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春丽呀,你看我都快退休了,你怎么还不打报告呀?” 宋春丽回敬的是一个军人自豪的微笑。她有她的人生坐标,她是军队培养长大的,是一一名中共党员,乐于奉献是她的首选。
有人说,女人最大的幸福是当妈妈。可是宋春丽由于饰演角色的需要,婚后做过几次人流手术,后来又因为年龄问题不能做母亲了。为此,她常常责备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更为不能做生活中的母亲而抱憾。即使如此,宋春丽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事业与生活。一位编剧在写给她的信中感叹道:“这是女人的秘密,这是女人的委屈,你把每一部参演的影视作品都真真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你对艺术的虔诚使我逊色。你的形象是美丽的。”
塑造红色女性
宋春丽从事影视表演艺术20多年,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尤其在银屏上塑造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质朴而自然,深得亿万观众的赞美。如《红岩》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江姐、《相伴永远》中老一辈革命家蔡畅、《便衣警察》中的女民警严君、《烈火金刚》中的女区长金月波、《走出硝烟的女神》中的孕妇护送队长陈大曼等,都被她饰演得真诚、质朴、可信、可爱。
为了演好主旋律影片,宋春丽除了注意选择既具有精深思想,又非常贴近生活的剧本外,就是注重在表演过程中把人物刻画得真实自然。影片《相伴永远》描述的是老革命家李富春、蔡畅夫妻相濡以沫、共同战斗的一生。为了演好蔡畅这个角色,她观看和翻阅了大量老革命家的影像和文字资料,注意捕捉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从举手投足与字里行间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了一个朴素、真挚、干练而又富有浪漫情怀的革命家蔡畅。这部影片得到影视界的好评,她也因成功塑造了蔡畅这一角色第二次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对于拍戏的艰苦,做演员见识得多了,可是拍15集电视连续剧《红岩》所吃的苦却是宋春丽始料未及的,回忆起已经成为往事的拍摄花絮,宋春丽仍然感慨万分。她说:有一场江姐被吊在山洞里严刑拷打的戏,是个近景,要求她昏厥过去,然后敌人用一一大桶凉水泼醒她。以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当时的温度,不动都是一身汗,更何况还要在她被吊在半空中的脚下放上一盆火,烟熏火燎,酷暑难耐,做了效果的服装上的血水和汗水紧粘在身上,捆绑着的手腕红肿得像馒头,那种滋味真是难以表述。然而就这个镜头,在导演何群的严格要求下,拍了8条才过。宋春丽激动地说:看《红岩》小说、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和把自己放进去体味绝对不同,这种体味是切肤之痛,这种痛苦让她强烈地感受到,“崇高、伟大、坚毅、忠诚”这些词汇的内涵。
宋春丽还是亿万观众心目中的红色母亲专业户,粗略算来,至少也有20多部了。在众多的“母亲”当中,人们莫过于偏爱电影《九香》中的九香了。成功塑造九香,可以说是她艺术生涯中新的起点。该片拿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加首映式,著名导演谢晋看完后情不自禁地回头高呼:“宋春丽,演得好!”国际著名影星费·唐纳德也说她的表演在欧洲亦属上乘。这部片子使她荣获第16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6届“电影表演学会奖”。……观众们这样评价她:“宋春丽主演的母亲形象,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母爱。”“她那令人叫绝的表演背后,显现出的是一颗滚烫的心。”“由内到外的美让人如沐春风般的感受中国妇女的风采和神韵。”
拥有火红情怀
如今,宋春丽已年届半百,虽然她的表演处于辉煌时期,成了天下瞩目的明星,但她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真诚、朴实和大度。
有一次,宋舂丽接了一部电影的女主角,并签订了演出合同。开拍前夕,角色被另一同行“撬”走了。朋友们知道后很生气,都劝宋春丽“打官司”。宋舂丽却说:“大家都是演艺圈里的同行,应该包容一点。”就这样,一场在别人看来本该闹得沸沸扬扬的“合同”风波,在宋春丽的包容中平息了。
作为军人演员,宋春丽既有老百姓极其普通平凡的一面,又有高于一般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她性格直爽,从不拐弯抹角。有次拍戏,一名演员迟迟不到,宋春丽马上建议导演派人去找。等那位演员到场后,宋舂丽直截了当地批评道:“年轻人刚出道,一定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迟到的演员接受批评,并向大家诚恳道歉。刀子嘴,豆腐心,是宋春丽的典型性格。一次拍摄中,某个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演员由于紧张,总是不能按照导演的意图表演,受到导演的严厉批评。宋春丽把他拉到一旁,轻声鼓励:“别紧张,你肯定能演好,刚才就已经很不错了。”该演员果然恢复了信心,演出很快达到导演的要求。
艺术家永远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在拍摄影片《姐姐》前夕,宋春丽和两个小演员为寻找生活原型穿梭于杳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一天,她们乘坐的吉普车突然起火,宋春丽站在车上,一边挥舞着大衣奋力扑火,一边拼命把两个小演员推下车,大喊着:“别管我,你们快离开!”宋春丽说,那一刹那,她体验到了做英雄的感觉,这种感觉来不及思考,来不及造型,只想着把两个小演员带出戈壁。生活中的情形跟《姐姐》的剧情——红军姐姐在生命极度垂危的情况下,把两个小战士带出马匪统治区是何其相似。
宋春丽,用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同行,同时也赢得了诸多荣誉。
1998年,她被中国文联评为首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当年还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全国电视“百佳艺术家”。1999年荣获首届“大红鹰”战士最喜欢的十大军旅艺术家称号。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电视报》观众最喜欢的演员银奖,同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双十佳”演员提名,两次荣立三等功。2001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获得“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03年光荣地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透过宋春丽的艺术人生,使我联想起山中的红杜鹃:浅红的花瓣,深红的花蕾,紫红的花冠。我想这正是宋春丽艺术人生的先锋色泽。由浅红、到深红、再到紫红,她将在这条红色的星光大道上越走越宽,永不褪色!
1964年,年仅13岁的宋春丽作为文艺兵被特招入伍。当时她扎着羊角辫,只身从北京来到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入伍第七天就参加了部队的野营拉练,她背着个跟自己个头差不多的大背包,一天奔袭百里路。第一天,脚上就磨起了许多水泡,钻心似的疼。第二天因为吃了凉东西,又吐又泻。但她一声不吭地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广州军区歌舞团、话剧团十年里,她坚持下部队、到边防、上海岛演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的沟沟坎坎。1980年,她凭着影片《苦难的心》中那个极具光彩的小护士形象,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表演工作。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宋春丽几乎没有离开过表现军队的生活和塑造军人的形象。从《姐姐》中的红军女战士到《走出硝烟的女神》中的陈大曼,宋春丽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军人形象。
艰苦的军旅生活及军事题材影片的拍摄,磨砺了她的意志。她始终认为,是部队这块红色土壤,为她的演艺生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教会了她怎样做人。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对多年来的部队生活一直心存感激。严格、艰苦的部队生活,塑造了自己良好的品质和军人特有的韧性。”
宋春丽堪称当代影视圈的“大腕”,但她从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几年前,一位地方文艺单位的老领导对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转业到地方工作,待遇十分优厚。条件很简单,只要她写个申请,那位领导就替她办妥一切手续。然而宋春丽不为所动,依然在八一厂演员剧团“循规蹈矩”。几年后,宋春丽与那位领导“狭路相逢”,已成老人的领导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春丽呀,你看我都快退休了,你怎么还不打报告呀?” 宋春丽回敬的是一个军人自豪的微笑。她有她的人生坐标,她是军队培养长大的,是一一名中共党员,乐于奉献是她的首选。
有人说,女人最大的幸福是当妈妈。可是宋春丽由于饰演角色的需要,婚后做过几次人流手术,后来又因为年龄问题不能做母亲了。为此,她常常责备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更为不能做生活中的母亲而抱憾。即使如此,宋春丽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事业与生活。一位编剧在写给她的信中感叹道:“这是女人的秘密,这是女人的委屈,你把每一部参演的影视作品都真真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你对艺术的虔诚使我逊色。你的形象是美丽的。”
塑造红色女性
宋春丽从事影视表演艺术20多年,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尤其在银屏上塑造的女共产党员的形象,质朴而自然,深得亿万观众的赞美。如《红岩》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江姐、《相伴永远》中老一辈革命家蔡畅、《便衣警察》中的女民警严君、《烈火金刚》中的女区长金月波、《走出硝烟的女神》中的孕妇护送队长陈大曼等,都被她饰演得真诚、质朴、可信、可爱。
为了演好主旋律影片,宋春丽除了注意选择既具有精深思想,又非常贴近生活的剧本外,就是注重在表演过程中把人物刻画得真实自然。影片《相伴永远》描述的是老革命家李富春、蔡畅夫妻相濡以沫、共同战斗的一生。为了演好蔡畅这个角色,她观看和翻阅了大量老革命家的影像和文字资料,注意捕捉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从举手投足与字里行间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了一个朴素、真挚、干练而又富有浪漫情怀的革命家蔡畅。这部影片得到影视界的好评,她也因成功塑造了蔡畅这一角色第二次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对于拍戏的艰苦,做演员见识得多了,可是拍15集电视连续剧《红岩》所吃的苦却是宋春丽始料未及的,回忆起已经成为往事的拍摄花絮,宋春丽仍然感慨万分。她说:有一场江姐被吊在山洞里严刑拷打的戏,是个近景,要求她昏厥过去,然后敌人用一一大桶凉水泼醒她。以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当时的温度,不动都是一身汗,更何况还要在她被吊在半空中的脚下放上一盆火,烟熏火燎,酷暑难耐,做了效果的服装上的血水和汗水紧粘在身上,捆绑着的手腕红肿得像馒头,那种滋味真是难以表述。然而就这个镜头,在导演何群的严格要求下,拍了8条才过。宋春丽激动地说:看《红岩》小说、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和把自己放进去体味绝对不同,这种体味是切肤之痛,这种痛苦让她强烈地感受到,“崇高、伟大、坚毅、忠诚”这些词汇的内涵。
宋春丽还是亿万观众心目中的红色母亲专业户,粗略算来,至少也有20多部了。在众多的“母亲”当中,人们莫过于偏爱电影《九香》中的九香了。成功塑造九香,可以说是她艺术生涯中新的起点。该片拿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加首映式,著名导演谢晋看完后情不自禁地回头高呼:“宋春丽,演得好!”国际著名影星费·唐纳德也说她的表演在欧洲亦属上乘。这部片子使她荣获第16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6届“电影表演学会奖”。……观众们这样评价她:“宋春丽主演的母亲形象,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母爱。”“她那令人叫绝的表演背后,显现出的是一颗滚烫的心。”“由内到外的美让人如沐春风般的感受中国妇女的风采和神韵。”
拥有火红情怀
如今,宋春丽已年届半百,虽然她的表演处于辉煌时期,成了天下瞩目的明星,但她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真诚、朴实和大度。
有一次,宋舂丽接了一部电影的女主角,并签订了演出合同。开拍前夕,角色被另一同行“撬”走了。朋友们知道后很生气,都劝宋春丽“打官司”。宋舂丽却说:“大家都是演艺圈里的同行,应该包容一点。”就这样,一场在别人看来本该闹得沸沸扬扬的“合同”风波,在宋春丽的包容中平息了。
作为军人演员,宋春丽既有老百姓极其普通平凡的一面,又有高于一般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她性格直爽,从不拐弯抹角。有次拍戏,一名演员迟迟不到,宋春丽马上建议导演派人去找。等那位演员到场后,宋舂丽直截了当地批评道:“年轻人刚出道,一定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迟到的演员接受批评,并向大家诚恳道歉。刀子嘴,豆腐心,是宋春丽的典型性格。一次拍摄中,某个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演员由于紧张,总是不能按照导演的意图表演,受到导演的严厉批评。宋春丽把他拉到一旁,轻声鼓励:“别紧张,你肯定能演好,刚才就已经很不错了。”该演员果然恢复了信心,演出很快达到导演的要求。
艺术家永远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在拍摄影片《姐姐》前夕,宋春丽和两个小演员为寻找生活原型穿梭于杳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一天,她们乘坐的吉普车突然起火,宋春丽站在车上,一边挥舞着大衣奋力扑火,一边拼命把两个小演员推下车,大喊着:“别管我,你们快离开!”宋春丽说,那一刹那,她体验到了做英雄的感觉,这种感觉来不及思考,来不及造型,只想着把两个小演员带出戈壁。生活中的情形跟《姐姐》的剧情——红军姐姐在生命极度垂危的情况下,把两个小战士带出马匪统治区是何其相似。
宋春丽,用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同行,同时也赢得了诸多荣誉。
1998年,她被中国文联评为首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当年还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全国电视“百佳艺术家”。1999年荣获首届“大红鹰”战士最喜欢的十大军旅艺术家称号。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电视报》观众最喜欢的演员银奖,同年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双十佳”演员提名,两次荣立三等功。2001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获得“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03年光荣地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透过宋春丽的艺术人生,使我联想起山中的红杜鹃:浅红的花瓣,深红的花蕾,紫红的花冠。我想这正是宋春丽艺术人生的先锋色泽。由浅红、到深红、再到紫红,她将在这条红色的星光大道上越走越宽,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