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一旦患上糖尿病,不仅给健康带来极大隐患,治疗起来也是费时费力。那么,为什么不提前把糖尿病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呢?这并不难做到,只需要做几个简单测量,便能评估脂肪含量、脂肪分布等,这些均可以帮助预测糖尿病发生风险。
常用的相关指标有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以及1995年开始应用的腰围身高比(WHtR),各项指标均可用于预测糖尿病的发生,但它们之间还有一定差异,也是各有优劣。
体重指数
也称身体质量指数,它是国际肥胖组织公认评价肥胖的合理指标之一,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2)。它是估算体脂含量及评价是否超重肥胖的传统指标,它基本能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与机体脂肪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体重指数与糖尿病风险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体重指数越高,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也越高。
但是,它不能反映人体局部脂肪含量及分布特征。当研究对象分别为运动员、水肿患者及老年人,它的评价标准具有很大误差。而且由于性别的差异,体重指数相同的男性,体脂含量一般小于女性。临床研究发现,即使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存在腹型肥胖,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3倍(这表明,腹部脂肪的堆积情况可以更好地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
编者注:对亚洲人群,体重指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8.5~22.9。
腰围
它是世界上公认的、衡量脂肪在腹部堆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该值需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读数准确至0.1厘米,测量2次,计算平均值。大量研究证实,脂肪在腹部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病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然而,腰围虽与腹部脂肪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却又受到年龄、性别及身高的影响,无统一测量标准,使其难以得到统一的界点值。同时它也不能反映身高对体脂分布的影响,单用该测量值进行预测,可能会高估身材高大者或低估身材矮小者的肥胖相关风险。
腰臀比
它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主要反映机体脂肪在腹部、臀部的分布状况,尤其对于向心性肥胖能有效评价和预防。对于亚洲人糖尿病风险的预测,腰臀比可能比体重指数更有价值,腹部脂肪能够促使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血脂紊乱及高血压,从而表现为代谢综合征。
但无论腰围还是腰臀比,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并没有考虑身高等其他相关因素。并且,臀围测量时易产生随机误差。
编者注:腰围、腰臀比的测量方法及参考值等,请参阅本刊2011年第1期上半月刊第30页相关文章。
腰围身高比
即腰围和身高的比值。日本一项研究提示,腰围身高比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高于体重指数和腰围。我国台湾一项研究发现,腰围身高比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性疾病高度相关,预测价值均好于前3项指标,对糖代谢异常风险有更加有效的预测价值。
腰围身高比能够弥补体重指数在腹型肥胖诊断中的不足,可同时了解全身性肥胖和腹部肥胖。腰围身高比不低于0.5时,高血糖、冠心病的新发生率明显上升。腰围身高比指数计算方便,容易性别标准化,并且可以克服身高、体重、种族和性别影响。与臀围相比,身高测量方便易于掌握且测量误差小。腰围身高比保留了腰围的基本特征,校正了身高的影响,人群之间变异程度小且相对稳定,使其成为近年来评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相关指标有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以及1995年开始应用的腰围身高比(WHtR),各项指标均可用于预测糖尿病的发生,但它们之间还有一定差异,也是各有优劣。
体重指数
也称身体质量指数,它是国际肥胖组织公认评价肥胖的合理指标之一,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2)。它是估算体脂含量及评价是否超重肥胖的传统指标,它基本能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与机体脂肪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体重指数与糖尿病风险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体重指数越高,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也越高。
但是,它不能反映人体局部脂肪含量及分布特征。当研究对象分别为运动员、水肿患者及老年人,它的评价标准具有很大误差。而且由于性别的差异,体重指数相同的男性,体脂含量一般小于女性。临床研究发现,即使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存在腹型肥胖,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3倍(这表明,腹部脂肪的堆积情况可以更好地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
编者注:对亚洲人群,体重指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8.5~22.9。
腰围
它是世界上公认的、衡量脂肪在腹部堆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该值需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读数准确至0.1厘米,测量2次,计算平均值。大量研究证实,脂肪在腹部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病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然而,腰围虽与腹部脂肪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却又受到年龄、性别及身高的影响,无统一测量标准,使其难以得到统一的界点值。同时它也不能反映身高对体脂分布的影响,单用该测量值进行预测,可能会高估身材高大者或低估身材矮小者的肥胖相关风险。
腰臀比
它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主要反映机体脂肪在腹部、臀部的分布状况,尤其对于向心性肥胖能有效评价和预防。对于亚洲人糖尿病风险的预测,腰臀比可能比体重指数更有价值,腹部脂肪能够促使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血脂紊乱及高血压,从而表现为代谢综合征。
但无论腰围还是腰臀比,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并没有考虑身高等其他相关因素。并且,臀围测量时易产生随机误差。
编者注:腰围、腰臀比的测量方法及参考值等,请参阅本刊2011年第1期上半月刊第30页相关文章。
腰围身高比
即腰围和身高的比值。日本一项研究提示,腰围身高比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高于体重指数和腰围。我国台湾一项研究发现,腰围身高比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性疾病高度相关,预测价值均好于前3项指标,对糖代谢异常风险有更加有效的预测价值。
腰围身高比能够弥补体重指数在腹型肥胖诊断中的不足,可同时了解全身性肥胖和腹部肥胖。腰围身高比不低于0.5时,高血糖、冠心病的新发生率明显上升。腰围身高比指数计算方便,容易性别标准化,并且可以克服身高、体重、种族和性别影响。与臀围相比,身高测量方便易于掌握且测量误差小。腰围身高比保留了腰围的基本特征,校正了身高的影响,人群之间变异程度小且相对稳定,使其成为近年来评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