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成了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探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且具有操作性的社团建设模式是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文章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进行了客观分析,在着重阐述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学生社团 “抓大带小与分级管理”“错位竞争与协调发展”“自主开发与主动推进”“树立品牌与合理定位”“培育核心与提升能力”等五种建设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建设模式 构建
  [作者简介]熊兵(1966—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39—02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性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校内部的学生组织,除了具备一般社团组织的自愿性、民间性、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等共性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学生社团运转的自主性。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活动设计等通常是由该社团的学生自主决定的,学校和指导教师只在宏观上把握原则性,独立自主的社团文化使得社员形成主动积极的主人翁精神和公正民主的价值观念。二是社员结构的群众性。学生社团吸引了不同层次、专业、年级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学生中拥有极强的影响力。三是活动开展的灵活性。学生社团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时间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参与人数上可多可少,活动点子立意新颖、角度独特,组织形式上更具指导性和实践性,学生社团之间联系紧密等。四是学生社团的隐性教育功能。学生通过参加辩论、演讲、服务社会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使学生能明辨是非真伪,不断审视和提升自我,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社团自身的特点赋予了其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社团是衔接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纽带,它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社团能把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了解社会、感触社会、认知社会。同时,学生社团是学生个性彰显与全面发展的载体,它以适应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展示、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有利于促进品格、意志、情感的生成,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助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籍学分制、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与完善,班级、宿舍不再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得以体现,学生社团成了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的建设状况不仅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大局的稳定。因此,高校学生社团的有效管理和积极活动将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3.有助于校园文化的提升和整合。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创造精神。学生社团文化本身赋有一种辐射力和穿透性,它能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表现社会道德、做人原则、校园氛围。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活动,能展现良好的大学生精神风貌、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和繁荣校园文化,进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达到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4.有助于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和创新。当今,社会日益进步,科技迅猛发展,新的时代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高校都注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研究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的自发性组织,是很好的创新载体。无论是活动的内容、形式还是活动的设计、策划、实施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学生社团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把握、发展自我,从而使其得到全面的锻炼、教育和启迪。同时,学生社团积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挖掘潜能、发展兴趣爱好,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展现个性、提高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机遇和舞台。
  5.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学生社团内部,组织者与参与者、会员与会员之间的关系真实、平等,社团活动由集体商议决定,在民主气氛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平等地交换意见。学生社团在组织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求社团负责人以及社团骨干有较高的团队意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个人集体归属感的失落和心理的失衡与冲突,他们聚合自身的情感、志趣、力量来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增强社团整体意识、认同感、归属感及凝聚力。
  6.有助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接受教化,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逐渐增强,在高校中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大学生社会化开辟了一个独特的交往空间。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参加社团组织不仅能满足个体实现理想的需要,而且学会了与人交往和处事、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社团里,学生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影响,他们通过活动一步步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悟社会。   三、建构高校学生社团“五级”建设模式
  对于一个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而言,最关键的是要对社团进行科学定位,提高社团负责人的领导效能,培育社团的核心能力,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社团的影响力,从而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可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构建高效、操作性强的社团为基准,从定位、管理、核心力、推进、发展五个方面着手,构建以下“五级”建设模式:
  1.构建高校学生社团“树立品牌、合理定位”模式。影响力是高校各种学生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提升影响力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关键点和难点。“树立品牌、合理定位”的实质就是把品牌概念引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领域,在学生社团的名称、标志、行动理念、组织的核心发展能力等方面树立学生社团品牌意识和理念,使其成为学生社团之间区分的核心标志。学生社团的品牌合理定位、提高社团品牌的知名度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定位点着力于学生社团吸纳社员的标准,这是学生社团品牌定位的基础。在学生社团的运作中,要采用科学的选拔机制和多渠道、全方位招募的形式,把社团的性质、宗旨与社员的情感需要、爱好、生活方式等相关联的因素有机结合来招募社员。第二,根据学生社团品牌向社员和学生提供利益定位,要通过活动传递给社员和学生,让学生选择自身感兴趣或关心的社团和参加的活动。第三,站在文化的高度进行定位,即将某种文化内涵注入社团的品牌之中,形成知识、经验、价值规范、艺术等文化要素上的品牌差异,从而提升竞争力。
  2.构建高校学生社团“抓大带小、分级管理”模式。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部门人手紧缺、指导老师力不从心等是许多高校在社团管理中共存的困境。要改变高校社团管理上的弊端,可建构“抓大放小、分级管理”模式。“抓大放小、分级管理”的原则是根据社团建设的内在特征即社团的社员人数、举办活动的规模、品牌的影响力、核心能力等来确定社团大小,然后再依照划分的等级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抓大放小、分级管理”这一建设模式需要科学的社团管理体制、教育评价体系、评估制度及社团组织自身的理性思维来配套实施,从而达到社团管理规范。
  3.构建高校学生社团“培育核心、提升能力”模式。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众多,因此,构建 “培育核心、提升能力”模式,提升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该模式的建构要着力于三个方面:第一,形成和践行以学术自由原则为核心的大学,将教师的专业和管理才能相结合,客观分析大学生文化类型、把握大学生群体和社团社员的社会心理特征,促进社团特色文化的形成。第二,确立培育社团核心发展能力的教育行动取向,社会、指导老师、社员三者间都要充分意识到核心发展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把培育社团的核心发展能力作为建设社团的关键内容。第三,以社员为主体、以活动为主渠道将各种影响资源进行整合转化,形成社团的核心发展能力。第四,通过教师评价、各种社会群体的反馈信息、社员对社团核心发展能力的反思等,对社团核心发展能力进行更新和升级,从而促使社团核心能力达到最佳效果。
  4.构建高校学生社团“自主开发、主动推进”模式。高校学生社团在成立、建设、改造中处于被动和求助状态,“自主开发、主动推进”模式就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学生、学科等资源主动推动学生社团的成立。该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学科导向优势,成立简单的兴趣小组、研究小组,继而整合成以某学科为纽带、志向为基础以及学科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社团组织。第二,以学校需要的项目为导向,社团管理部门采取导师支援、精神鼓励、物质激励等方式,兼顾社员个体和社团整体发展需要,开发新的社团或改造、重建现有社团。第三,以学生导向为主线,在一个由共同兴趣爱好、理想组成的学生群体中,在具有凸显的组织管理才能的核心人物指导下,带动大家把“非组织”的学生群体组建成具有社会组织特征的社团。
  5.构建高校学生社团“错位竞争、协调发展”模式。高校学生社团建构的最佳状态是各种组织要素通过相互制约、补偿、促进等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多样化并存的发展格局,这种理想状态的获得需要“错位竞争、协调发展”模式的建构,即不同的社团运用合乎自身发展规律和个性风格的手段、方式、方法,使不同的社团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竞争力,最终使社团群体实现平衡状态。该模式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在社团类别及各类专业取向、名称、宗旨、活动定位等方面错开,形成不同性质的竞争力。第二,社团个体在举办活动时精心设计独特的活动方案、活动形式等,形成富于自身特色的活动“产品”竞争力。第三,社团个体在经费筹措上,要大胆创新,改变以往社员缴纳会费、企业赞助等筹措经费的被动状态,构建具有个性的创业方式。第四,不同的社团在通过塑造不同的视觉、听觉品牌等形象来标识自己和赢得竞争优势的同时,形成多样化的社团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朱延华.强化学生社团的四个功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4).
  [3]田中良.共青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再认识与管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8).
其他文献
60年代初毕业于西北某工业大学电力专业的郭致宜,是“玩”了一辈子电的老“电工”,堪称电业系统一只“虎”,他曾在全国有名的东北云峰电厂任过总工程师,在三门峡水利发电厂当
英国 英国目前采取的是提供“找工作补贴”办法(这种“找工作补贴”的提法被认为比1996年放弃的“失业保险”提法更有表现力)。对年龄和家境相当的人,提供相等的“找工作补贴
减轻农民负担,是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的一项重要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经济负担居高不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地区财富的象征,也是一个地区优势之所在。其实站在时代高度,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把资源与优势简单地划等号的认识论是片面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
为了弄清楚在水蒸汽流入流出过程中室内装饰材料对环境湿度的调节规律及定量评价室内装饰材料的环境湿度调节性能,本研究在环境温度为26℃时,测定了在水蒸汽流入流出过程中木质及
一、现行统计制度和计算方法跟不上建筑市场的变化,恰正确讨算完成投资造成困难。 工程项目完成投资是工程项目己完工程的实际成本或价格,计算方法是己完工程量乘以定额价格
海洋锋是重要的海洋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台湾以东与黑潮之间表层无明显的锋区,但在水下却常年存在较强的海洋锋,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少见,本研究采用再分析手段,系统分
在三门峡市电业局家属院,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一个男人与他离异的前妻和现妻共同生活在一起,男的叫王铁锚,今年56岁,是电业局的职工;他的前妻叫王秀梅,今年55岁,因车祸高位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