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学实验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验问题情境
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思维问题情境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x+xAgNO3 →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3.辨析问题情境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
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没有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医疗上被用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
①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3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误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钠溶液C.食盐水D.硫酸镁溶液
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一条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另外,挖掘出第二条信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样,盐酸与BaCO3反应生成BaCl2就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第①小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问题的信息,进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这个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推导,根据题意进行选择;而且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化学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四、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可归纳为:“设、写、找、列、算、答”,即设未知、写方程、找关系、列比例、细心算、简答案。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验问题情境
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2.思维问题情境
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
例:在溶液中含有铁的氯化物1g,使其和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沉淀物2.65g,求此氯化物是FeCl2还是FeCl3?(此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lx+xAgNO3 →xAgCl↓+Fe(NO3)x
然后列比例计算,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二: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将该氯化物的化学式设为FeClx。由2.65g氯化银沉淀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代入FeClx,求得x=3,即化合物为FeCl3。
解法三:用假设法(或讨论法)计算。
把FeCl2或FeCl3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分析,舍去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3.辨析问题情境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
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没有毒,还由于它不易被X射线透过,医疗上被用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内服药剂——“钡餐”。
①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3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误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钠溶液C.食盐水D.硫酸镁溶液
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一条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另外,挖掘出第二条信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样,盐酸与BaCO3反应生成BaCl2就会引起人体中毒,所以第①小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问题的信息,进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这个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推导,根据题意进行选择;而且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化学史实情境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因此,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
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后上台讲,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四、化学语言情境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以此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如果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戏剧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演讲语言的激情,军事语言的果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精练简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还能借助诗歌、谚语、比喻、歌词、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则可将化学教学的语言激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那些“易混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编成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注明。”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可归纳为:“设、写、找、列、算、答”,即设未知、写方程、找关系、列比例、细心算、简答案。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