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陷危险“养生”的年轻人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天,郑洁就后悔了。痛苦排山倒海而来,她有点吃不消。
  先是感觉头晕无力,后来,脸上也觉得干燥,一搓,皮屑就下来了,嘴唇也开始爆皮。中午,她睡了一觉,醒来依然没有好转,“洗头时,感觉腿都软了”。郑洁说,当时她就想,“好好吃饭多好,干吗要遭这样的罪?”
  具有最先进生物学知识背景的年轻人,就这样与中国最传统的养生流派相遇了。32岁的郑洁生物化学专业出身,现在供职于一家医药公司。前段时间,她身体遭遇了重大危机,在朋友介绍下,试图通过辟谷的方式解决。根据辟谷培训班的要求,她要参加14天。
  辟谷说法由来已久,《庄子·逍遥游》中就有所谓“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之后,这也成为道家养生修仙的重要方式。现在人们很少相信修仙一说,但辟谷仍然备受欢迎——媒体上甚至不时有人因辟谷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丢掉性命的新闻。
  对喜欢谈养生的中国人来说,郑洁的经历只是其中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案例。养生是个异常复杂的世界,它原本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脉,囊括了医学、修仙玄学等内容,现在,它又混进了一些打着科学幌子的养生流派。
  经常有年轻人鄙视中老年人的养生理念,认为他们轻信谣言,事实上,这些年轻人也正不自觉掉入养生的套路中。一些人还为此搭上了钱财、健康,甚至性命。

“大V”们的加持


  2018年9月,在深圳工作的郑洁遭遇了很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失恋以及工作不顺。那段时间,她情绪低沉、精神不振,而且开始失眠,越来越重,常常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此外,她还暴饮暴食,体重直线上升。
  在朋友推荐下,郑洁在深圳报了一个辟谷班,14天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早晚服两次药,每天喝一次红糖水,每天静坐,号称要从宇宙获取能量,简称“采能”。
  辟谷又称“断谷”、“休粮”,从字面即可理解,为断绝五谷杂粮之意。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会在肠中结成粪便,这是污秽之物,是得道升仙的重大障碍。成仙前,必须辟谷清除肠胃中的秽气。
  在古代,这种做法为人们笃信。众多史书中亦有相关记载。
  养生显然并非今时今日才有的事,自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了养生观念。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劳惠光在《中加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分析道,千百年来,中国养生早已经形成一套庞大而复杂的逻辑体系,它不但研究人体构造,融合了医学理论,还探讨人体与自然的关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
  对中国人来说,养生已经远远超过医学、健身的范围,与传统哲学观完美契合,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底层思维逻辑,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普遍观念。辟谷一说就是如此,传统观念中认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万物有共通的构成物质,所以,吃五谷与呼吸空气具有同等作用。而史书中的记载,更是成为这些养生观念的有利证据。
  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有道士司马承祯曾享受帝师级待遇补贴,他的重要学说即是“服气说”,还创立了多达190种服气方法。这种理论认为,俗人才贪恋酸甜苦辣咸的五味,而不知道只要服用元气就足够了。
  这些人无疑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大V”,他们的学说观念,很容易成为一时风尚。宋代“大V”苏东坡也曾作《辟谷说》,其中提到,有一个人掉山洞里,没有吃的,于是学龟息,后终于得救回家,不再吃饭。此外,他还在杂记中记载,人可以靠吸收阳光止饿。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权威与意见领袖,皇帝的态度显然带有更大的广告效果。中国的皇帝,大都是养生的热心支持者,求长寿求仙者众。清代最后一任领导人溥仪,可能是中国最具科学素养的皇帝,他曾经公开发表演讲,支持中国的科学发展,但生活里,溥仪还是沉迷于养生之道,他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提及,每次出宫游玩时,都会要求太监带上大量药品,比如灯心水、菊花水、芦根水、竹叶水等。伪满洲国期间,溥仪更是常年吃补药、打营养针,有事没事叫御医把脉问诊、开各种方子,用打针吃药来消磨时间。
  这些经由历代意见人士加持的养生理念和哲学观念,几乎毫无断代地传承到现代,自然也很容易为民众接受。
  曾经红极一时的李一道长也是辟谷的倡导者,号称弟子3万,追随者中有商人马云、明星王菲等。导演张纪中曾跟着李一辟谷15天。
  指导郑洁辟谷的曾姓“医师”也说,辟谷能治愈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甚至肿瘤和瘫痪病人,自己的搭档、另一位郭姓医师正在进行为期100天的辟谷,期间只喝水,不吃东西,不打点滴,照样接诊病人。
  2010年,李一被媒体打假,他的养生之道也被认为是故弄玄虚。然而,辟谷之风经久不绝,与之相伴的是辟谷班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的收费。

拒絕真相的人


  郑洁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学,算上毕业后在湖南一家药厂的工作经历,她一共在实验室呆了8年。如今,她在深圳一家医药公司从事产品宣传。她自称是“极端理性与极端感性的矛盾体,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也不会全信”。过去的经历让她知道,现代医学不是万能的,“西医也只能治愈人类20%的疾病”。
  随着年纪增大,绝望感更强烈了。她发现,28岁以前,哪怕熬了夜,第二天依旧可以很精神,不小心吃撑了,运动一下马上就能消化掉,但28岁以后,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于是,她转而开始求助于传统的养生学说。
  现代医学确实有着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丁香医生医学总监田吉顺曾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他妻子怀孕时有妊娠期糖尿病,尝试各种药物治疗后,效果都不理想,到临生之前,莫名其妙就好了。
  “在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弱小的,很多问题,甚至大多数医疗问题,医生都解决不了。”   这时候,那些有着众多历史记载,以及完整哲学观念的养生理论,就成为很多人的救命稻草。
  像郑洁这样的人并非少数,甚至科学知识比她更扎实的人也大有人在。2017年,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发表了《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公开演讲,认为真气可以治病。“我说的这些完全是健身,我们都是普通人,我实验都是为了身体的好处。”


广东蜂疗师付仁威用蜜蜂针蛰穴位,让蜜蜂的毒液进入人体抗菌病变,据说可以以毒攻毒,帮人治病。

  有观众问他,为什么自己感受不到真气?朱清时回答说:“在你很舒服时,是感觉不到真气的。真气的最高境界是感受不到,我能感受到,是因为我有病。”
  这一次,朱清时遭到了科学工作者的集体批评。
  “有趣的是,大家的智力水平和了解到的事实与最终接不接受科学并没有太大关系。”精神病学家杰克·高曼说,他与人合著了《拒绝真相的人:人们为何不相信科学?》一书,试图揭开人们抗拒科学证据的复杂因素。在他看来,如果人们“认为他们的个人健康受到了威胁,就会屈服于不科学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们真的生病了的时候”。


2018 年12 月6 日,杭州一家酒店打造一个直径5 米的巨型鸳鸯火锅泡池,一半放辣椒,一半放满了生菜、菌菇、枸杞等养生佐料。


2014 年11 月2 日,长沙,陈先生家的餐桌上堆满了瓶瓶罐罐,其中一大半是药品。他的女婿说他平时是“把药当饭吃”。

流水的大师


  郑洁原本希望熬过第一天情况就会好转,但现实并非如此。第二天到了,她开始不断冒冷汗。实在坚持不住了,她只好求助于指导自己的“医师”。对方给她的建议是,敲打膻中穴。
  郑洁回忆道,让她感到神奇的是,敲打之后,果然没有冒过冷汗了。而更让她感到兴奋的是,第三天晚上,她排了第一次“宿便”,此后十余天里,她几乎每天都要排“宿便”,一天多则五次,少则一次,这让她感到身体内累积很久的毒素,总算被排了出来。
  排毒是传统养生观念中最常见的说法之一,市面上,流传着各种排毒产品和做法。在淘宝搜“排毒”,弹出的产品从刮痧仪、美容仪,到芦荟软胶囊、酵素、左旋肉碱等,不一而足,销量最高的是一款售价在130-260元之间的“电动刮痧仪”,月销量逼近45000个。被誉为“排毒教父”的台湾地区养生大师林光常,就鼓动乳腺癌患者吃“排毒餐”替代常规治疗。
  2018年4月,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曾撰文分析过排毒理论。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包括人体皮肤、免疫系统、肝脏、肾脏在内的多道防线,完全有能力将有毒物质隔绝或排出体外,而“便”是食物残渣,不论是消化吸收,还是进入大肠被肠道菌发酵,正常情况下都不会产生毒素。而很多人服用了“排毒”产品后,却把如腹泻、肌肉酸痛、恶心等症状当作身体在“排毒”。
  事实上,这些混乱的养生观念,曾不断爆出悲剧来。
  河南南阳曾有一位女性,相信了辟谷班的说法,认为辟谷不但可以减肥,还可以排毒、降血糖,结果只坚持了两天,就晕倒在地,送医后不治身亡。台湾地区也有癌症者,因相信林光常的理论,用“排毒餐”替代常规治疗,结果病情恶化,最终离世。林光常也因此被当地司法部门调查,并最终获刑两年六个月。
  一个大师倒掉了,更多的养生大师又会冒出来。林光常之后,李一、马悦凌、张悟本等各路养生大师迅速“接棒”。他们宣传自己养生理念的套路,和历史记载中的诸多传说也很相似,用名人背书,编造离奇故事,在大众媒体上频频出现。
  虽然不断有假大师倒掉的消息,但云无心很无奈,他是2007年前后走上辟谣路的,“这个事情,就叫‘铁打的谣言,流水的读者’。这批人长大了对这个谣言不感兴趣。下一批读者看到了,可能还是会信。”

捷径


  与大师们相伴而生的,是一个不断扩大的保健品市场。
  据相关行业报告统计,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保健品市场。在高额利润驱使下,厂家们多愿意在广告上砸大钱。2014年国家广电总局整顿省级卫视养生节目,百余档养生节目只有9档達标。当时,某卫视广告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二线卫视凭借这些以推销保健品、药品、营养品、医疗器械或宣传医院的节目,一年至少有上亿广告收益。
  无孔不入的养生节目和电视广告外,保健品线下推销更让老年人难以抗拒。电话攻势、嘘寒问暖、礼品诱惑,渗透能力远非科普所能及。
  2018年12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外发布通知也指出,目前养生保健品市场上,“保健服务鱼目混珠、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产品宣传不科学不规范不合法等现象,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了危害”。
  不止中老年人,一些保健品打着医学的幌子把目标指向了年轻人。据统计,2011-2016年保健品线上销售增速高达57%。
  辟谷之前,郑洁吃过在同龄人间流行过的葡萄籽(提取物)。葡萄籽原本是葡萄酿酒后产生的废物,但一些商家借着一些科学概念,迅速把葡萄籽包装成一款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氧化,甚至抗癌的新型保健品。   早在2006年,英国学者就曾发表过一项葡萄籽提取物辅助癌症病人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复查结果并没有差别。云无心也在2010年就引用国内外多项研究说明,包括葡萄籽在内的抗氧化剂并没有传说中的效果,盲目补充甚至会产生副作用,这8年间,他又多次指出服用抗氧化剂的不合理之处。但在商家的危言耸听和明星带动下,葡萄籽、番茄红素等抗氧化产品销售依然火爆。
  郑洁吃了一段时间葡萄籽后,不仅没看到功效,反而还过敏了。
  同样在网上被年轻人炒热的,还有据称延缓衰老的胶原蛋白、能减肥的酵素等带有科学色彩的保健品。2014年,云无心曾撰文批驳林志颖为自家公司所产的“小分子胶原蛋白”站台。科学已经证实,人体的蛋白要在细胞中合成,胶原蛋白所含的二肽三肽并没有办法进入细胞作为合成蛋白的原料。林志颖之外,大S、范冰冰、伊能静也都曾对外宣称以服用胶原蛋白保持容颜。
  中國首批注册营养师蔡开畅是1992年生人,特别能体会分享经济时代同龄人被强制“种草”时的心情:“比如说你不觉得自己很老,但是商家会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告诉你,你的身体已经很衰老了,一定要吃这个东西。你就被‘种草’了。这种影响力是非常强的。”
  云无心发现,相比老年人对“天然”“历史悠久”“古传秘方”这类宣传的偏信,年轻人更容易相信包裹着“科学”外衣的忽悠,比如近些年从日本传来的酵素、纳豆、富氧水。

被“玩坏了”的养生


  面对疑难疾病时,身陷绝境的病人也会对各种疗效未经证实的“替代疗法”报以期待,如冥想疗法、顺势疗法、按摩疗法、香味疗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表的最新“全国癌症意见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者,包括大量痛症患者和家庭护理人员,认为癌症可以通过替代疗法治愈,如酶和氧气疗法、饮食、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真相是,“仅接受替代性药物治疗的患者死于普通癌症的死亡率是接受标准治疗(如手术、放疗、免疫疗法和激素疗法)患者的2.5倍。”
  据媒体报道,2011年3月患乳腺癌晚期的复旦博士于娟,在多次化疗后,突然停止了在医院的正规治疗,接受安徽黄山“杨神医”的“饥饿疗法”,每天只吃极少量的葡萄和芋头,导致因病情恶化去世。
  凌志军曾被诊断患有脑瘤,但他拒绝服用“控岩散”,因为他觉得有明显迹象表明“刘太医”在说谎,他所谓的“特效药”当然是不值得信任的。“我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合法行医执照的人,还有一种未经生产许可的药,对这种药的成分我也完全不知。”
  后来的发展证明凌志军的脑瘤是误诊,他很庆幸自己当初的理智。“如果服用了‘控岩散’,我一定会相信‘控岩散’果真具有奇效。刘太医的预言——4年消除肿瘤,也就神奇地实现了。对于其他肿瘤病人来说,我会成为‘控岩散’的一个有力的广告牌。”
  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些人吃了保健品,或者参加了养生活动后,身体状况发生了改善,郑洁也是如此。等到14天辟谷结束,郑洁体重掉了12.6斤,脸上的痘印也变浅了。郑洁说,辟谷半个月,加上喝“医师”开的药,不仅困扰她多年的月经量大问题解决了、腰周围那一圈肉也消下去了,心情也好了不少。
  在科普作者看来,这很可能是原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得到了改善,加上安慰剂效应的结果——即患者在接受了不含有效成分的治疗以后,症状仍然有所减轻的现象。
  辟谷之后,郑洁恢复了正常饮食,在一个多月内,她的体重又迅速反弹。因为还是忍不住吃辣,她的痘痘又冒了出来。她后来承认,改变生活习惯或许更为关键。问及“采能”是否真的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郑洁的回答模棱两可:“我觉得心理暗示肯定也有一部分,然后确实也有给你能量的部分。”



  郑洁也看过很多认为“排毒”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文章,但她的态度是,“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人还是有差别的,别人没用,不证明自己没用。”2019年,她还是打算再辟谷一次。云无心觉得这正是中国人迷信养生伪科学的心理基础之一。面对那些层出不穷,疗效被夸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用科学笔法来辟谣,有先天的局限,这让云无心常常感到头疼:“科学研究很难说证明这个东西没效,你只能说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没有效果,但是你并不能说它就一定没有效。”
  “这就注定了养生类谣言是永远辟不绝。”云无心感慨道,“养生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下,养生其实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无非是注意饮食平衡、营养均衡、运动、心理调节。但是到现在被玩坏了,已经深深打上了伪科学的烙印。”
其他文献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全球化智库”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和坚持。它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进入了权威性机构认证的“全球顶级智库百强”。为中国民间智库走向世界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  在中国民间智库加速奔跑的进程中,全球化智库(CCG)是敏锐的先行者,也是柔韧的坚守者,在全球重大议题上,始终致力于发出来自中国的独特声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年度《全球智库报告》,被视作衡量全球智库
期刊
2018年年末,陈道明当选新一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成龙、黄渤、吴京、张涵予等人当选为副主席。  很多人纷纷感叹:那个清高自傲的陈道明到底凭什么?但你只看到了他的清高,却没有看懂他的高级。整个演艺圈敢放胆怼人的,大概也只有陈道明了。他当之无愧是演艺圈的希望和清流。偶然和必然  主演《末代皇帝》之前,陈道明跑了十多年龙套,差点吃不了演戏这碗饭。  那会儿,他在天津人艺7年,将青春都献给了舞台剧。  
期刊
菲拉斯·朱马是瑞典马尔默市一家制药厂的职工,和妻子、两个孩子一起,如瑞典的普通中产阶级一样,平静地生活在这座城市。  但这家人也有特殊之处——四年前,他们从恐怖组织手里死里逃生。促成这场营救的,是朱马的博士生导师,瑞典隆德大学的分析化学教授夏洛特·特纳。  特纳想方设法救出学生的初衷很简单:朱马必须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  出于安全考虑,特纳和朱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公开谈论此事。2018年11月,
期刊
迈克尔·伍德  什么样的纪录片,让那么多中国网友看流泪了?  这部纪录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担纲纪录片撰稿、主持人的是西方纪录片界鼎鼎大名的历史学家、纪录片制作人迈克尔·伍德。  他拍摄的《印度的故事》,至今被誉为印度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巅峰之作。拍起自己国家的历史,迈克尔·伍德也毫不含糊,获得了豆瓣8.0分的高分。  近年来,迈克尔·伍德开始将镜头转向中国。  2007年,在《印度的故事》播
期刊
“虽然自己来日无多,以后也不在党组织了,但我从内心里永远感恩组织,愿意终身追随组织,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和罪行,修身养性,认真改造,重新做人。”已落马的原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忏悔书里这样写道。  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作为反腐成果,项俊波的这封忏悔书,与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江西省原副省长李贻煌等省部级高官的悔罪书、党纪处分决定等材
期刊
大马士革,2018 年12 月27 日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重新开放,人们聚集在位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外。  2018年12月28日,阿联酋驻叙利亚大使馆在关闭7年后重新开放,标志着大马士革打破了在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孤立状态。沙特王储萨勒曼此前也表示不再谋求推翻叙利亚现政权,以色列有意承认巴沙尔·阿萨德的地位,约旦随之重开纳西卜过境点,初步与叙实现关系正常化。美国突然宣布从
期刊
2018年12月份,江蘇徐州的马庄村特别热闹,马上就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村一周年之际。2017年此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村的精神风貌、人的面貌怎么样。”对这个人口不足3000、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的小村庄,总书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正巧,2018年又赶上“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这
期刊
2018年几乎没有什么一夜爆红的App,在12月,2018年的尾巴里,终于等来了Zepeto,一款专注捏脸的App。  人类社交圈,不少人都中了Zepeto的“毒”。打开微信,不少好友头像瞬间更新成一个个眼睛占到面部比例三分之一的立体卡通小人;朋友圈里也会时不时地刷出一组九宫格,里面是在世界各地游山玩水的3D人形形象。  Zepeto的玩法并不复杂:一键拍照或是使用自拍照片,就能生成一张与真人相似
期刊
1月6日,马来西亚国家皇宫宣布,轮值担任马来西亚国家元首的吉兰丹州苏丹穆罕默德五世,辞去最高元首职位,但未公布辞职原因。在过渡期间,马国最高元首职务将由最高副元首、霹雳州苏丹纳兹林沙代理。这是马来西亚独立建国以来,第一次有国家元首在五年的轮值任期结束之前自行“退位”。  在施行君主立宪制度的马来西亚,其国家元首是由联邦内拥有君主的九个州属的马来君主轮流担任。马来西亚虽然是君主立宪制,但实际上,最高
期刊
贝索斯与妻子麦肯齐离婚  美国纽约市美洲大道1166号的国际纸业大楼,高600英尺,共有4层。这里是很多知名公司的总部,威达信集团、Penton以及计算机科学家大卫·E·肖创立的对冲基金D.E.Shaw&Co。  D.E.Shaw&Co位于国际纸业大楼的第9层,这里还是贝佐斯与他曾经的爱妻麦肯齐·贝佐斯相遇的地方。  那还是1993年,贝佐斯当时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刚毕业的麦肯齐被分配到贝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