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骗子大哥大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成功、步步高升的背后,是恐慌、挣扎、步步走向绝境。
  伦敦金融城里一颗夺目的金星,却原来是一颗彗星,烧毁了自己,灼伤了众人。
  一年前的9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位衣冠楚楚的年轻人走进了伦敦金融城里的St Mary Moorfields 教堂。他要面对“主”坦白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深埋在教堂拐角的一家银行的电脑系统里。
  英伦三岛第一骗
  当天(2011年9月14日)14:20分,那家银行收到了一封电邮。电邮的第一行写道:
  “你好,威尔。我以极为沉重和失望的心情写这封电邮。”
  收件人“威尔”,是威廉·斯托尔德(William Steward),瑞士第一大银行UBS伦敦分行的总会计师。
  发件人是32岁的科库·阿多伯利(Kweku Adoboli),UBS的伦敦股票交易员。
  这封电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也险些炸沉UBS:
  从2008年至2011年案发,阿多伯利拿着UBS的钱未经授权在股市上押宝博弈,短短3年的时间里,输掉了14亿英镑!创下了英国金融诈骗的纪录。
  今年11月21日,阿多伯利以诈骗罪被判处7年徒刑,从交易所走进了牢房。
  赌输14亿英镑是个什么概念?还记得尼克·里森吗(Nick Leeson)?他的非法交易在1995年导致巴林银行倒闭,震惊世界。他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里森赌输了8亿多英镑,获刑4年。
  阿多伯利除了让UBS直接损失14亿英镑,还把UBS的股票价值“抹去”了27亿英镑。他的疯狂押宝曾一度让UBS 面临75亿英镑的债务风险。如果在那一刻暴露,UBS必死无疑,也会引发世界金融市场的大地震。
  阿多伯利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主角,让所有认识、了解他的人震惊,更不是他本人走进金融城时预料得到的。
  金童进入金融城
  阿多伯利1980年出生在加纳的一个大户之家。父亲是联合国官员,幼年的阿多伯利随着父亲的任职到过世界许多国家。上中学时他被父母送到英国约克郡的一家私立寄宿学校,Ackworth。这家年费近3万英镑的学校的老校长狄更森(Martin Dickinson)一提起阿多伯利,仍是赞不绝口:“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学习好,体育好,有天然的领导才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敬。”
  整个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嘛。的确,阿多伯利是学校的学生代表(Head Boy)。
  2003年诺丁汉大学毕业后,阿多伯利进入UBS,起初在“后台”做市场分析,短短两年后就被提升到“前台”做交易员。
  2006年,阿多伯利调入到被视为精英的ETF交易组。ETF(exchange traded funds) 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也称“交易所交易基金”。它是把不同的股票组合成一个基金进行买卖交易。
  进入ETF,阿多伯利如鱼得水。在金融市场动荡、别人血本无归的时候,阿多伯利则左右逢源,买什么什么赚,卖什么什么赚,似乎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UBS银行整体业绩不佳,阿多伯利则连创“佳绩”。到2008年,他被提拔为ETF交易组副经理,随后成为经理。阿多伯利成为伦敦金融城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阿多伯利的年薪从3万多英镑涨到36万英镑,5年内涨了10倍。
  交易场上赌一把
  一切都是假象。自信、成功、步步高升的背后,是恐慌、挣扎、步步走向绝境。
  两年多的“后台”操作,让阿多伯利看到了交易系统的漏洞和掩盖欺骗行为的障眼法。
  阿多伯利瞒天过海的欺骗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篡改交易完成日期,给自己留出捞回损失的回旋时间,二是编造虚假的“对冲”(hedge)交易。
  所谓“对冲”,即规模相当、方向相反的避险交易,如果用赌场的话说就是“两面下赌”。阿多伯利把交易所当作了赌场,却孤注一掷只赌一面。如果赌对了,因为没有反向的避险投资,可以获大利, 如果赌错了,等于没有上保险,全盘皆输。
  阿多伯利赌股市上扬时,股市却一路狂泻;转而赌股市下跌,股市却起死回生。赌注越下越大、损失越来越大,终于纸包不住火。2008年11月阿多伯利第一次冒险未经授权交易, 3年后,信奉天主教的阿多伯利走进教堂,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归根结底一个“贪”
  直到被带下法庭那一刻,阿多伯利始终不承认自己是个骗子。他在法庭上说,公司文化鼓励冒大险,赚大钱。他在这样的压力下,一心想为公司创造奇迹,他把公司当作了自己的家。
  如果他赌对了,公司赚大钱,个人获奖金,双赢。但是,他忘了,证券交易所不是赌场。阿多伯利锒铛入狱,留下他视为“家人”的UBS员工面临万人大裁员。
  检控方的总结一针见血:在所有的金融行话、技术术语背后,是一个人人明白的简单概念,欺骗。欺骗的背后也只有一个简单的理由,贪婪。
  (编辑/唐馨)
其他文献
2012年欧洲杯比赛时间是6月9日~7月2日,在波兰和乌克兰举行,这是欧洲杯首次在欧洲足球相对落后的东欧举办。除两个东道主,另外14支入围球队中的13支都在国际足联最新排名的前20。曾获欧洲杯冠军的9支球队悉数入围,分别是俄罗斯(苏联)、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捷克、法国、荷兰、丹麦和希腊队。  看点1:意大利能否三度“借尸还魂”  近来国际足坛炙手可热的新闻莫过于意大利国内再次爆发的足球丑闻。据悉
谁能想到一个做线市才起家的品牌,最后竟能成为潮流象征?魔声耳帆(Monster bests)靠着创办人Noel Lee的精准眼光,加上充分运用所渭的明星效应,让它打破传统线村窠臼,成为好莱坞最多人捧场的耳机品牌。  “明星爱用”永远是潮流和目光的保证,当然魔声耳机也不例外。    奋斗向上    这是个很老派的华裔穷小子奋斗故事,魔声创办人Noel Lee的父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赶上了离开中国的
在夜里急速赛车有一定的危险。为加强安全,首届一级方程式夜间赛车的主办单位曾在全程5.067公里的赛道上安装约1600盏投影灯。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但这么一来,夜间赛车的耗电量肯定比日间大,碳足迹也相对较大。  虽然如此,专家认为,夜间赛事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远远超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利大于弊,夜间赛不足以构成“经济发展对垒环境保卫”的矛盾。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主任柯仲佑教授说
没有任何一个都市更新计划比独立电影院更适合多彩的哈克尼区(London Borough of Hackney)。位于伦敦东侧的哈克尼区,距离近期内大量建地开发奥运主场馆史特拉福(Stratford)不远,始终是独立艺术家与年轻创意人聚集的重镇;如今英伦最庞大的独立戏院进驻,将为哈克尼更添艺术生机。  建筑体原址是名为“Ocean”的音乐演奏场地,建筑团队Fletcher Priest为这个翻修计划
“移动城堡”并非动画中才可以出现的情节。去年12月,一个海上的巨大移动城堡,正式在现实生活中诞生,它拥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Oasis of the Seas(海洋绿洲号)。    海上城市多面看    以数字看来,说海洋绿洲号是海上巨无霸,应是当之无愧;16层高、船长360米、最宽处阔64米、拥有2700间客房、可载客5400人,它是现时世上最长、最宽、最大型的邮轮。不过单靠一个大字,也许未必
肯尼亚内罗毕,当韦斯特盖特商场袭击事件爆发时,我正在家看1点钟的新闻。身穿休闲服装的年轻男子端着非常先进的武器,向内罗毕这家豪华商场里的购物者开火,导致数十人身亡,还劫持了人数不明的人质。  如果交通畅通,从我住的地方开车去韦斯特盖特只需10分钟。我侧耳细听,想听到枪声。和大部分肯尼亚人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跳上公交车,亲自去现场看看——这是个坏习惯,经常有人警告我们不要这么做。但是相反,我牢牢盯着
双手握紧,60秒内“秒杀”人高马大的欧洲对手。她们今年才十六七岁,青春正盛,却从2010年起横扫国际,夺下7座冠军。 世界第一的台湾景美女中拔河队,不但和世界强敌拔河,也和孤独、耐力拔河。    双手张开,上头都是破皮与厚茧。   下午4点半放学时分,穿着黄色制服的女学生嘻闹着走出校园。校园尽头,下着雨的操场很安静,爬上活动中心3楼,排球、拔河队各据一方练习。    拔河队才做
No.1家庭医学  家庭医生和家庭幼儿医生在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期间在美国各大医院、诊所、健康中心、康复中心和其他医疗机构的需求量最大。  No.2 内科  能够治疗大多数慢性病的一般内科医生,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期间在美国各大医院、诊所、健康中心、康复中心和其他医疗机构需求量排名第二。  No.3 住院医师  需求量排第三的住院医师是指能够在医院照顾内科病
衡量汽车质量的两个数字需要被记住,首先是汽车的使用里程是否超过25万英里,然后是时间长度是否达到了3年及以上。车辆质量问题的最早出现时间和维修护理成本也是计入考量的因素。  讴歌 RDX  讴歌RDX2013款已经升级为V6发动机和更为平稳的细节处理,新款车在降低噪音、减少震动和提升舒适度上有明显改善。(图1)  雪佛兰 雪崩  全尺寸跨界多功能运动皮卡厢车雪崩正在等待它的最终版本。雪崩搭载了强劲
最近,两岸及东盟的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连手扫荡跨国诈骗集团,陆续逮捕了近600人,其中出自台湾的多达410人,来自大陆的180多人,另有7人则为东南亚人。这是近年亚洲最大规模的犯罪扫荡。  现在这个时代已被称为“全球化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好的事物固然全球化,许多负面的事物如流行病、黑心商品、有毒化学物质等也同样开始全球化。其中最值得忧虑的,乃是组织化犯罪的全球化。英国调查报道作家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