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力系统的保护性接地

来源 :电气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要介绍了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低压配电系统的分类及其保护性接地原理。
  关键词:电力系统 中性点 保护性接地
  
  1 几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1)带电部分:是指呈现有电压(危险电压或非危险)的物体(导体或绝缘体)。它可以是物体的全部,也可以是物体的一部分。危险电压是指对人体能造成电击伤害的电压,带有危险电压的物体则为危险带电部分。
  (2)外露可导电部分:是指组成电气装置和设备的外部金属材料部分,在绝缘损坏时才带电。它是电气装置和设备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按其系统接地形式与保护导体相连接。
  (3)外界可导电部分:是指电气装置和设备以外、与其无关联的金属物体,通常呈现局部地电位。
  (4)中性导体(N):是指从电源端的中性点引出的、有正常工作电流通过的导体,它的电位可以是任意的,是为达到功能性目的而设置的。
  (5)保护导体(PE):是指通过接地极与大地相连接的、无正常工作电流通过的导体,它的电位是相对安全的,是为达到安全目的而设置的。
  (6)保护中性导体(PEN):是指从电源端的接地中性点引出的、有正常工作电流通过的导体,具有保护导体和中性导体的双重功能。
  (7)地:是指地球及其所有自然物质,有参考地和局部地之分。参考地视为导电的大地部分,不受接地极影响,其电位约定为零。局部地视为与接地极有电接触的部分,受接地极影响,其电位不一定为零。
  (8)接地极:是指埋入土壤或特定的导电介质(如混凝土或焦炭)中,与大地有电气接触的可导电部分。
  (9)接地:是指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者外界可导电部分通过接地导体、接地极与大地相连接。接地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两种类型。保护性接地是为了满足电气安全目的,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功能性接地是为了满足除电气安全目的外的其他目的,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


  
  2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及分类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较多采用的有以下三种方式:
  (1)中性点不接地(或称中性点绝缘);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称中性点补偿);
  (3)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称中性点固定)。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接地方式)按电网电压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380/220V三相四线制或三相五线制电网,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
  (2)6~10kV三相三线制电网,中性点一般不接地或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超过30A),
  (3)35-60kV三相三线制电网,中性点通常采用消弧线圈接地;
  (4)110kV以上三相三线制电网,中性点一般直接接地。
  按照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C-S、TN-S三类。保护性接地作为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是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保护导体相连接,其目的在于自动切断电源或降低外露可导电部分上的危险电压。可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单独地、成组地或共同的接到同一个接地系统上。保护性接地的做法与低压配电系统的类别(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有关。


  
  3 IT系统的保护性接地
  
  IT系统是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中性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电气装置和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连接到接地极上(如图1和图2所示)。当系统发生对外露可导电部分或对地的单一故障时,故障电流较小。但当同时存在两个故障时或者在线路较长、绝缘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电击的危险性仍然是很大的。
  在IT系统中,电气装置和设备的任何带电导体不应直接接地,任何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单独地、成组地或集中地接地,并满足不高于50V交流或120V直流对地电压的要求。对于IT系统,可以装设绝缘监视器、过电流保护器和剩余电流保护器。绝缘监视器主要用于出现第一次带电导体和外露可导电部分或地之间的故障时进行声/光报警。当第一次故障未消除又发生第二次故障时,必须依靠保护电器在下列规定时间内切断电源。
  配电回路:单独接地,时间≤1s;集中接地,时间≤5s。
  对于TT系统,可以装设剩余电流保护器或过电流保护器等限制故障持续时间,允许切断时间≤1s。为实现选择性目的,保护电器宜选择S型剩余电流保护器和普通型剩余电流保护器串联使用。保护电器的自动动作电流与保护导体总的电阻(包括接地极和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阻)的乘积不得超过50V。
  终端回路:电流≤32A,时间≤0.4s;电流≤32A。时间≤5S。
  
  4 TT系统的保护性接地
  
  TT系统为电源系统有一点(一般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和设备中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一起连接至这些部分共同的接地极上(如图3所示)。当某一电气装置和设备内相导体与保护导体或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发生零阻抗故障时,外露可导电部分存在着低于相电压的危险电压。


  
  5 TN系统的保护性接地
  
  TN系统为电源系统有一点(一般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和设备中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点连接。该保护导体不应被隔离或通断,应在各相关变压器或发电机处或其附近接地。当某一电气装置和设备内相导体与保护导体或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发生零阻抗故障时,保护电器(过电流保护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迅速动作,在规定时间内(配电回路、时间≤5s,终端回路电流≤32A时、时间≤0.4s,终端回路电流≤32A时、时间≤5s)自动切断电源,以消除电击危险。
  TN系统有三种类型:TN-C系统、TN-C-S系统和TN-S系统。对于TN-C系统,中性导体(N)兼作保护导体(PE),形成PEN导体(如图4所示);对于TN-C-S系统,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前部分共用,后部分分开(如图5所示);对于TN-S系统,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严格分开(如图6所示)。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的TN系统,可以对动力和照明混合供电,在不增加变电设备情况下,能直接获得两种使用电压;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对称时亦不会产生负载中性点漂移,能保证负载端各相电压大小相等,可以防止导线对地电压的严重不对称;可以限制各相对地电压不超过250V。因此在实际中得以广泛适用。但必须强调的是,在TN-C-S系统中,PEN导体一旦分开形成N导体和PE导体后,N导体和PE导体就要保持相互独立,不能再连接在一起。PE导体和PEN导体可以重复接地。对于有独立变电站的车间、爆炸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对于低压进线的车间和民用住宅楼房可以采用TN-C-S系统。TN-C系统用于无爆炸危险和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并且不能使用剩余电流保护器。
  
  6 对保护性接地导体规格的要求
  
  (1)接地极:扁铁截面积≥100mm2,扁钢、角钢厚度≥4mm,钢管壁厚≥2.5mm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2)地下保护导体:无防腐蚀保护时,铜材截面积≥25mm2、钢材截面积≥50mm2;有防腐蚀保护、无防机械损伤保护时,铜材、钢材截面积≥16mm2;有防腐蚀保护、有防机械损伤保护时,铜材厚度≥2.5mm、钢材截面积≥10mm2
  (3)保护导体(PE):线导体截面积≤16ram2时,最小按线导体截面积选择;16mm2<线导体截面积≤35mm2时,最小选择16mm2;线导体截面积≤35mm2时,最小按线导体截面积的50%选择。保护导体单独敷设时,铝材截面积≥16mm2,铜材截面积≥2.5mm2(有防机械损伤保护)或≥4mm2(无防机械损伤保护)。
  (4)保护中性导体(PEN):铜材截面积≥10mm2、铝材截面积≥16mm2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泰开隔离开关的发展历程及概况;泰开第一代普通型隔离开关的型号规格及优缺点;泰开第二代改进型隔离开关的型号规格及优缺点;泰开第三代完善化改进型隔离开关的型号规格、主要特点及不足之处;泰开第四代精细化隔离开关的型号规格、主要结构靓点、主要技术性能靓点;泰开隔离开关后续发展之浅见。  【关键词】隔离开关 普通型  改进型  完善化改进型 精细化    0 引言    在电力系统的输变电设备
期刊
1 事故情况    四川凉山某水电站共有3组发电机,其系统原理见图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为l 5kV,通过三个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至220kV汇流后输出。该系统设备于2007年投运。  (1)在事发之前设备的运行方式,经业主记录现场情况如下:  ①2号机组处于停机备用状态;2号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AH204柜),隔离开关处于合上状态;  ②2号主变(2TM)处于空载运行;  ③1号机组正常运
期刊
摘要:“智慧城市”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依托物联网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通过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使其形成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联,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集成。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即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快速城市化进程给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失调、 环境建设失
期刊
摘要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电站已经实现了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文章叙述了操作员使用指纹识别方式遥控、遥调操作登录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方法,使得操作员及监护员在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及安全监护方式要求准确操作,提高了SCADA系统应用程序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加快了操作员、监护人的响应速度,增强了SCADA系统处理能力,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关键词 变电站 自动化无人值班 调度自动化指纹   
期刊
摘要 作者针对该局所运行的不同型号的GBC型、KYN型铠装高压开关手车柜在运行中因接头接触不良、严重发热,绝缘薄弱、凝露闪络等原因,造成运行中闪弧放电事故,试图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铠装手车柜 事故 原因 分析 对策    0 引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项目的大力实施推进,10kV、35kV电压等级的铠装型手车开关柜在电
期刊
在实际工作中,为保证计量的正确性,一方面必须从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来源加以分析和控制;另一方面随着检测装置的发展,在设备分类和选型上应逐步完善和规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电能计量的运行管理    1 电能计量的分类    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的电能量和计量对象的重要程度不同可分为五类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管理。  (1)I类电能计量装置是指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
期刊
摘要 文章介绍了采用一种全新的长定子封装工艺——VPG工艺。对长定子的结构特点、原生产工艺及VPG工艺的介绍,并对其工艺差别进行了阐述。该工艺重点解决了生产长定子产品合格率和效率低、劳动强度高、产品外观差等缺点。  关键词 VPG 长定子 真空压力凝胶 工艺差异    1 概述    VPG技术是从环氧树脂真空压力凝胶成型技术(Vacuity Pressure Gelation)上发展而来的。是从
期刊
摘要 针对几种常用的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防雷技术措施,展开了比较详细的讨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强调指出,在确定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防雷技术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线路耐雷水平的各个因素。特别强调的是,充分降低接地电阻,完善防雷接地装置,尤为重要。  关键词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 防雷技术 接地电阻    0 引言    陇南供电公司管辖的电网地处甘肃省南部,区内崇山峻岭延绵不断,年平均雷暴日在20-60天之
期刊
2007年高压开关类试验合格的产品和企业(续二)
期刊
摘要 文章从六个方面就箱式变电站设计、安装施工、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看法和建议,对箱变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箱变 建设 运行 注意 问题    0 引言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把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配电变压器按一定的接线方式组装成一体的预装式变电站。具有环境适应性强、体积小、结构紧凑、建设验收送电周期短、运行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占地面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