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和分层教学几个方面提出整改措施,以期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型人才;问题;措施
  一 、引言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熟练掌握并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师必须对当下的教学现状进行总结,找出不足,细致地思考,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 、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较多,分配学时较少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一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类课程,内容相当多。如此之多的内容,仅有46个学时,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设计的每堂课内容很多,留给学生思考及课堂讨论的时间就会非常少,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当堂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单一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在讲台上按着课件照读式的教授方法的教师大有人在。
  3.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大一新生来源地不同,接触计算机课程的时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已经可以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价值的信息,而有些学生甚至只停留在开关机阶段。对水平相差甚远的学生按专业班级统一安排授课内容,势必會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课堂内容早已熟悉,没有吸引力;有些学生则吃不消,听不懂,跟不上,会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4.学习欠主动性
  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主动程度有所欠缺,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抛之脑后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学生课堂上都不能好好听课。
  三、整改措施
  1.更新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增加实验课程学时,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减少过于陈旧的、还处于较低水平的验证性与模仿性实验,增加富有创新性及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前沿知识,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课程特点,教师可运用以下四种方法。
  (1)情景故事法教学法:计算机基础知识章节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第一台计算机如何诞生的以及之后计算机的发展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
  (2)实物演示法教学法:计算机硬件组成章节内容部分学生掌握不好。此部分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真正看到书中提到的CPU、存储器等部件。
  (3)案例驱动式教学法:解决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如用Word制作简历、用Excel处理成绩、用演示文稿做篇学生会宣讲稿等。
  (4)分组讨论教学法:实验课采用大班上课的模式,人数太多,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效果不好。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探讨并完成一个案例,从中练习教师所讲知识点。
  3.分层教学
  教师可根据学生成绩,挑选出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高级班,其他同学进入普通班。教师根据分层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辅导等。高级班的学生除了跟着普通班上课,巩固基础,每周额外增加一次课,主要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知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观念已经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这种教学理念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方方.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改革[J].电子测试,2016(5):60.
  [2]千 文.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6).
其他文献
“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新形态,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也为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不少挑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概念与特征进行介绍,分析了“互联网+”
<正> 英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实行了一套“模仿日本计划”。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各选出3个企业,试行日本的终身
在我国,空调建筑的迅速普及不仅加剧了城市的电力紧张,造成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而且加重了城市的热岛现象,使城市气候进入恶性循环。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利用成为建筑业界的热点研
课例研究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中出现了"教师被评价"和"经验主导"两个本质误解。本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上探寻课例研究的长时性特征,思考课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