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6日凌晨,广东省增城市荔城中学高二学生杨伯辉纵身从宿舍楼6樓跳下,结束了年仅18岁的生命……通过采访死者的家属、老师、同学,记者发现杨伯辉之死竟起因于他经常服用“止咳露”而上瘾,药瘾发作导致情绪抑郁、失落、迷茫,最终他选择结束生命来摆脱这些枷锁。在当地,还有不少学生像杨伯辉一样靠服用“止咳露”寻求刺激或是缓解压力,而学校、老师和家长却浑然不觉。
为提高学习成绩而喝药
杨伯辉身高1.79米,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长得帅气。这样一位阳光少年的离去,令他的父母迄今无法接受。杨伯辉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很听话,小学6年成绩一直很好,上了初中后,不知什么原因成绩开始下滑,他到现在也弄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喝止咳露。杨伯辉的9位室友给出了一个结论:他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才喝“止咳露”的。
杨伯辉升入初中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每天晚上要做到11点才能睡觉,如果完不成作业,老师就会让家长到学校。杨伯辉喜欢打篮球,往往打到很晚才回家,为此他好几次耽误了做作业,害得父亲被老师“教育”了好几回。杨伯辉不想让父亲继续受到老师的指责,又不愿和心爱的篮球告别,他只好牺牲晚上睡眠的时间赶作业,常常熬到夜里一两点才熄灯。由于睡眠不足,第二天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杨伯辉甚是苦恼。
初一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天,杨伯辉打完篮球后和几个同学坐在草地上聊天,他向几位学友述说了自己的苦恼,他的话很快引起了同感。杨伯辉这才知道,原来别人也有这些“公共苦恼”。正在同学们唉声叹气时,一位高年级的学友神神秘秘地说:“有一种药,喝了它可以提神,不瞌睡,能让你忘记烦恼。”杨伯辉来了兴趣,忙问是什么药。“现在不能告诉你,明天你一喝就知道了。”高年级的学友说完指了指另外两名同学,“他们都喝过。”被指的两名同学点点头,脸上有一种怪怪的表情。听说真有治瞌睡的药,同学们都变得兴奋起来,渴望尽快一睹药的真容。
第二天,高年级学友带来两瓶药水,说:“这就是治咳药,喝了它,你上课就会有精神。”杨伯辉接过瓶子一看,上面写着“联邦止咳露”,他一脸不屑地把瓶子还给对方。这种药他以前咳嗽时喝过,没有什么奇效。
“喝得少不管用,这瓶药120毫升,如果按说明书喝,一次只能喝10毫升,现在你把它全喝了,保证有效。”学友说着把一整瓶药水倒进嘴里。不一会儿,他两眼放光,变得异常亢奋。杨伯辉将信将疑,便把另一瓶喝了。大约六七分钟后,绷紧的神经开始放松,浑身舒畅,人似乎要飘起来,杨伯辉兴奋得连连点头,这东西确实不赖。
然而,晚上睡觉前杨伯辉翻江倒海般呕吐起来,那种感觉跟醉酒差不多,但比醉酒难受。杨伯辉虽然猜测到呕吐与喝“止咳露”有关,但他压根儿不会想到“止咳露,会致人成瘾,甚至会要人的命。13岁的杨伯辉从来没听大人说起过“止咳露”的危害,也没在电视节目或书本上看到过喝它有什么不好。
刚开始,杨伯辉一天顶多喝一瓶,也没有上瘾,后来加大剂量和一次单元测试有关。那次,杨伯辉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垫了底,父亲杨永洁非常生气,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杨永洁夫妻在镇上开了一家大排档,他们平时较忙,没有时间管儿子,于是便给儿子请了一个英语家教。家教的到来不仅没有提高杨伯辉的成绩,反而刺激了他的对立情绪,杨伯辉觉得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没完没了地给他补课,一点不管他是否快乐。为了排解烦恼,发泄对父母和老师的不满,他偷偷从家里拿出钱去买了好几瓶“止咳露”,然后和同学比谁喝得多……渐渐地,杨伯辉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何日辉医生告诉记者:“止咳露”含有麻黄碱和磷酸可待因等药物成分,超剂量服用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幻觉和妄想,连续服用两到三个月就会产生药物依赖,药瘾会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你,服药人会出现诸如精神抑郁、手脚发抖、牙根溃烂、大小便困难等诸多症状。
那么,在杨伯辉长达5年的喝药时间里,为什么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发现他的异常?杨伯辉的同学有那么多人喝药,为什么没有一个家长知遭他们的秘密,其他同学为什么要替这些喝药的同学保守秘密呢?
究竟有多少人在喝药
杨伯辉与室友潘凯越最为交好,大家认为杨伯辉喝药的事他应该知道。潘凯越承认了这一点,他说:“当时以为喝‘止咳露’又不是吸毒,虽然对身体不好,但不会要人命。再说,我和伯辉相处得特别好,不好意思背着他去告密。早知道‘止咳露’的危害这么大,就是再被伯辉骂,再被同学们瞧不起,我也要救他啊,可是晚了……”
潘凯越说,杨伯辉从一开始喝“止咳露”,就是寝室里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家以为他有慢性支气管炎之类的毛病。“止咳露”好多人咳嗽时都喝过,谁也没拿它当回事。后来,杨伯辉喝得越来越凶,喝过药后变得神经兮兮,不喝药就焉巴巴的。大家问他是不是让药害的,杨伯辉说不喝就吃不好睡不着,连课也不能上了。直到这时,大家才意识到杨伯辉让药害苦了,于是大家劝他不要再喝。杨伯辉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不喝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杨伯辉还在偷偷喝,不仅在寝室里喝,有时在教室里也喝。由于“止咳露”是常规药,他就是当着同学和老师面喝。也不会引起别人在意。
杨伯辉的两位任课老师,矢口否认发现杨伯辉喝药的蛛丝马迹。他们说,学生们喝药一般不会当着老师的面,再说就是偶尔看见有人喝药,老师也不会朝别的方面想。
但是,杨伯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告诉记者:高一时,有一天中午老师巡查寝室卫生,从杨伯辉的被子下面发现了5瓶“止咳露”,每瓶120毫升。老师问杨辉弄这么多药干什么,杨伯辉十分紧张,半天答不上话,脸憋得通红。老师觉得可能有问题,用探询的眼光扫视寝室里其他同学。大家一个个低着头,没人答话。杨伯辉总算想出一个理由,结结巴巴地说:“我这几天晚上咳嗽得厉害,怕影响他们睡觉,多开了几瓶药。”老师没发现什么问题就走了,就这样,杨伯辉错失了一次被挽救的机会。
该同学还说:我们也想告诉老师,但又怕杨伯辉受处分。而且,每个年级都有喝药的人,他们互称“邦友”。谁把这件事说出去,还怎么在学校里混?
荔城中学有多少学生喝药,杨伯辉的一位任课老师认定:“到目前为止,除了杨伯辉没有发现其他人喝药。我没有发现,别的老师也没有发现。”
记者找到荔城中学一位姓钟的副校长,钟副校长十分痛心地说:“如果真有那么多学生喝药,我们一定彻底排查,并给这些学生做心里辅导。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和家长一样难受,无论如何,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为了证实“每个年级都有人喝药”不是瞎说,那位同学将记者领到别的班同学跟前核实,没等记者开口,同学们报出了一大串喝药同学的名字。杨伯辉所在班级的班长姚远胜说起此事颇为义愤:“我们隔壁寝室就有两个喝药的人,杨伯辉跳楼前曾去 过他们寝室,估计就是去喝‘止咳露’。”
据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成瘾医学科的卓福镇主任介绍:一年内,他们就收治了200多名“止咳露”成瘾患者,其中超过80%都是初高中的学生,其中服药最长的“药龄”达到五六年之久。
追寻“止咳露”的来源
杨伯辉生前的一位“邦友”把记者带到学校附近的一个村里,采访一位叫林文章的学生,他是荔城中学“邦友”中比较资深的一个人。
林文章说,他早就知道喝“止咳露”对身体不好,可戒不掉,有时恨不得把自己杀了,也想过像杨伯辉那样跳楼。记者问他知不知道荔城中学有多少人喝“止咳露”时,林文章摇摇头,说:“确切的数字我不清楚,经常和我在一起交流喝药体会的有五六个人,其他还有不少人也喝,但不像我们这样上瘾,所以交流得少。”
“别的学校有人喝药吗?”
“有,你上网查一查,网上卖这种药的人多了去了;‘邦友’也很多,广东的、福建的、浙江的,铺天盖地。”
“你是上网买这种药,还是去药店买?”
“以前去药店买,现在学校附近的便利店就能买到”。
“他们不问你要处方吗?”
“要那玩意儿干吗?只要有钱赚,他们才不管什么处方不处方呢!这种药以前十几块钱就能买到,现在要20元,便利店更贵,30块钱。货紧的时候,30块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在离荔城中学不远的一家药店,记者轻易地就买到了一盒美沙芬片、一瓶磷酸可待因溶液。店员说,“联邦止咳露”这两天缺货,过两天再来买。从始至终,店员没有要求记者出示医生开出的处方。这3种药都是处方药,按规定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买到。
记者问店员:“这些药是从哪儿进的,如果要的多你能不能弄到?我是做药品生意的,给你回扣。”店员笑了出来:“一看你就不是做药品生意的,净说外行话。你如果要货,干吗从我们这么小的店拿,你不会上医药公司吗?这又不是什么紧俏药,一般大的医药公司都有。”
事实上,“联邦止咳露”并不像店员所说的属非紧俏药,而属于国家严格管理的处方药。记者在增城市大小药房暗访时发现,很多药店根本不向顾客索要处方。即使索要处方,只要顾客随便编个理由并声明购买量不大时,对方一般也不会坚持。
一次失败的拯救行动
据潘凯越讲,寝室的9名室友曾制定过一个拯救杨伯辉的计划。那是高二上半学期,有一次上晚自习,杨伯辉一个人留在寝室里蒙着被子大哭。一名同学回寝室取资料,以为他病了,掀开被子一看,被子里散落着三四瓶“止咳露”,有两瓶已经空了。同学生气地把两瓶没喝的“止咳露”扔进垃圾桶,杨伯辉歇斯底里地跪在同学面前:“我完了,救救我吧。”
晚自习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商议,最后决定:1、由潘凯越替杨伯辉保管每个月100元的零花钱,让他不能随便去买药;2、严密监视杨伯辉,看见他吃药就抢过来扔掉;3、必要时向杨伯辉的父母告密。
对室友的决定,杨伯辉举双手拥护,他真心希望戒掉药瘾。然而杨伯辉低估了“止咳露”的魔力,没有它的日子,杨伯辉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毫无意义。他瞒着室友向班上其他的同学借钱,到月末再逼潘凯越还钱。第一项计划就这样宣告失败。
杨伯辉也知道自己对不住室友,所以大家把他没喝完的‘止咳露”藏起来,甚至几个人按住他从他身上把药搜走时,他都不反抗。但时间一长,杨伯辉经不住药瘾的折磨,开始往隔壁寝室跑,隔壁住着两位“邦友”。渐渐地,杨伯辉与本寝室的人越来越疏远。第二项计划也失败了。
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报告杨伯辉的父母,其实,在同学们有这个想法前,杨伯辉曾想过自己把喝药的事告诉父母,让父母监督他。有一次,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喝药,被父亲发现。父亲问他是不是病了,他慌慌张张地用身子把几个空药瓶子遮住,语无伦次地说:“是病了,咳嗽。”父亲见他举止异样,推开他,发现了那几个空瓶子。遗憾的是,几个空瓶子虽然让杨伯辉的父亲有些纳闷,但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警觉,他每天忙生意,这类事情顾不上。
2007年5月,班长姚远胜和潘凯越决定陪杨伯辉向父母“自首”,让家长带他去医院治疗,杨伯辉点头同意。3个人来到杨家门口时,杨伯辉突然失去了勇气,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还没有准备好,等我准备好了,咱们再来。”姚远胜和潜凯越叹了口气,随杨伯辉回到了学校。
从那以后,杨伯辉喝药越来越猛。以前一天喝一瓶,现在有时候一天喝3瓶。有一次,杨伯辉将30粒美沙芬片一次倒进自己嘴里,吓得潘凯越对他大吼:“你不要命了!”一边吼一边去抢他的药,但为时已晚。那一次药吃得太多,杨伯辉撒不出尿来了。他蹲在厕所里,下腹又胀又疼,脸憋得通红,两个小时过去还是尿不出来。杨伯辉揪着自己的头发大哭,潘凯越听到哭声后去看他。也不知该怎么办。那个晚上,杨伯辉一直蹲在厕所里哭,潘凯越的心被杨伯辉的哭声揪得紧紧的,他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2007年8月5日深夜,有晚睡习惯的姚远胜发现下铺的杨伯辉看了一下手机,然后他突然下床拉开寝室门出去了。姚远胜觉得有点不对劲,慌忙跟在后面。跟到4楼时,楼道太黑,姚远胜怕万一出事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他返回寝室叫醒了另外两名室友,让他们一道去看看。
走到5楼时,姚远胜看到一条黑影从6楼的阳台上跃下,然后是“砰”的一声巨响。3个人一下呆住了,时间仿佛在瞬间凝固。3个室友的心里如万箭穿心般疼痛,他们知道,杨伯辉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编 辑 魏 光
为提高学习成绩而喝药
杨伯辉身高1.79米,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长得帅气。这样一位阳光少年的离去,令他的父母迄今无法接受。杨伯辉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很听话,小学6年成绩一直很好,上了初中后,不知什么原因成绩开始下滑,他到现在也弄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喝止咳露。杨伯辉的9位室友给出了一个结论:他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才喝“止咳露”的。
杨伯辉升入初中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每天晚上要做到11点才能睡觉,如果完不成作业,老师就会让家长到学校。杨伯辉喜欢打篮球,往往打到很晚才回家,为此他好几次耽误了做作业,害得父亲被老师“教育”了好几回。杨伯辉不想让父亲继续受到老师的指责,又不愿和心爱的篮球告别,他只好牺牲晚上睡眠的时间赶作业,常常熬到夜里一两点才熄灯。由于睡眠不足,第二天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杨伯辉甚是苦恼。
初一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一天,杨伯辉打完篮球后和几个同学坐在草地上聊天,他向几位学友述说了自己的苦恼,他的话很快引起了同感。杨伯辉这才知道,原来别人也有这些“公共苦恼”。正在同学们唉声叹气时,一位高年级的学友神神秘秘地说:“有一种药,喝了它可以提神,不瞌睡,能让你忘记烦恼。”杨伯辉来了兴趣,忙问是什么药。“现在不能告诉你,明天你一喝就知道了。”高年级的学友说完指了指另外两名同学,“他们都喝过。”被指的两名同学点点头,脸上有一种怪怪的表情。听说真有治瞌睡的药,同学们都变得兴奋起来,渴望尽快一睹药的真容。
第二天,高年级学友带来两瓶药水,说:“这就是治咳药,喝了它,你上课就会有精神。”杨伯辉接过瓶子一看,上面写着“联邦止咳露”,他一脸不屑地把瓶子还给对方。这种药他以前咳嗽时喝过,没有什么奇效。
“喝得少不管用,这瓶药120毫升,如果按说明书喝,一次只能喝10毫升,现在你把它全喝了,保证有效。”学友说着把一整瓶药水倒进嘴里。不一会儿,他两眼放光,变得异常亢奋。杨伯辉将信将疑,便把另一瓶喝了。大约六七分钟后,绷紧的神经开始放松,浑身舒畅,人似乎要飘起来,杨伯辉兴奋得连连点头,这东西确实不赖。
然而,晚上睡觉前杨伯辉翻江倒海般呕吐起来,那种感觉跟醉酒差不多,但比醉酒难受。杨伯辉虽然猜测到呕吐与喝“止咳露”有关,但他压根儿不会想到“止咳露,会致人成瘾,甚至会要人的命。13岁的杨伯辉从来没听大人说起过“止咳露”的危害,也没在电视节目或书本上看到过喝它有什么不好。
刚开始,杨伯辉一天顶多喝一瓶,也没有上瘾,后来加大剂量和一次单元测试有关。那次,杨伯辉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垫了底,父亲杨永洁非常生气,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杨永洁夫妻在镇上开了一家大排档,他们平时较忙,没有时间管儿子,于是便给儿子请了一个英语家教。家教的到来不仅没有提高杨伯辉的成绩,反而刺激了他的对立情绪,杨伯辉觉得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没完没了地给他补课,一点不管他是否快乐。为了排解烦恼,发泄对父母和老师的不满,他偷偷从家里拿出钱去买了好几瓶“止咳露”,然后和同学比谁喝得多……渐渐地,杨伯辉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何日辉医生告诉记者:“止咳露”含有麻黄碱和磷酸可待因等药物成分,超剂量服用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幻觉和妄想,连续服用两到三个月就会产生药物依赖,药瘾会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你,服药人会出现诸如精神抑郁、手脚发抖、牙根溃烂、大小便困难等诸多症状。
那么,在杨伯辉长达5年的喝药时间里,为什么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发现他的异常?杨伯辉的同学有那么多人喝药,为什么没有一个家长知遭他们的秘密,其他同学为什么要替这些喝药的同学保守秘密呢?
究竟有多少人在喝药
杨伯辉与室友潘凯越最为交好,大家认为杨伯辉喝药的事他应该知道。潘凯越承认了这一点,他说:“当时以为喝‘止咳露’又不是吸毒,虽然对身体不好,但不会要人命。再说,我和伯辉相处得特别好,不好意思背着他去告密。早知道‘止咳露’的危害这么大,就是再被伯辉骂,再被同学们瞧不起,我也要救他啊,可是晚了……”
潘凯越说,杨伯辉从一开始喝“止咳露”,就是寝室里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家以为他有慢性支气管炎之类的毛病。“止咳露”好多人咳嗽时都喝过,谁也没拿它当回事。后来,杨伯辉喝得越来越凶,喝过药后变得神经兮兮,不喝药就焉巴巴的。大家问他是不是让药害的,杨伯辉说不喝就吃不好睡不着,连课也不能上了。直到这时,大家才意识到杨伯辉让药害苦了,于是大家劝他不要再喝。杨伯辉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不喝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杨伯辉还在偷偷喝,不仅在寝室里喝,有时在教室里也喝。由于“止咳露”是常规药,他就是当着同学和老师面喝。也不会引起别人在意。
杨伯辉的两位任课老师,矢口否认发现杨伯辉喝药的蛛丝马迹。他们说,学生们喝药一般不会当着老师的面,再说就是偶尔看见有人喝药,老师也不会朝别的方面想。
但是,杨伯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告诉记者:高一时,有一天中午老师巡查寝室卫生,从杨伯辉的被子下面发现了5瓶“止咳露”,每瓶120毫升。老师问杨辉弄这么多药干什么,杨伯辉十分紧张,半天答不上话,脸憋得通红。老师觉得可能有问题,用探询的眼光扫视寝室里其他同学。大家一个个低着头,没人答话。杨伯辉总算想出一个理由,结结巴巴地说:“我这几天晚上咳嗽得厉害,怕影响他们睡觉,多开了几瓶药。”老师没发现什么问题就走了,就这样,杨伯辉错失了一次被挽救的机会。
该同学还说:我们也想告诉老师,但又怕杨伯辉受处分。而且,每个年级都有喝药的人,他们互称“邦友”。谁把这件事说出去,还怎么在学校里混?
荔城中学有多少学生喝药,杨伯辉的一位任课老师认定:“到目前为止,除了杨伯辉没有发现其他人喝药。我没有发现,别的老师也没有发现。”
记者找到荔城中学一位姓钟的副校长,钟副校长十分痛心地说:“如果真有那么多学生喝药,我们一定彻底排查,并给这些学生做心里辅导。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和家长一样难受,无论如何,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为了证实“每个年级都有人喝药”不是瞎说,那位同学将记者领到别的班同学跟前核实,没等记者开口,同学们报出了一大串喝药同学的名字。杨伯辉所在班级的班长姚远胜说起此事颇为义愤:“我们隔壁寝室就有两个喝药的人,杨伯辉跳楼前曾去 过他们寝室,估计就是去喝‘止咳露’。”
据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成瘾医学科的卓福镇主任介绍:一年内,他们就收治了200多名“止咳露”成瘾患者,其中超过80%都是初高中的学生,其中服药最长的“药龄”达到五六年之久。
追寻“止咳露”的来源
杨伯辉生前的一位“邦友”把记者带到学校附近的一个村里,采访一位叫林文章的学生,他是荔城中学“邦友”中比较资深的一个人。
林文章说,他早就知道喝“止咳露”对身体不好,可戒不掉,有时恨不得把自己杀了,也想过像杨伯辉那样跳楼。记者问他知不知道荔城中学有多少人喝“止咳露”时,林文章摇摇头,说:“确切的数字我不清楚,经常和我在一起交流喝药体会的有五六个人,其他还有不少人也喝,但不像我们这样上瘾,所以交流得少。”
“别的学校有人喝药吗?”
“有,你上网查一查,网上卖这种药的人多了去了;‘邦友’也很多,广东的、福建的、浙江的,铺天盖地。”
“你是上网买这种药,还是去药店买?”
“以前去药店买,现在学校附近的便利店就能买到”。
“他们不问你要处方吗?”
“要那玩意儿干吗?只要有钱赚,他们才不管什么处方不处方呢!这种药以前十几块钱就能买到,现在要20元,便利店更贵,30块钱。货紧的时候,30块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在离荔城中学不远的一家药店,记者轻易地就买到了一盒美沙芬片、一瓶磷酸可待因溶液。店员说,“联邦止咳露”这两天缺货,过两天再来买。从始至终,店员没有要求记者出示医生开出的处方。这3种药都是处方药,按规定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买到。
记者问店员:“这些药是从哪儿进的,如果要的多你能不能弄到?我是做药品生意的,给你回扣。”店员笑了出来:“一看你就不是做药品生意的,净说外行话。你如果要货,干吗从我们这么小的店拿,你不会上医药公司吗?这又不是什么紧俏药,一般大的医药公司都有。”
事实上,“联邦止咳露”并不像店员所说的属非紧俏药,而属于国家严格管理的处方药。记者在增城市大小药房暗访时发现,很多药店根本不向顾客索要处方。即使索要处方,只要顾客随便编个理由并声明购买量不大时,对方一般也不会坚持。
一次失败的拯救行动
据潘凯越讲,寝室的9名室友曾制定过一个拯救杨伯辉的计划。那是高二上半学期,有一次上晚自习,杨伯辉一个人留在寝室里蒙着被子大哭。一名同学回寝室取资料,以为他病了,掀开被子一看,被子里散落着三四瓶“止咳露”,有两瓶已经空了。同学生气地把两瓶没喝的“止咳露”扔进垃圾桶,杨伯辉歇斯底里地跪在同学面前:“我完了,救救我吧。”
晚自习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商议,最后决定:1、由潘凯越替杨伯辉保管每个月100元的零花钱,让他不能随便去买药;2、严密监视杨伯辉,看见他吃药就抢过来扔掉;3、必要时向杨伯辉的父母告密。
对室友的决定,杨伯辉举双手拥护,他真心希望戒掉药瘾。然而杨伯辉低估了“止咳露”的魔力,没有它的日子,杨伯辉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毫无意义。他瞒着室友向班上其他的同学借钱,到月末再逼潘凯越还钱。第一项计划就这样宣告失败。
杨伯辉也知道自己对不住室友,所以大家把他没喝完的‘止咳露”藏起来,甚至几个人按住他从他身上把药搜走时,他都不反抗。但时间一长,杨伯辉经不住药瘾的折磨,开始往隔壁寝室跑,隔壁住着两位“邦友”。渐渐地,杨伯辉与本寝室的人越来越疏远。第二项计划也失败了。
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报告杨伯辉的父母,其实,在同学们有这个想法前,杨伯辉曾想过自己把喝药的事告诉父母,让父母监督他。有一次,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喝药,被父亲发现。父亲问他是不是病了,他慌慌张张地用身子把几个空药瓶子遮住,语无伦次地说:“是病了,咳嗽。”父亲见他举止异样,推开他,发现了那几个空瓶子。遗憾的是,几个空瓶子虽然让杨伯辉的父亲有些纳闷,但并没有引起他足够的警觉,他每天忙生意,这类事情顾不上。
2007年5月,班长姚远胜和潘凯越决定陪杨伯辉向父母“自首”,让家长带他去医院治疗,杨伯辉点头同意。3个人来到杨家门口时,杨伯辉突然失去了勇气,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还没有准备好,等我准备好了,咱们再来。”姚远胜和潜凯越叹了口气,随杨伯辉回到了学校。
从那以后,杨伯辉喝药越来越猛。以前一天喝一瓶,现在有时候一天喝3瓶。有一次,杨伯辉将30粒美沙芬片一次倒进自己嘴里,吓得潘凯越对他大吼:“你不要命了!”一边吼一边去抢他的药,但为时已晚。那一次药吃得太多,杨伯辉撒不出尿来了。他蹲在厕所里,下腹又胀又疼,脸憋得通红,两个小时过去还是尿不出来。杨伯辉揪着自己的头发大哭,潘凯越听到哭声后去看他。也不知该怎么办。那个晚上,杨伯辉一直蹲在厕所里哭,潘凯越的心被杨伯辉的哭声揪得紧紧的,他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2007年8月5日深夜,有晚睡习惯的姚远胜发现下铺的杨伯辉看了一下手机,然后他突然下床拉开寝室门出去了。姚远胜觉得有点不对劲,慌忙跟在后面。跟到4楼时,楼道太黑,姚远胜怕万一出事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他返回寝室叫醒了另外两名室友,让他们一道去看看。
走到5楼时,姚远胜看到一条黑影从6楼的阳台上跃下,然后是“砰”的一声巨响。3个人一下呆住了,时间仿佛在瞬间凝固。3个室友的心里如万箭穿心般疼痛,他们知道,杨伯辉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编 辑 魏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