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在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上却有“趋同”的现象。文章指明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重要性和内涵,探讨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陈列设计风格;空间设计多元化;
一、引言
現代的博物馆除却了传统的陈列、保管和研究的功能外,更多的是面向大众和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和信息交流的机构。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确涌现出不少风格鲜明、形式新颖的展览,但无可否认的是,不少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都面临着形式雷同、缺乏新意的问题。陈列设计是展示展览的灵魂,是把展览理念传递给观众的纽带,是形象化的“教科书”。因此,在陈列展览中不但要关注自身的信息输出,更应该重视传达的方式,体现多元化的特点,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审美爱好、不同年龄层次的参观者实际需求的目的。
二、趋同化的设计
地域差异导致文化差异,这是长期形成的客观存在。但是无论是社会组成、生存模式还是地理环境都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其展出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展览理念也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加上展品类型相同,所以就会造成展览形式相互“抄袭”的现象。同时,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博物馆之间的陈列形式难免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展示形式的趋同化就在这个时候悄然出现。
“趋同”本来是生物学的专用术语,在20世纪40年代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科学领域[1]。这种趋同化的设计尤其在展品雷同的时候表现得尤为严重。趋同的现象,不单纯只是受到传统文化和物质条件的影响,也有很大程度地受到大众审美取向的影响。而且,如果是以展品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来定位的展览,往往会弱化陈列形式的存在感,不会过分渲染空间设计,避免喧宾夺主。
三、多元化的设计
经济、市场、习俗、历史背景、文化体系等都是影响设计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按照其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自身的设计体系和模式。因此,在博物馆展览中必须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满足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追求的观众。
博物馆陈列是指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鉴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2]。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展品看似毫无关联,但其实它们也可以相互组合进行展览。这并不是单单的随意拼凑,也不是不含感情的任意排列,而是一种跨越界限、反映出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全新创造。通过一条主线把不同年代和风格的展品串联起来,启发观众的联想,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不同需求。这也是多元化设计的一种实际运用。
四、多元化设计在博物馆陈列中的运用
设计是一种造物运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则必须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和收敛[3]。现在各大博物馆都已经开始意识到陈列形式的趋同性带来的弊端,在展览的陈列形式设计上开始慢慢修正对传统符号的浅薄理解。对于这些传统资源进行艺术化的转换,创造出更多具有多元性的、能与观众直面交流互动的陈列空间。
多元化的陈列设计风格首先要打破原来在陈列设计上的固有思维,通过在形式上的创新,展现出不同于同类型展览的个性的同时,还要把展品的内涵传达给观众,达到普及知识、传递文化的目的。
如鸦片战争博物馆在2017年展出的《来样加工——18-19世纪中西纹章瓷展》。类似的纹章瓷展览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博物馆展出过无数次,怎样才能避免“趋同化”,这是展览策划者最大的难题。最后,策划者在纹章瓷的徽章中做文章,在为观众厘清观展脉络之外,还注重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同事纹饰特点和寓意,追溯展品持有者家族的起源、信仰等信息,讲述了其整个家族的历史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在展览空间上根据各部分的内容,安排了不同的主题色调,调动了所有元素来营造现场气氛。在清晰表达展览内容之余,也巧妙地增加了空间形式设计的存在感。
当然,现在仍然有不少博物馆还是继续沿用过去“填鸭式”的陈列形式,这种展览单纯地只是对展品的背景进行单调的叙述,缺乏趣味性,根本没有办法吸引观众。而多元化的陈列形式则能在传递知识之余,更能传递出美。在观众与展览的互动中,更能激起观众对展览的兴趣。
五.结语
博物馆一直都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物质文明的发展带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使得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近博物馆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多元化的陈列形式设计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激发起参观者的兴趣,使博物馆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办一个展览,策划者和参观者虽然素未谋面,但是参观者能够通过展览的形式设计来与策划者进行沟通。展览的内涵、展品背后的故事,还有策划者在筹划展览的过程中的用心,这一切都能通过展览的形式设计传达观众,从而引起共鸣,这就是形式设计的功能。
很简单,设计就是把一种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等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4]。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就要因地制宜,如何才能挖掘出适合各地特色,具有多元化的展陈风格,这些还是需要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师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庞树奇·普通社会学理论[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66
[2]中国大百科全是:文物·博物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郑建启·设计方法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
[4]张舒予·视觉文化和媒体素养[M].南京师范出版社,2011:20
[5]李卫平·趋同性和多元化——浅议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的创新[J].艺术科技.2016
[6]饶媛兰·浅析博物馆多元化的陈列设计风格[J].学术研究.2017
(作者单位:鸦片战争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陈列设计风格;空间设计多元化;
一、引言
現代的博物馆除却了传统的陈列、保管和研究的功能外,更多的是面向大众和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和信息交流的机构。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确涌现出不少风格鲜明、形式新颖的展览,但无可否认的是,不少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都面临着形式雷同、缺乏新意的问题。陈列设计是展示展览的灵魂,是把展览理念传递给观众的纽带,是形象化的“教科书”。因此,在陈列展览中不但要关注自身的信息输出,更应该重视传达的方式,体现多元化的特点,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审美爱好、不同年龄层次的参观者实际需求的目的。
二、趋同化的设计
地域差异导致文化差异,这是长期形成的客观存在。但是无论是社会组成、生存模式还是地理环境都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其展出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展览理念也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加上展品类型相同,所以就会造成展览形式相互“抄袭”的现象。同时,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博物馆之间的陈列形式难免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展示形式的趋同化就在这个时候悄然出现。
“趋同”本来是生物学的专用术语,在20世纪40年代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科学领域[1]。这种趋同化的设计尤其在展品雷同的时候表现得尤为严重。趋同的现象,不单纯只是受到传统文化和物质条件的影响,也有很大程度地受到大众审美取向的影响。而且,如果是以展品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来定位的展览,往往会弱化陈列形式的存在感,不会过分渲染空间设计,避免喧宾夺主。
三、多元化的设计
经济、市场、习俗、历史背景、文化体系等都是影响设计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按照其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自身的设计体系和模式。因此,在博物馆展览中必须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满足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兴趣追求的观众。
博物馆陈列是指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鉴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2]。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展品看似毫无关联,但其实它们也可以相互组合进行展览。这并不是单单的随意拼凑,也不是不含感情的任意排列,而是一种跨越界限、反映出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全新创造。通过一条主线把不同年代和风格的展品串联起来,启发观众的联想,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不同需求。这也是多元化设计的一种实际运用。
四、多元化设计在博物馆陈列中的运用
设计是一种造物运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则必须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和收敛[3]。现在各大博物馆都已经开始意识到陈列形式的趋同性带来的弊端,在展览的陈列形式设计上开始慢慢修正对传统符号的浅薄理解。对于这些传统资源进行艺术化的转换,创造出更多具有多元性的、能与观众直面交流互动的陈列空间。
多元化的陈列设计风格首先要打破原来在陈列设计上的固有思维,通过在形式上的创新,展现出不同于同类型展览的个性的同时,还要把展品的内涵传达给观众,达到普及知识、传递文化的目的。
如鸦片战争博物馆在2017年展出的《来样加工——18-19世纪中西纹章瓷展》。类似的纹章瓷展览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博物馆展出过无数次,怎样才能避免“趋同化”,这是展览策划者最大的难题。最后,策划者在纹章瓷的徽章中做文章,在为观众厘清观展脉络之外,还注重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同事纹饰特点和寓意,追溯展品持有者家族的起源、信仰等信息,讲述了其整个家族的历史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在展览空间上根据各部分的内容,安排了不同的主题色调,调动了所有元素来营造现场气氛。在清晰表达展览内容之余,也巧妙地增加了空间形式设计的存在感。
当然,现在仍然有不少博物馆还是继续沿用过去“填鸭式”的陈列形式,这种展览单纯地只是对展品的背景进行单调的叙述,缺乏趣味性,根本没有办法吸引观众。而多元化的陈列形式则能在传递知识之余,更能传递出美。在观众与展览的互动中,更能激起观众对展览的兴趣。
五.结语
博物馆一直都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物质文明的发展带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使得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近博物馆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多元化的陈列形式设计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激发起参观者的兴趣,使博物馆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办一个展览,策划者和参观者虽然素未谋面,但是参观者能够通过展览的形式设计来与策划者进行沟通。展览的内涵、展品背后的故事,还有策划者在筹划展览的过程中的用心,这一切都能通过展览的形式设计传达观众,从而引起共鸣,这就是形式设计的功能。
很简单,设计就是把一种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等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4]。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就要因地制宜,如何才能挖掘出适合各地特色,具有多元化的展陈风格,这些还是需要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师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庞树奇·普通社会学理论[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66
[2]中国大百科全是:文物·博物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3]郑建启·设计方法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
[4]张舒予·视觉文化和媒体素养[M].南京师范出版社,2011:20
[5]李卫平·趋同性和多元化——浅议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的创新[J].艺术科技.2016
[6]饶媛兰·浅析博物馆多元化的陈列设计风格[J].学术研究.2017
(作者单位:鸦片战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