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现象:一次市民的狂欢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6年12月27开始,一直到2017年4月,成都人气最旺的场馆,可能不是景区或城市综合体,而是成都博物馆。到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为期四个月的敦煌展过去一半,已经有55万人进馆参观,这在中国的城市博物馆历史上,可谓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这是两个博物馆交往的故事:闻名世界的敦煌博物院,把展览搬到了刚启用不久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对成都市民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观展体验,而对这个城市来说,一座新的文化地标诞生了,这里不只是建筑,也不只是收藏历史,而是一个市民可以深度参与的文化空间。
  1
  成都举办敦煌展之前,在上海和杭州,都举办过敦煌展,也受到关注,如今,这个展览来到刚开放不久的成都博物馆,更是受到市民期待,因为这里在不久前刚刚举办了乾隆文物大展,成都人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除了看敦煌展本身外,到市中心来看成都博物馆新馆,本身就是一种家门口的“观光”。
  敦煌展本身就是一个奇观。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必须保存在洞窟中,根本没办法挪动。对那些想一睹莫高窟风采的人来说,看敦煌展是一个好办法。事实上,敦煌展甚至比敦煌莫高窟的真身还好看,因为在洞窟内的观展,有更多的限制,一次参观也看不了多少。
  当然,敦煌展上展出的,都是复制品。不过敦煌壁画复制品同原作一样,也是艺术珍品。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坚守大漠,在敦煌保护、修复壁画,这种复制品创作长达几十年,耗时耗力。它从用材、形体、工艺、风格,要求同原作、真品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复制品不仅为收藏家所看重,也可作博物馆的陈列品,以保护真品免遭破坏,或补救真品之遗缺。
  而随着岁月流逝,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中的许多人都已经去世,他们临摹过的壁画大多已经漫漶不清了,即便今日在敦煌也很难再见到这些壁画的真实原貌。所以说,这些临摹品早就已是“准文物”了。
  成都画家杨麟翼就是其中一位,他在1981年和自己的老师杜显清一起去敦煌临摹时,只有40岁,如今也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他们临摹的《千手千眼观音图》,这一次也参加了在成都的展览。当年,他们应敦煌艺术研究院的邀请去临摹,临摹的优秀作品将被送往日本展览。杨麟翼和老师一起在敦煌一待就是7个月,其中他最为得意的《千手千眼观音图》临摹耗时长达3个月。那段经历是杨麟翼一生中最艰苦的绘画经历。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石窟中进行临摹。那时没有摄影摄像器材,只能靠画家的眼力、经验来进行临摹,对画家而言是一大挑战。在世界博物馆历史上,莫高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十九世纪末,道士王圆箓来到莫高窟。此时莫高窟十分荒凉,崖间上的通道多数已经毁于战火,一些洞口已经崩塌,底层的洞窟已为黄沙掩盖,这里只有一些粗通汉语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喇嘛居住。王道士在莫高窟定居后,香火渐盛,他把信徒们施舍的钱财节省下来,开始按照自己对道教的理解来重修和改造莫高窟。他所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清除底层洞窟中的积沙。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
  这是现代人“发现敦煌”的开始,这个时候,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国家博物馆,而中国距离最后一个王朝的覆灭,还剩下10年时间。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没有眼光也没有能力来保存这批珍贵的文物,藏经洞文物被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以不正当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了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國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道士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
  此后的半个世纪,莫高窟成为西方文物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直到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中国才算启动了对敦煌国家级的保护工程。
  2
  莫高窟与四川有着非同一般的缘分,这和出生于四川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有关。1941年,张大千在画家范振绪陪同下抵达敦煌。他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极大争议,至今依然争论不休。
  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在那里逗留的时间加起来约一年多。他剥损的壁画总共约有30余处。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内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该窟历时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进一米。而被剥损的壁画位于该窟进门甬道,张大千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剥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墙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层层剥画的断面。
  1944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先后在成都、重庆展出,展品44幅。在所有的临摹者中,张大千是成就最高的,他后来的创作风格也受到当时临摹的影响。张大千之于敦煌的功与过,对四川艺术家都有启发作用。敦煌研究院老院长段文杰正是看了张大千敦煌壁画展,深受感染后才踏上了奔赴敦煌的旅途。与他一同在敦煌扎根的四川人还有史苇湘、欧阳琳夫妇及孙儒僩、李其琼夫妇。他们横跨数千里,远离家乡,为的就是要拯救正在消失的壁画,川人对敦煌贡献良多,也算是一种补偿。
  3
  这次展览的全名是叫“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而成都平原则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次展览,放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受到各方重视。对成都博物馆这座新启用的城市博物馆来说,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举办大型展览了,不久前,在这里举办的“乾隆文物大展”,就大受欢迎。
  在成都,博物馆文化相当发达,除了四川省博物院、金沙博物馆,还有武侯祠和杜甫草堂这样的景区博物馆,而从成都出发到三星堆博物馆,也只要几十分钟时间。但是,成都仍然需要一座自己标志性的“城市博物馆”,这个城市拥有4000年历史,也是中国少数能保持这么长文化连续性的城市,它必须有一座配得上这座城市荣耀的博物馆。   1958年,成都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成立了“成都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这是成都博物馆的起点,由著名作家、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任筹委会主任,担负全市文物的征集、调查、发掘和保管工作。到1962年10月,他们共收集保管各类文物藏品、资料上万件。这些文物暂时存放到成都市中心的大慈寺内,1984年,成都决定恢复“成都博物馆”,仍然是在大慈寺。随着文物越来越多,这个城市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博物馆。
  新馆地点选在天府广场西侧,与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美术馆、四川科技馆、锦城艺术宫等建筑毗邻,是一座闪烁着金属光芒、由无数三角形拼接而成的“金镶玉”现代建筑,也成为了成都的新地标。新馆外表采用了“合金铜加玻璃”的方案,有点“金玉良缘”的味道,很有文化底蕴和趣味。整栋建筑呈金铜色,这让人想起金沙遗址、三星堆出土的很多文物与其颜色相似,这也表示,新博物馆是一座连接成都的过去和未来的地标性建筑。
  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全程参与了成都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他曾向媒体介绍说,“市中心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成都把这块地方留给了博物馆,足见这座城市对文化的重视。”
  一个新崛起的博物馆,需要一场大型展览来迎接观众,也需要大展来考验自我。敦煌展应时而生,这是历年来敦煌外展规模最大的一次,而成都博物馆也组织、请调了配套200多件丝绸之路展品,绝大部分都是各地镇馆之宝的級别,来自70多家文博单位。
  4
  在博物馆众多的成都,成博新馆和以往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公共性。即使是敦煌展这样高级别的展览,也是免费观展,这意味着观展将成为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敦煌展开幕没几天,就迎来了元旦小长假。这三天,成博迎来了近六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再现了博物馆刚开启时“乾隆文物大展”的火爆场面,观众几乎从早到晚排起长龙。为了保证舒适的观展环境,成博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每日限流2万人次。来自甘肃敦煌、麦积山和新疆的讲解员睹此盛况,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城市博物馆,成博还担负着公共教育的职责。春节后开学,有几个小学把开学第一课活动放到了成博。孩子们看过动画片《九色鹿》,而在成博,他们看到了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那正是九色鹿故事的缘起。作为成都的儿童,对“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这样的名词耳熟能详,但是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不一样的、更立体的知识。这些从小就能经常来看展览的孩子,收获的将是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其他文献
一万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古人也如今人,历尽悲欢离合,但若要探究其间发生了什么,以求对史前的漫长岁月有一概念的话。却找不到什么痕迹,唯有支离破碎的史料。诉说战争的始末,王朝的兴亡。  公元前8000年,是公认的中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起点,也是目前学界对于人类成就起源所认定的年份。  把公元前8000年作为一个大致起点的话,距今有10000年的历史。把每400年隔成一段,称之为一个单位。而一个单位之所以
期刊
当今美国,从蛮荒大陆演变为超级大国,经历了500年历史,从东西半球的第一次激烈碰撞,到原住民与殖民者间的依赖式发展;从企图消除区域分界的剑拔弩张,到各种文化包容且独立的平衡共存;从苦难带来的生存禁锢,到启蒙引发的思想觉醒……  创造历史的不是一个国家或个人,创造美国的也不都是伟人,而是生活在这片大陆每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在用自己朴素的生命书写着美国宏大历史的一部分。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可以
期刊
我国唐代全盛时期,京城长安人口上百万,而同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号称繁华,人口仅80万,长安作为当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毫无争议。《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而从陆上丝绸之路到大唐的商人占了很大比率,《新唐书》中说:“唐兴,(西域诸国)以次修贡,盖百余,皆冒万里而至。”  来自丝绸之路的商人在长安开了很多商铺,从中亚运来的金银器具和玉石制作的器皿成了宫廷和朝廷贵族的喜爱之
期刊
博物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在大多数成年人的印象里,就是古旧、死板和落后的代名词。不过,忽然之间,博物馆悄然变了模样,当起了网红,也融入了现代都市人的时尚生活。  故宫的画风变了  每当北京下雪,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都要发布几张雪中故宫的美图,让网友欣赏。2017年2月21日,北京突降大雪,还没等故宫官微发图,网友们就忍不住了。他们纷纷在故宫官微最近的几条微博下面发评论催促:“快点,给朕出去拍
期刊
去年,经典话剧《三十九级台阶》由英国官方授权的中文版在上海露面。导演沈磊及多位主演,近距离向大众揭秘了这一悬疑喜剧的魅力。这部来自英国的经典IP《三十九级台阶》,经由悬疑惊悚类型片缔造者希区柯克改编成电影而名声大噪。将近数十年漫长的等待后,该小说被改编为充满英式幽默的话剧作品,一举获得英国的奥利弗奖和美国的托尼奖诸多奖项,一演就是20年,总场次超4000场。  对于上了年纪的中国人,他们更容易想起
期刊
过去的文明,是人类曾经存在的标志,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认识到这一点:把过去人们留存的好东西收集起来,必定对未来有益。因此,过去的好东西变得值钱,越古老的就越值钱。在动物世界,这是人类才有的世界观。  博物馆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不同时期的博物馆,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是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当时的人们梦想“收集一切知识”;而现代博物馆则与整个西方列强对全球的殖民和掠夺有
期刊
法国外籍兵团在世人眼里是一支颇具神秘色彩的军队。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英国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为拍摄纪录片,曾与兵团士兵一起训练。这位吃虫子、喝污水都不在话下的“贝爷”却声称,同样的经历这辈子不想再来一次。外籍兵团训练之艰苦和残酷可见一斑。然而,谁能想到,在成立最初的岁月里,它作为一个专业军事组织,曾一度并不为世人所承认。  雏 形  19世纪初,拿破仑被流放后,波旁王朝复辟。此前一直流亡海外的波旁王
期刊
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上海逐渐成为各国侨民追逐梦想的舞台。上海也因此汇集了大批不同国度、不同流派的建筑,“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谓恰如其分。对此,清末民国时期上海的神秘人物“海昌太憨生”(生平年月不可考)曾在《淞滨竹枝词》写道:“穷奢极丽筑洋楼,亘古繁华第一州。行遍沪江三十里,令人一步几回头。”  在众多考究的西洋建筑中,位于南京东路东段与外滩交叉路口的和平饭店北楼不时透露出一种时代感。和平饭店北
期刊
《黄金器皿背后的斯基泰人》  (美)《考古学》 2016 年7 月/8 月  最近,俄罗斯考古学家安德烈·别林斯基在高加索山脉脚下的一处农田附近发现了一座小土堆,其中有两件2400 年前斯基泰人的黄金器皿,器皿上雕刻着一只鹰鹫袭击雄鹿与马匹的场景。  关于斯基泰人的起源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和论述,是研究斯基泰文化所主要依赖的文献资料。在希罗多德生活的公元前5
期刊
《索姆河战役1916》  (英)《今日历史》2016 年7 月  1916 年在法国爆发的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在战争的第一天,即1916 年7 月1 日, 英国远征军就伤亡57000 人,德军则损失8000 人左右。英国方面指挥作战的将军(后来的陆军元帅)道格拉斯·黑格爵士被当时的英国人指控为“屠夫”, 许多该战役中的高级将领后来均在英国国内背负骂名并受到处罚。这一天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