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人”的醉意人生

来源 :大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如山如河的历史才能酝酿弥久愈醇的酒,也只有坚强却又悲伤的酒瓶才能储藏轰轰烈烈的味道。五千多个各式各样精美的酒瓶,静静地立在台湾淡江大学的“宝瓶斋”中,它们的美丽一如当时的酒,缓慢而又精致。二十年的精心收藏换得满架子的琳琅满目,看到酒瓶时,历史系副教授何永成的目光也变得沉静。
  
  先结怨,再结缘
  
  何永成与酒结缘,并不是偶然。“我生来对酒感情复杂,非要把它吞进肚里才痛快!”谈笑中,何永成说自己是在懵懂“仇恨”中为之后的醉意人生打下的伏笔。
  小时候的何永成很喜欢看父亲快而斯文地喝酒,并且心向往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偶尔也学着喝一点,十八岁那年,何永成忽然在坊间看见一些别致的酒瓶,于是动念想要把它们收集起来。“内地与台湾的酒瓶风格迥异,而它们的造型和取名,令学历史的我有些亲切的感觉,于是就想尽办法把握机会谋夺这些酒瓶。”
  何先生珍藏的酒瓶越来越多,酒瓶背后的光辉也像挥之无去的酒香一样,渐渐渗入了他的心。“酒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驻足在酒瓶前,何先生不由得神游四海、心骛八方。
  大陆的黄帝陵、鸿门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磅礴而旷放;台湾的妈祖、高山原著民、蒋介石寿酒,绵软而清冽;还有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齐柏林飞船、日本幕府时代的武将伊达政宗……看到酒瓶造型,除了可以联想诗词意境外,还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过去的文人、故事主人公的心灵世界。这是一种沟通,意义重大。
  
  拾荒老人
  
  “陈列架上的酒瓶很脆弱,记得不要拿起来看或是用手触碰,万一碎了,我可是非常舍不得哦!”何永成爱酒瓶出了名,“宝瓶斋”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慕名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何先生会边陪你欣赏,边讲一些小故事,好像带客人看的倒不是一尊尊冷冰冰的酒瓶,倒像是一群待字闺中却又天真浪漫的小女儿。
  产酒盛地遍布全球,出去考察时,何先生会到处找卖酒的地方:百货公司、杂货店,甚至路边摊,都成了何先生的“猎捕对象”。
  一次到内蒙古,经四十王旗到格根塔拉草原,何先生前去拜访一位牧民的家庭,发现他家中的酒瓶十分特殊。有一个佳木斯的祝寿酒,是葫芦造型的,何先生得之如获至宝。还有一次前往山西古城平遥的长生园酒坊,居然在酒坊后院的窗台上,发现了三个早期的酒瓶,至少都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且均已停产。何先生看见,赶忙纳入囊中。
  囊中的宝贝如何带回台湾成了大问题。为此,这位酒文化专家不吝屈尊,每次去外地出差或旅游,都想尽各种办法,随身带很多垫衬材料,细心包裹“宝瓶”之后背在身上他才放心。
  东西最多最沉,自己成了酒瓶搬运工不说,何先生还风趣地自诩为“拾荒老人”!提起这个,他哈哈一笑,连忙解释道:“你永远不能确定路边脏兮兮的酒瓶会不会是哪家酒厂罕见、稀有的包装。垃圾堆中常常可以发现宝贝呢!”据何先生介绍,为了找到心爱的酒瓶,真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酒瓶”。不论是垃圾堆、旧货摊还是网络上的拍卖,他都积极搜罗,无所不用其极,也因此接触到不少有趣的人。因物识人,也成就了另一番乐趣。
  
  宁滥勿缺
  
  别人收藏是大浪淘沙,精益求精,而何永成的收藏原则却是“宁滥勿缺”!他经常说,不论美丑,只要是酒瓶,就算是长得像酱油瓶或是沙拉油瓶,他都照单全收。何先生指着两只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的酒瓶说:“不同时间出产的酒瓶都有些小地方会有不同,如酒厂的名称或是酒瓶上的字都会有些差异,我想,每一个瓶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瓶子也都有它收藏的价值。”
  不过这其中有两套他最为得意。第一套是在四川眉山收集到的三苏大曲,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三人,酒瓶是三人的造像,栩栩如生,且绘以铜色,酒质亦佳。另外一套,是以近代大文豪鲁迅为造型的纪念酒,绍兴出产,酒瓶生动细致。它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所赠,由清华大学历史所的博士生周维强带回台湾的。
  “我收藏的最贵的酒瓶是山东烟台的‘灵芝酒’”。这个酒瓶花了何先生上千元,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酒瓶大,却也很动人。第一眼看到它,何先生就觉得这个酒瓶仿佛有灵性,心动了。“他一开价我就买了。不可能带回来的瓶子,有人把它带回来了,自然买得心甘情愿。好东西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再贵都值得。”
  
  岁月与性情
  
  有时候你会觉得何永成先生根本不像个历史教授,反倒像个顽童。“只为了兴趣,年纪到了就要多动啊!”何先生一坐一行都有张有致,像是踩着乐点。许是博览群“瓶”的缘故,何先生脑子里似乎永远有一个拧了发条的闹钟,无论什么时候,就会叮铃大作,蹦出无数点子来。
  “收藏酒瓶让我努力变得更有精力,同时,它也改变了我的性情。”何先生颇有感慨:自己原本是个性急的人,可是酒瓶易碎,搬运擦洗清理等处理又必须妥妥帖帖,不能大意,日久天长,他的心性也变得从容,而在对酒名的典故、绘饰、诗文的钻研中,何先生也愈发的淡定。
  “收藏是很有乐趣的,而且当你对一项事情产生兴趣时,你的触角就会特别的敏感。”何先生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比如说到了餐厅,绝大多数的情形是,酒喝完后,酒瓶就没有人要了。因此,何先生会注意邻桌上的酒瓶,如果桌上的酒瓶不在以往的收藏中出现,他就会“提高警觉”,等待对方把酒喝完,借机将瓶子据为己有。
  但是说到越来越丰富的瓶藏,何先生感慨万千:“就我本人的意义言,收藏本来是私人的事业,但是抛砖引玉后,使得我的私藏酒瓶,能够给予更多人分享和欣赏,其快乐是我始料未及的,每年都有私人收藏家与我交换收藏心得,甚至馈赠罕见酒瓶,这实令我感动。”
  “我不但于酒瓶是拾荒老人,于酒中的岁月亦是拾荒老人。”面朝历史的光芒,每个人的身影都是黯淡模糊的,却唯有散落一地的器物,是光阴无尽、岁月有时的所在。或者是面向文化土壤,所有俯身的拾荒老人都有这样的鲜洁的心,因而看得到倾泻在土地上的金色余晖。
其他文献
普罗旺斯自古就以灿烂的阳光与蔚蓝的天空、迷人的地中海和心醉的熏衣草等自然风光,令世人惊艳。如今象征“等待爱情”的熏衣草被生性浪漫的法国人融于创作灵感中,将新品设计注入如花海般梦幻的紫色,仿佛置身迷人的熏衣草世界,续写“厨房中的LV”美誉。
期刊
踏入初冬,干燥的天气除了影响面部肌肤,也会影响身体肌肤。因此,除了面部之外,准新娘也不要忘记身体的护理。
期刊
获冲绳县政府邀请,一连4日3夜的“冲绳婚礼行业考察”活动已于9月12日圆满结束。除本会代表香港获邀请外,还有笔者的老朋友史康宁先生(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金耀先生(苏州市结婚产业商会)、王亦平先生(四川省婚庆行业协会)、董斌先生(湖北省婚庆行业协会)、梧桐先生,还有重庆、内蒙、宁夏、等多个城市的婚庆行业协会负责人聚首一堂。老朋友相见倍觉温馨之余,也认识了不少冲绳县政府部门各负责人
期刊
马尔代夫,一个被喻为一生必须游历一次的美丽群岛,位于浩瀚的印度洋中心,被一望无际的清澈海水包围着,宁静而远离尘世的自然环境,令该处成为一片人间天堂。若能在这种醉人景色之下,享受特色水疗,必定是毕生难忘的体验。  水天一色  隐世于马尔代夫南部的酒店Jumeirah Dhevanafushi,拥有迷人的海上风光,无尽的蓝天和海洋连成一线,构成让人难以忘怀的绝世美景。度假酒店由20幢精心设计的“活力别
期刊
夜里,天上满天繁星,地上万家灯光,构成闪烁灿烂景色,令人迷醉。在家里,放置一盏特别的灯具,不但散发温暖的光芒,更能为家居带来独一无二的设计感。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我展现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需求,因此世界上平均每5.8秒钟诞生一个博客,他们生存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就在博客大时代到来的时候,一场以博客市场为猎物的争夺战,也在各大博客运营商之间悄然展开。    博客时代 诸侯几分天下  博客江湖 谁能独领风骚  博客 金矿还是土矿  方兴东说博客  闯入非洲古墓的女人  感动博客的支教老人白芳礼  李想:生如夏花  王飞Blog罗成:爱远去隐
期刊
她,是位都市女白领,任职人力资源总监,准备移民加拿大;他,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IT人,在IT评论界小有名气。如今,随着一场博客“口水战”,两人的前程几乎摇摇欲坠。她为此而离婚,他为此而遭到公司辞退。  他们,便是被誉为“中国第一博客追债事件”的男女主角,通过网络相识、相爱,最后积怨。他俩将原本私人化的事情,通过博客互揭对方隐私,从而演变成了一场“双损”的较量。爱虽已远去,难道隐私荡然无存?    
期刊
经本刊深入调查发现,国学复兴的推手是企业家们,而不是国学家,不是大学,更不是政府当局。不少企业家在与港澳台及海外商人交往时,深感国学修养欠缺。总裁国学班,大学国学院诞生于非议之中,也诞生于需要之中,从博客上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需要。
期刊
东西丢了还可能找回来,可是传统丢失了怎么办?   我们戴着耐克帽,套着T恤衫,穿着牛仔裤,踩着阿迪鞋,啃着麦当劳,可谁曾意识到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早已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国学丢在了急功近利的风中呢?章太炎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固有之学”,自五四以降,让我们数得着的“固有之学”似乎“即不固矣、亦不多哉”。及至社会文化风起云涌的二十一世纪,精英阶层和号称草根“网络文人”几乎同时有人疾呼“振我国学”。
期刊
最近,新浪博客推出了“乾元国学圈”,百余名学者竞相加盟,几万“草根”摇旗呐喊,大灌其水,运营10余天,点击率达数十万次。新浪这一举动,又给“国学热”添了一把劲火,烧起了新一轮的“国学”大讨论。其实,在此之前,报纸、电视及网络上的“国学大讨论”已经如火如荼,其受关注度几与“足球世界杯”、“超女”相媲美。    “国学复兴论”  PK“国学无用论”    上个世纪末,世人公认的国学泰斗季羡林就预言:2
期刊